薌城區東鋪頭中心幼兒園通過分五谷、認識種子、剪貼拼圖等方式,引導和教育孩子們樹立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意識。鄭文典攝
古人云,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從2013年推廣的“光盤行動”已經在社會上形成了共識,它不僅僅只是口頭說說,更應該付諸行動。恰逢第39個世界糧食日,記者走訪我市多所高校和餐飲店,看看這里又是怎么更好地開展“光盤行動”。
高校食堂:引導學生珍惜糧食
臨近飯點,記者走進漳州衛生職業學院思源餐廳,打飯窗口前早已排滿了饑腸轆轆的學生。記者發現,學生就餐飯桌上貼有一些宣傳標語,包括“珍惜糧食,遠離浪費”“今天不剩飯,從我做起”等。
記者在食堂觀察了一個小時,發現大部分學生基本遵循文明用餐的準則,僅有少數學生會剩下較多的飯菜。
“多數學生都會按照自己的量來打飯,讓工作人員多盛一點或少盛一點。”漳州衛生職業學院后勤處負責人告訴記者。
“每年我們都會舉辦跟‘光盤行動’主題相關的活動,懸掛一些橫幅,弄一面簽字墻,或者讓學生拍下‘光盤’,上傳到社交媒體。希望通過活動讓學生們知道‘一飯一食,來之不易’。”
在閩南師范大學,“光盤行動”不僅僅是學生在踐行,食堂方面也想出奇招、推進“光盤”。
面對吃不慣漳州菜的外地大一新生,閩南師范大學學生餐廳開設了例如一品鮮拉面、麻辣香鍋等地方特色菜,力求讓學生們吃得慣。“我們學校很多的新生來自外地,如果一味地讓外地新生適應我們這里的飯菜,那可能會出現很多的糧食被浪費掉。既然這樣,我們就設置一些外地特色的窗口。”學生餐廳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餐廳特色菜窗口。
酒店餐館:引導顧客減少浪費
而在市區的幾家餐飲店,記者也看到不少讓人贊許的做法。在南昌路一家自助火鍋烤肉店里看到,店家或在醒目的地方張貼公告、或在桌子擺放牌子提醒顧客文明用餐、適量取餐。據店內服務員介紹,他們會主動提醒顧客按需取餐,結賬時也會提醒將未食用完的食物打包,這樣既可以引導顧客不花“冤枉錢”,又可以讓顧客自覺踐行“光盤行動”。
而在大通北路一家餐館里,當兩位顧客點了一份烤羊腿、一份燴面等食物后,正想再點其他菜時,服務員及時建議顧客適量點餐。餐館老板林先生介紹,跟以往不同,在倡導“光盤行動”后,不僅商家會有意識地提醒消費者“按量點菜”,顧客們“光盤”的觀念也更強,文明就餐成為風尚,這有助于從源頭上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曾經是“舌尖浪費重災區”的婚禮酒席現在情況又是如何呢?帶著疑問,記者來到位于元光南路一家承辦婚禮酒席的酒店。酒店負責人朱先生介紹,現在顧客預訂酒席更注重在菜品配置方面講究合理搭配,不會只追求量多、排場大。餐后酒店也會免費提供打包盒,引導顧客進行打包,盡量減少浪費現象產生。 ⊙本報記者俞映云劉健寧
共同努力,將“光盤行動”進行到底
閩南師范大學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黃耀明教授表示,“舌尖上的浪費”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小到個體、家庭,大到飯店、酒店,都存在著不同的浪費方式和現象。對此,黃耀明教授建議,要樹立節約糧食光榮理念,引導全民節約糧食。要從小抓起,從家庭抓起;要營造糧食與建設節約型社會,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可以建立監管機制,對浪費糧食的行為給予曝光和處罰。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將“光盤行動”進行到底。(本報記者 俞映云)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從一年一簽到五年一簽 12項移民和出入境便利2019-10-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