核心提示
夏日的漳州市區,哪里最熱鬧?很多市民不約而同地想到古城。
但準確地說,熱鬧的,只是古城延安南路這一帶。
節假日一天兩萬左右的游客量,延安南路當之無愧“市區人氣王”。
而古城內的縱深區域,如香港路、臺灣路、北京路等,與延安南路的洶涌人潮,形成“冰火兩重天”。
僅有“一街繁華”,顯然不是古城發展的初衷,“全城熱鬧”,才是萬眾期待。
古城深處,為什么引不來人
最近,攝影師“鏡頭里說故事”想在社交平臺上傳一些新圖,但他有些困惑,“拍來拍去,都是在拍延安南路,其他地段效果差了點。”他所說“效果差了點”,是指缺少人氣,缺少“亮點”。多年來,“鏡頭里說故事”一直用他的鏡頭,在微博、微信公眾號宣傳漳州美景,不少網友看了他的照片,慕名來到漳州。
“如果在攝影師眼里都乏善可陳的話,普通市民和游客就更不會走進去了。”“鏡頭里說故事”說,“只有夜間有得玩,有得看,人氣才會聚集起來。”
“鏡頭里說故事”發現的問題,一針見血地道出了古城發展現狀。
為何人們不愿走進古城深處?漳州歷史街區管委會副主任詹立群道出了幾個原因。
古城的縱深區域,如香港路、臺灣路,雖然是古城的核心區,也經過一些修繕,但建筑老舊。更為重要的是,這些路段業態還較原始,聚集著較多低端雜貨鋪、煙攤、服裝店等,與現在發展中的古城不匹配,很難吸引游客的目光。
“為了保留漳州古城的生活氣息和風情,臺灣路、香港路這些區域,房屋多數還是私人的,依然住著原來的居民,這既是特色,也是古城發展的難點。由于無法統一招租,目前還沒有引入多少休閑業態,所以人流難以聚集。”詹立群說,現在這些居民漸少,以老人為主,一到晚上,燈光灰暗,更顯得冷冷清清。
縱深區域,為什么值得一走?
“我剛來到漳州的時候,就很好奇,這里為什么有一條臺灣路,它背后有著什么樣的故事?臺灣的朋友過來玩,我也會帶他們去臺灣路走走,合個影。”對于閩南師范大學臺籍教授施沛琳來說,漳州古城,有著迷人的歷史和故事,但很多都“藏”在縱深處,只有用心走進去,才能感受到。
一條不到四百米的臺灣路,保留著“五星聚奎”“六代承恩”兩座殘石牌坊和“天益壽藥店”“徐氏家廟”“新生”布店等歷史建筑,以及眾多老字號。民國初年,這里改建為整齊劃一的商市,形成中西合璧的風格,1945年改稱臺灣路,今天的臺灣路,依然是民國時期的樣子。
香港路是漳州城的中軸線。“尚書探花”“三世宰貳”兩座為文官而立的明代石牌坊規模宏大,精美絕倫,屹立400余年,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牌坊中間號稱全國最小空中廟宇的伽藍廟,由居民自發管理卻香火旺盛。
“古城的縱深區域,有3處國保單位、2處省保單位、10處市保單位,以及一批特色展館。”漳州歷史街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李海光如數家珍,“除了保存完好的明代石牌坊,還有始建于北宋的文廟與武廟,以及漳臺林氏祖祠比干廟、臺灣抗日三猛之一簡大獅避難處,臺灣最后一位進士、“公車上書第一人”汪春源故居、中共福建臨時省委舊址,以及古石板官道、番仔樓和古井古樹名木等。此外,古城里還有古城記憶館、非遺展示館(中心)、燈謎藝術博物館、古城文學館等可供免費參觀游覽。”
“在我看來,這里就是漳州的‘歷史博物館’。”作為土生土長的漳州人,漳州職業技術學院文創學院的教師江文輝,曾以漫畫的形式手繪漳州古城,喚起了很多漳州人的鄉愁。“可惜的是,別說外地游客,很多本地人都還不知道古城有這么多看點。”
“全城熱鬧”,我們應該怎么做
“如何吸引不同類型的游客呢?可以挖掘一些特色的產品,通過一些策劃、宣傳,讓它成為‘網紅’,很多人就會慕名而來。”施沛琳說,也可以在這些區域舉辦一些特色活動,把人流引過去。而在“鏡頭里說故事”看來,古城縱深區域的一些基礎設施還不完善,因此,局限了打造產品、舉辦活動的空間。
江文輝則說,古城,需要導覽圖,把“藏”著的,都亮出來。“在古城的入口處應該有一些導覽圖、手繪地圖等,告訴人們哪里有值得看的東西。”
這些專家、達人們的建議,與古城管理者的想法不謀而合。
一段時間以來,漳州古城變了不少。
原本古城深處燈光較暗。近期,古城正著手對損毀路燈進行全面維修,并初步完成夜景工程方案設計。燈光往縱深延伸,引導游客走入古城深處。“采用漫反射的柔和燈光為主,給游客舒適而靜謐的感覺。”李海光說。
古城里的古城記憶館、非遺展示館(中心)、燈謎藝術博物館、古城文學館等展館,以前一到周末或晚上就閉館,“趕”走了不少游客。從6月中旬古城核心區非機動車限行以來,越來越多的展館延長了開放時間。一直備受游客青睞的漳州文廟,周末已延長開放至晚上,而位于振成巷的中共福建臨時省委舊址已每天延長開放至晚上,帶動了古城西入口人氣。
“我們將在不影響古城居民生活的情況下,把古城里的一些公共空間利用起來,引進一些演藝團體和藝術培訓機構等,免費為他們提供展示的平臺,由此來豐富古城的文化氛圍,同時也聚集人氣,”詹立群說,古城縱深區域整治完成后,將通過一些文化活動,把人流引進來,“露天放映老電影、文化圩日、非遺表演、組織文化快閃等,通過達人拍攝‘抖音’等,在時下流行的網絡平臺傳播,讓這些區域‘活’起來。”
詹立群介紹,目前,古城的手繪地圖正在策劃制作中。接下來,還將通過文旅部門,對古城進行完整的包裝宣傳,策劃古城的旅游路線,并通過組織對接會,把人流引進來,“目前,大多數人逛古城都是‘北進北出’或‘北進南出’,我們要引導新的人員流動線,形成‘北進西出’或‘東進西出’,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縱深游。”(閩南日報記者 周楊寧 文/圖)
責任編輯:黃仙妹
- 閩南風古厝情 漳州龍文閩南水鄉夜色浪漫迷人2019-08-19
- 濱水生態景觀 漳州龍文九十九灣湘橋湖露“芳容”2019-08-08
- 《人民的保護神——漳州110》專題片央視今晚首播2019-08-06
- 漳州實現“淘寶鎮”零的突破 12個鄉鎮入選2019-08-05
- 看蘆蕩穿密林欣賞田野風光 漳州舉行郊野公園徒步大會2019-08-05
- 漳州木偶藝術家徐竹初:情寄木偶 “雕刻”人生2019-08-03
- 漳州港至漳州火車站夜班公交開通2019-08-02
- 慶“八一” 武警漳州支隊舉辦文藝匯演活動2019-08-01
- 漳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2019-08-01
- 音樂促進教育戒治 漳州戒毒所這支樂隊不簡單2019-07-30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漳州龍海錦江道石碼段道路即將通車2019-08-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