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漳州新聞
      分享

      初秋的早晨,我們來到龍江文化生態園,這里碧波蕩漾、花紅柳綠。眼前這番美景令人如春風拂面,這股春風從1963年的春天吹來——這里正是當年那個傳遍中國大地的美德事跡的舊址龍海榜山鎮洋西村,這里誕生了一種傳承至今的高尚精神品格——“龍江精神”。

      1963年,這是漳州一個載入史冊的不平凡年份,更是龍海人民值得代代傳頌、引以為榮的年份。

      這一年,中國誕生了兩種精神——“雷鋒精神”和“龍江精神”,值得漳州人民引以為傲的團結協作、無私奉獻、顧全大局、舍己為人的“龍江精神”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雷鋒精神”并列成為全國人民的精神楷模。毛澤東評價為“讓水,不爭水!龍江精神,這是共產主義風格”。這兩種精神融為一體,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內容。這兩種精神影響了中國大半個世紀,至今仍在持續影響著我們。

      如今,以“龍江頌歌”為主題的龍江文化生態園,已成為吸引全國各地干群前來學習的美育德育基地。五十多年來,“龍江精神”已成為激勵漳州人民發展的“五種精神”之一,它傳承了幾代人、教育了幾代人。在今年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它再次成為全市廣大黨員干部認真學習的主題之一。

      勿忘“龍江風格”

      1963年春天,整整四個月,漳州平原沒有下過一場透雨,龍海全縣11萬多畝水田缺水溶田。面對肆虐的旱情,龍海縣委毅然做出堵江截流,引水溶田的決定,就是在上游榜山公社洋西大隊的江面上筑起一條攔江大壩,堵截九龍江西溪水,抬高水位、迫使水流通過“公”字閘進入九十九灣干渠,灌溉下游受旱的10萬畝高產田。而這個做法要以淹沒上游的榜山鎮洋西村1300畝水田為代價。“寧淹千三救十萬”,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抗旱斗爭中,榜山人民舍小我、顧大局,譜寫了一曲“丟卒保車、顧全大局、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贊歌,締造出高尚的“龍江精神”。

      站在龍江文化生態園的觀景臺,當年的西溪攔江大壩依稀可見。江水滔滔,仿佛聽到了當年榜山漢子戰江修壩的吆喝聲,仿佛看到了萬人千船堵西溪的宏偉戰斗場面……僅僅用了四天時間準備,歷經七晝夜的奮戰,一條長535米的大壩攔江建成。江水通過“公”字閘,匯入九十九灣干渠中,灌溉了下游10萬畝良田。

      在那個年代,建壩修橋幾多艱辛,然而龍海人民做到了。200斤重的大石頭、帶著當年的江泥陳放在龍江精神展示館中,這需要五名熟悉水性、身強力壯且技術過硬的壯漢同時用力,才能準確把樁打進河床。湍急的水流沒能阻擋“浪里白條”的好身手,這就是聞名遐邇的玉枕打樁隊。當年玉枕自愿報名參與打樁的有40人,直接參與打樁的是26人。他們個個技藝高超,機智勇敢,在水上走梅花樁如履平地。打樁英雄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令九龍江兩岸上千圍觀者無不為之動容。

      西溪大壩第一次合龍沒有成功,指揮部決定:沉船!兩條木船使勁地劈開浪峰,橫卡在竹樁旁。一個穿著褲衩,袒露胸膛,全身肌肉深褐發光的大漢,“嗖”地從壩上躍入船中,接過一個個的沙包,堆在船里……讓人仿佛看到了《水滸傳》中“浪里白條”張順和阮小二、阮小五兄弟的身影。

      離舊址百米處是1970年建成的西溪大橋,共99孔、長654米,是西溪一條龍水利配套工程,由當地農民投工投勞歷經三年建造而成,從根本上解決下游十個公社的旱澇、蓄水、排洪等問題。

      步行在西溪生態園的綠道上,就看到了“公”字閘。當年堵江截流見證人、戲劇《龍江頌》主要人物原型之一的鄭飯桶老人告訴記者,“公”字閘原名“旱澇保收”閘,建于1956年。洋西村位于九龍江畔,怕澇不怕旱,建閘是為了旱澇保收。上海京劇團創作的《龍江頌》把這道閘稱為“公”字閘,并沿用至今。

      頌歌代代傳

      龍江文化生態園的一處紅磚樓正是龍江精神展示館。館長林兆明說,展館前身是一座廢棄的水利管理用房,“這是龍海第四次建設有關龍江風格的紀念館,一次次建設、一次次完善,無不體現龍海人民的‘龍江情懷’”。

      這種情懷融入了一代代龍江人的心中。耳畔傳來展示館的背景音樂《聽爺爺講故事》,榜山“堵江讓水”的故事要代代傳頌,教育子孫后代。

      榜山“堵江讓水”的壯舉于1963年4月7日,由《漳州報》第一時間刊發《榜山公社服從大局風格高尚》和《“丟卒保車”顧全大局》報道出去。6月21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著名詩人郭小川長篇通訊《旱天不旱地——記閩南抗旱斗爭》,配評論《“榜山風格”的光輝》;同日,《文匯報》發表《九龍江畔一曲抗天凱歌入云霄》,兩大報聯手把“榜山風格”推向全國,“龍江精神”感動了神州大地。1964年11月27日、28日《福建日報》刊登報告文學《抗天歌》,由時任福建日報記者江福全等10人集體采寫,筆名“石刃”,再次總結升華“龍江精神”,使之成為龍海乃至全國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

