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佩戴口罩、護目鏡,醫護人員在防護服背后寫上自己的名字 (張書賢 供圖)
東南網漳州2月13日訊(本網記者 李姍姍)“出發了……我們一定會平安歸來!”
這是張書賢2月4日在微信朋友圈中寫下的一句話,她是漳州正興醫院的一名護士,此次作為支援湖北的福建醫療團隊中的一員,馳援武漢。
當天早上8點,她在上班路上接到了出發的通知,當即調頭回家整理行裝,簡單地告別家人,擁抱了2歲的小兒子,返回醫院整裝待發,并于當天深夜抵達武漢。
到了武漢,團隊馬不停蹄開展全體大會,對隊員們進行了上崗前安全培訓、穿脫防護服實操等多項專業技能培訓。“多練習一遍就多一份保障。我們不僅要救死扶傷,還要好好保護自己。”張書賢說。隨后,團隊進入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進行實地籌備與演練,以最充分的準備,迎接戰斗。
通過這幾個小動作,隊友之間便能領會對方的意思 (張書賢 供圖)
方艙的日:接過傳遞生命和希望的火炬
抵達武漢的第44小時,張書賢和隊友們接領任務,正式進入方艙醫院,開啟了他們的戰斗。武漢客廳方艙醫院位于武漢市漢口金銀潭,是武漢的文化會展中心。目前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已建成,預備床位2000張。這里的醫護人員按照“四班倒”輪班制,分為A、P、N1、N2四個班,其中A班:07:00-13:00,P班13:00-19:00,N1班19:00-01:00,N2班01:00-07:00。
據張書賢介紹,在客廳方艙醫院,來自福建的專科護理隊負責A廳的B區、D區共約210名患者的護理工作,其中大多是輕癥患者。14名護士為一組,6班制不間斷工作,給予患者24小時全天候的護理保障。
經過幾天的相處、磨合,張書賢與隊友們的默契更好了。有時只需要一個短暫的眼神、一個小小的手勢,大家就能知道要做什么。四指合攏、大拇指豎立表示“OK”;大拇指與小拇指舒展、其余三指合攏表示“求救”;右手比“1”,抵住左手掌心表示“暫停”。這是口罩與護目鏡阻隔不了的默契。
“看著偌大的場地,內心燃起了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在這里,我們的生命被這場疫情無聲地聯系在一起,來自全國各地的醫務人員成了并肩作戰的戰友。”張書賢在日記中寫到。
支援湖北的福建醫療隊的部分隊員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互相打氣加油 (張書賢 供圖)
方艙的夜:愛與勇氣鑄就最堅實的堡壘
2月9日凌晨1點26分,一個多小時前還是元宵節,張書賢剛剛結束N1夜班。沒能看到元宵節的月夜,張書賢也不遺憾,她笑道:“十六的月亮更圓。”在本應合家團聚的日子里,她在離家千里的疫情一線戰斗著。張書賢說:“這是我至今為止過得最冷清,卻也是最特殊的元宵節。口罩可以隔離病毒,但無法隔離愛。”福建省立醫院國家緊急救援中心隊員在張書賢他們駐扎的酒店附近搭了兩個大帳篷,專供醫護人員更換衣服。酒店也為大家準備了熱乎乎的湯圓,溫暖一線戰士們的心。
一線醫護人員能夠義無反顧投身戰斗中,也是因為在他們身后,有著許多堅強的后盾。張書賢說:“家鄉的‘后援團’也給予了我們莫大的支持,正興醫院的領導同事們時刻惦念著我們,每當得知我們有什么困難或需要,都第一時間幫助我們解決。”
在方艙醫院,“醫護人員與患者的關系,更像是并肩作戰的戰友。”張書賢說,患者們不僅在言語上鼓勵大家,在行動上也會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當看到垃圾沒扔進桶里,有的患者會主動幫忙撿起來;看到醫護人員吃力地搬桶裝水時,也會過來搭一把手;有時還會偷偷拍下他們工作時的身影,制作成短視頻,發給醫護人員留作紀念。
2月12日,是張書賢抵達武漢的第九天,這天,他們收到了來自福州井大小學的孩子們用壓歲錢和零花錢寄去的愛心物資,張書賢止不住地掉淚。戰“疫”艱苦,但身邊的感動與溫暖真實常在。
“有著這么多人的愛,沒有什么不能戰勝的。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張書賢說。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惠安文明辦駐村干部:下沉戰“疫”一線 推進文明實踐2020-02-14
- 集美大學華曉春創作抗擊疫情詩歌《我在武漢》2020-02-14
- 抗“疫”后方的無名勇士:南安大伯捐款不留名2020-02-12
- 武漢患者寫詩點贊廈門男護士:我永遠記得你那雙可愛的眼2020-02-12
- 詔安:暖心奶茶生活物資寫滿同心抗“疫”情2020-02-07
- 2020央視元宵晚會主持人都有誰 2020央視元宵晚會節目單直播入口2020-02-06
- “最美孕婦”葉秀麗:10天打了上萬個電話2020-02-06
- 臺醫學和教育界人士呼吁:為大陸抗疫情提供幫助2020-02-03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戰“疫”夫妻檔葉晨瑩:崗位也是戰位2020-02-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