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農業提質增效,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日前漳州市出臺《關于切實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 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從加快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健全鄉村治理工作體系、增強農業農村發展動能等六個方面,提出27條具體要求和實施細則,抓重點、補短板、強基礎,確保順利實現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4.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7%的主要預期目標。
落實“一戶一方案”幫扶 鞏固脫貧成果
根據《實施意見》,漳州市將深入實施“五大戰役”“十大專項行動”,針對634戶2198人脫貧后不穩定重點對象,落實“一戶一方案”幫扶,確保“兩不愁三保障”不留死角,讓貧困對象脫貧成果穩得住、能提升。
漳州市還將有針對性地解決好外出務工、農畜產品積壓、扶貧項目復工等疫情導致的問題,做好扶貧工作隊、駐村第一書記的貧困戶回訪工作,防止因疫致貧、因疫返貧。
此外,漳州市將按照“一個標準、六項扶持政策”在全市推行緩解相對貧困人口的政策扶持,緊盯略高于脫貧線及因病、因學、因災等剛性支出較大的相對貧困家庭,做到早發現、早幫扶,防止新增貧困對象,并積極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體制機制,用鄉村振興措施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推動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改善。
以工業化理念 推進農業“七化”建設
根據《實施意見》,今年漳州市將著力抓好“米袋子”工程,加強“菜籃子”和“海上糧倉”建設,力爭至2020年底,全市建設高標準農田18.3萬畝、新建糧食產能區1.9萬畝、新增農田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500畝,全市生豬存欄107萬頭以上、肉蛋奶年總產量逾42萬噸,增加優質水產品2萬噸以上,食用菌總產量達到65萬噸(鮮重)。
漳州市將以工業化理念謀劃經營農業,推進農業規模化、標準化、設施化、信息化、品牌化、綠色化、產業化,力爭至今年底實施現代農業項目97個以上、年度總投資超37.56億元,新建54個省級優質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基地、43個農產品初加工中心,培育20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0個“一村一品”特色農業產業示范村,建設11個漳臺農業融合發展示范基地,以期實現11大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
此外,漳州市還將培育產值50億-100億元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至3家,培育一批超10億元農林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并積極提升農業經營主體法人化發展水平,高標準推進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力爭至2020年底,全市實施農業綠色發展示范項目150個、年度總投資100億元以上,實施農業面源污染源頭治理項目56個、投資1.58億元,有效地理標志總量突破150件、持續保持全省首位,新建1個省級現代農業智慧園、15個農業物聯網應用基地和4-5個市級數字農業示范點,打造出漳州農業綠色發展樣板。
加快補齊短板 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根據《實施意見》,今年漳州市將投入上千萬元培訓新型職業農民,促進農民就業創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穩步提高農民家庭經營凈收入、工資性收入、轉移凈收入和財產凈收入,持續推進農民工“求學圓夢行動”計劃,執行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制度,落實根治欠薪各項措施。
同時,漳州市將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堅持“五抓五促”(抓長效機制,促常態保潔;抓源頭治理,促標本兼治;抓分類施策,促提檔升級;抓陋習改變,促文明養成;抓成果轉化,促持續發展),以疫情防控為切入點,加強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力爭至今年底新建鄉鎮公廁46座、農村公廁116座,農村無害化戶廁改造9400戶,完成50個裸房整治示范村、8000幢裸房整治任務,做到既有農房整治“鎮鎮有示范”。
漳州市還將加快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優化農村養老服務、增強農村社會保障能力,加快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發展,逐步形成“一縣(區)一網”“一網多縣(區)”城鄉供水新格局,力爭2020年我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88%以上、受益8萬人。閩南日報記者 蔡柳楠 通訊員 鄭慶祥
責任編輯:唐秀敏
- 福建日報社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2019-12-24
- 財經官員為明年經濟政策“劃重點”2019-12-16
- 收官之年必將決勝成功2019-12-16
- 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村還有哪些硬任務要完成2019-04-19
- 新起點,書寫新時代的新答卷——從2018年全國兩會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18-02-27
- 習近平指出,既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要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2017-10-18
- 中共福建省委十屆三次全會在榕召開2017-08-04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今年漳州計劃完成造林綠化面積11.5萬畝2020-03-1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