      “龍江精神”迅速名揚各地,宣傳從報紙到戲劇再到書籍,全面鋪開。

      1965年3月,龍溪地區薌劇《碧水贊》參加華東地區戲曲會演,“龍江風格”播撒在華東六省一市;1969年4月8日,革命現代京劇《龍江頌》劇組成立,進行改編工作,隨著唱紅大江南北,發源于榜山公社的風格自此被稱為“龍江風格”。

      1993年1月14日,《閩南日報》頭版發表了《勿忘“龍江風格”》一文,作者是時任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的王仲莘,幾十年之后,“龍江風格”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

      2001年,漳州市委下發文件,把“龍江風格”列為“五種精神”之一。2016年,由漳州市委宣傳部編輯的《漳州力量》系列從書出版。其中《龍江風格》一書真實記載了20世紀60年代龍海人民在那場人與自然、個人與集體的矛盾中,以大局為重,勇于犧牲自我的感人故事。

      “龍江精神”,正是因其源于群眾,才獲得了歷久彌新的生命力。

      精神照九州

      幾十年前,“龍江風格”像一粒種子,播下了舍己為人、顧全大局精神,根植在漳州人民心中、傳播于九州大地。代代年年,這粒種子生根發芽、枝繁葉茂,展現出更多耀人的風采。

      1998年,長江抗洪搶險斗爭中,安徽省決定打開王家壩水閘,向蒙洼地區分洪,寧可淹掉幾十萬畝待收的麥田,也要破堤援救。上海市為支援江、浙等兄弟省市的抗洪斗爭,斷然下令炸開青浦紅旗塘壩,四縣一區也紛紛開閘納潮,把困難和犧牲留給自己,換來整個太湖地區汛情的緩解直至抗洪斗爭的勝利。上海《解放日報》《文匯報》用赫然入目的大標題贊之為九十年代的“龍江頌”!

      “龍江風格”發源地的龍海人民再次發揚無私的援助精神,自發捐款,幫助湖北監利縣石嶺村災后重建,援建村被當地村民命名為“龍海新村”。當年10月13日《人民日報》以《“龍江精神”譜新篇》為題進行了報道:“60年代福建龍海人民的龍江精神傳遍神州,教育了監利人民。今年的抗洪搶險中,湖北監利上演了90年代‘龍江頌’,而龍海人民對監利人民重建家園的支持、幫助是那樣情真意切,‘龍江精神’正在發揚光大……”

      在當地,村民顧全大局、支持地方建設發展的故事不勝枚舉。洋西村主任鄭輝舉例說,2015年為建設美麗鄉村,村民們配合村里統一規劃,拆除了自家維持生計的豬舍和磚瓦廠、膠合板場等小作坊。從1967年建西溪橋閘征地開始,到近年來廈漳同城大道、廈深鐵路、福廈高鐵等項目的建設,都征用了洋西村的土地。洋西村民一如既往地傳承著“龍江精神”,支持著地方建設。

      位于九龍江北溪舊江東橋江面,清澈的九龍江水沿著渠道,穿越海堤,注入鷺島,解決了廈門的用水難題。在榜山鎮,為保護廈漳兩地用水安全,當地人民再次發揚“龍江精神”,狠下心將長洲馬崎取水口150米紅線控制區范圍內的蘑菇產業全部清理,并在沿線規劃鋪設排污管道,徹底消除九龍江北溪的水質安全隱患。近年來,榜山鎮以發展生態宜居城鎮為目標,老百姓自拆膠合板場、砂石場等,實施全行業退出等生態環保整治。

      迎著朝霞,位于三明市泰寧縣城西新區的丹霞靈秀幼兒園,“龍江樓”充滿著兒童的歡聲笑語。這所龍海對口幫扶援建的幼兒園,開設20個教學班,有700多名孩童,目前是泰寧全縣設施最完善的幼兒園之一。“這些年,龍海和泰寧結了協作幫扶對子,交流交往日益密切”,泰寧教育局局長高文珍正是龍海人,他大學畢業扎根泰寧30載,“之所以取名‘龍江樓’,是感謝龍海對泰寧以海帶山、無私奉獻的情誼。”

      2012年以來,龍海市每年給泰寧對口幫扶資金1200萬元,興建產業園區、產業幫扶、惠民工程等。2016年以來,又將幫扶資金全部用于產業園區的“五通一平”基礎設施和園區資產整合與盤活。至2018年已入駐企業20家,年產值近19億元,形成“山海協作、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

      放眼逶迤的九龍江畔,收藏記憶、承載高尚的龍江精神展示館,像一顆珍貴的明珠鑲嵌其中。館長林兆明說,展示館已成為廈門大學、閩南師范大學等多所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和漳州市各單位、部門主題黨日活動基地。開館以來,已吸引了全國27個省區市游客前來參觀。(本報記者 陳瑞珠 通訊員 周志榮 郭高杰 實習生 肖曉錦)

      責任編輯:唐秀敏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老人替父輩臺灣老友掃墓70多年 一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尤物| 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亚洲视频在线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卡|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片软件|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播放在线| 亚洲国产超清无码专区| 亚洲综合综合在线| 亚洲第一网站免费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看|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亚洲色欲www综合网|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 中文字幕 亚洲 有码 在线| 亚洲jjzzjjzz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色区中文字幕| 亚洲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亚洲欧洲日韩| 亚洲性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蜜桃|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GV天堂无码男同|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片软件| 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牲色| 亚洲一本大道无码av天堂| 亚洲精品蜜桃久久久久久|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漫尤物| 97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类图片|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中文字幕 亚洲 有码 在线|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a|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