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綜合治理,漳州九龍江呈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效果。 白志強 攝
東南網1月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黃如飛 蕭鎮平 通訊員 王畢武)冬日清晨,漳州市區九龍江畔,碧波蕩漾的水面上,白鷺不時掠過;親水棧道上,游人怡然漫步……九龍江是我省第二大河流,源起龍巖,流經漳州,匯入廈門,是閩西南人民的母親河。九龍江漳州流域面積9640平方公里,河道長514公里。近年來,漳州市持續探索“生態+”模式,通過高位推動綜合治水、源頭治理,告別因“九龍治水”而導致的低效治水狀況,使九龍江的水生態、水環境面貌得到根本改善,讓百姓享受到綠色發展帶來的生態福利。
高位推動 綜合治水
“九龍江西溪漁業碼頭段出現許多水葫蘆。”上月31日上午9點半,漳州市薌城區芝山鎮的河道專管員龐丹巡河時發現了這個情況,馬上拍下照片,并上傳至手機里的“智慧河道APP”里。這條信息馬上出現在漳州市河長制智慧信息管理平臺上,薌城區河長辦工作人員看到后,馬上安排水葫蘆打撈作業單位前去處理。幾小時后,水葫蘆已被清理,結果反饋到了平臺上。
這是漳州九龍江河道智慧巡管、綜合治水的一個縮影。
“過去,河道歸水利局管,污染源歸環保部門管,河岸違章搭蓋歸城管部門管,船只歸交通部門管,‘九龍治水’的格局造成九龍江污染狀況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理。”漳州市水利局局長、河長辦主任吳敏告訴記者,目前推行黨政首長負責制的河長制,破解了體制頑疾。
漳州市把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作為重要抓手,堅持黨政同責、主官主抓、河長主責。目前,全市已推動構建“市、縣、鄉三級河長+河道專管員+河道義務監督員”的五級工作網絡體系,全市138個河長辦掛牌運作,有319名河長、1104名工作人員。這些自上而下、大大小小的河長,實現了對區域河流監管治理的無縫覆蓋。
根據漳州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各級河長辦公室人員集中辦公,使協調工作日常化,改變過去存在的部門各自為戰的情況,切實形成綜合治水格局;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定期召開,研究解決重大問題;聯席會議及時匯總情況,研究對策,下達指令,監督落實。
“根據區河長辦巡查發現,位于西橋街道九龍江洋老洲東側30米處存在破壞江濱公園綠化植被進行違規搭建行為,請西橋街道牽頭會同城管局、水利局認真抓好整改,并于9月23日前將整治情況報區河長辦。”去年9月18日,幾個相關單位收到薌城區河長辦發來的督辦通知單后,馬上行動、進行整改。兩天后,違規搭蓋被依法拆除,綠植恢復。
“水環境綜合治理涉及多個部門,是一項系統工程,部門之間相互推諉必然阻礙著治水工作的進展。”薌城區水利局副局長劉煒說,各級河長在各地都有著協調調度權限,只要是跟河有關的問題,他們都可以介入處理,這為河道管理探索了一種新的模式。
根據河長辦相關實施方案,河長辦除了可以向相關部門發出督辦通知單外,還能發出規格更高的河長令。如針對九龍江北溪流域多條支流存在嚴重污染問題,薌城區河長辦就曾給涉及九龍江北溪薌城段多個相關鎮及部門發出第一份河長令,要求多個單位對幾個排往北溪的溝渠水質問題進行處理,“務必馬上處理,否則將被問責”。在規定時間內,水質問題得到及時有效處理。
源頭治理 杜絕黑臭
近日,記者來到漳州市區的內河葫蘆潭文華園小區段的雨污分流及溝渠截污工程施工現場,看到施工人員正加緊施工。據了解,該路段實行截污后,附近數千住戶的生活污水以及商業排放的污水將全部納入市政污水管網,不再排入內河葫蘆潭里。
漳州市區建成區面積約67.25平方公里,河網密布、水系豐富,總長度達123公里。2014年,經組織排查,市區建成區尚存三湘江、環城河、九十九灣等10條黑臭水體,總長度約40公里,這些內河污水最終都排入九龍江,治理任務較重。當年,漳州市區全面開展內河整治專項行動,對這10條黑臭水體實施清淤、拆違拆占、拓通、引水等一系列工程,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在此基礎上,從2018年開始,漳州啟動了新一輪黑臭水體整治三年行動,一場以“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為目標的消滅城市黑臭水體攻堅戰再次打響。
由于歷史原因,漳州市區老舊小區原有排水基礎設施不配套、不健全,存在大批雨污排水錯接、漏接現象,致使雨水進入排污管網,導致污水處理設施負荷劇增,雨污水外溢進入周邊自然水體,造成水環境污染。這也是產生黑臭水體的重要原因。
“啟動老舊小區排水管網錯接、混接排查工作,旨在從根本上解決雨污混流狀況。”市住建局城建科副科長沈峰說,根據規劃,市區各個小區、企業工廠的生活生產污水全部納入污水管網中。到目前,已完成主城區43公里河道清淤整治,完成市政排水管網普查及修復369.6公里,完成86處截污納管改造措施和228個河道排口溯源。
“經過源頭的截污,市區兩座污水處理廠接納的污水量每天比2018年增加約3萬噸。”負責市區內河整治項目的漳發建設公司總經理何瑞正說,進污水管網的污水量多了,說明截污有成效了,否則,這些污水一旦流入市區內河,再流入九龍江,對水質影響很大。
在九龍江西溪、北溪上游的南靖、平和、華安、長泰等縣里,各條支流水系的源頭黑臭水體治理工作也在同時進行中。過去一條條的黑臭水體,逐步變成生態之河,有些甚至變成了景觀區。
2018年11月,全國共有20個城市入選“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名單”,其中包括漳州。
在智慧河長高位推動和源頭黑臭水體治理下,漳州市九龍江、漳江、東溪3條主要河流24個水質評價斷面總體水質保持“優”,九龍江流域水環境得到大大提升,“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目標效果初現。
責任編輯:唐秀敏
- 福建華安:九龍江上龍舟競渡2018-06-11
- 漳州平和縣增殖放流魚苗5萬尾 保護九龍江生態2018-06-05
- 漳州:污水流入九龍江?衛星圖顯示黑色污水2017-02-23
- 九龍江北溪流域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還河流清白2017-02-22
- 漳州老船民造五篷船模型 勾起市民九龍江記憶2016-11-11
- 漳州民間祈福活動 九龍江畔民眾放水燈祈愿2016-08-15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2019中國汽車拉力錦標賽(CRC)在福建漳州舉2020-01-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