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東鋼琴的員工在組裝鋼琴聲鍵。
打磨、噴漆、組裝、上弦、調音……連日來,走進漳州市金峰開發區多家樂器企業的車間里,機器轟鳴聲及樂器調試聲此起彼伏,一片繁忙的生產景象。
樂器產業是漳州市重要的特色產業之一,全市共有樂器相關企業4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5家,主要集中在金峰開發區,年產值約15億元,形成集群化發展的態勢。特別是吉他行業,已成為全國第三大吉他生產基地,并且開始由樂器制造業向文化產業轉型。
日前,漳州市薌城區委書記胡棟良深入多家樂器公司檢查指導復工復產情況,要求各級各部門要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積極幫助企業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全力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樂器企業 實現100%復產
雅歌樂器公司和玉豐樂器公司均位于漳州市金峰開發區,只有一墻之隔,同為臺資企業,主要生產空心吉他、電吉他及尤克里里,是漳州市最早創立的樂器公司。
走進雅歌樂器的車間里,流水線上的工人們正給吉他打磨、拋光,忙得熱火朝天。雅歌樂器總經理呂孟哲告訴記者,近階段公司有一單來自美國的吉他訂單,大家正在全力趕工。
“春節過后不久就復工復產了,但受疫情影響,部分來自湖北的拋光專業人員無法返工,導致產能暫未完全恢復。”雅歌樂器副總經理呂孟哲說,復產后,公司及時調整生產方案,將電吉他與空心吉他兩條生產線同步生產,并且集中已返崗作業的拋光工人進行統一調配,解決人手不足問題,提高復產速度。
“咚咚、咚咚……”在漳州漢旗樂器有限公司的音高配對室車間里,只見技術工人從一大堆同級的鼓棒中,每次拿出10根對著辨音器進行敲打,設備馬上進行音質分析、配對,電腦顯示屏上馬上顯示出了配對結果。
漳州漢旗樂器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以打擊樂為主的樂器生產企業。公司專業生產鼓棒、鼓系列、吉他等樂器產品,小鼓棒銷量在國內居領先地位,產品遠銷歐洲、美洲、亞洲、非洲等地。
漢旗樂器總經理謝團東說,疫情發生后,公司通過電話及微信對員工的生活和防疫方法進行指導,并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下,進行錯峰復工,分別于2月22日、2月24日、3月1日分三批次復工。
面對著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薌城區堅持早謀劃早布局,抓實抓細疫情防控、支持企業有序復工復產。通過落實政策措施、主動靠前服務,點對點解決企業難題,創造條件積極穩妥推進企業復工復產。
漳州市樂器商會會長、昱恒樂器總經理吳順南介紹說,漳州全市共有樂器相關產業的企業40多家,主要集中在薌城金峰開發區。截至目前,已實現所有樂器企業100%復產,但復工率還沒滿額,原因是多家樂器企業有一部分員工是湖北籍的,目前還沒到崗,但隨著疫情的好轉,接下來這些員工也將陸續到崗。
雅歌樂器公司里的工人在抓緊生產吉他。
勤練內功 尋找新的機會
從年初的疫情開始,漳州市樂器商會會長吳順南就一直關注著轄區眾多會員單位的生產及經營情況。
吳順南介紹說,受國內外疫情影響,眾多樂器企業出口、內銷業務基本暫停。上半年銷售或將受疫情影響較大,下半年要看訂單情況和國際市場,雖然短期內會有困難,但對漳州樂器業還是有信心的。
突發疫情給樂器行業帶來抗擊疫情、恢復生產的雙重壓力,同時也激發著同行尋求持續發展的新方法、新途徑。
“出貨暫停,但是產品研發不暫停。”漢旗樂器總經理謝團東說,“危機=危險+機會,疫情之后,整個市場終將重新洗牌、優勝劣汰。”面對危機,公司一方面組織防控疫情,一方面優化管理、加強員工培訓、提高品質管理、降低生產成本,勤練內功,在創新上下功夫,力求研發出更多新品和專利,如最近剛剛提交“一種帶平衡功能的鼓棒”的專利,已得到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受理。
“目前,除了一線工人組在車間里做工外,行政及電商組均推行網上辦公,數字化轉型。”謝團東說,這段時間以來,網上辦公加大公司形象和產品宣傳,提高服務質量,廣交朋友,挖掘新客戶,目前已成功網上對接多家國外客商,待疫情過后,就可以生產樣品。
“公司雖然復工了,但返崗人員不足,又要保住產量,怎么辦?剛好去年底新購入4臺半自動和自動拋光機,1臺仿形機等設備就派上了用場。”呂孟哲說,要想在人員不足的情況下完成訂單,必須從機械代工入手,此次疫情也推動了雅歌樂器以機器換工推動智能制造的“進度條”提速。
“危機與機會是并存的。”漳州亞東鋼琴的總經理洪亞東說,當時非典時期的鋼琴業情況也因疫情期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是疫情過后,想買鋼琴而還沒買的顧客,照樣會買。現在,雖然出貨少了,但是公司仍以正常的速度生產鋼琴,并騰出多個倉庫進行存放,只要產品質量過硬,待疫情過后,相信會有補償性的銷售。
音樂賦能 打造文化新名片
“漳州是全國第三大吉他生產基地,想要持續做大做強這個產業,就必須做強文化特色。”面對此次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吳順南有了更多的時間再次思考這個問題,“面臨未來未知的市場,對于漳州樂器業,應加大推動力度,音樂賦能,打造文化新名片。”
吳順南認為,漳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化資源豐富,底蘊深厚,有基礎、有優勢。通過挖掘樂器產業的文化內涵,從造樂器提升到打品牌、做文化,把樂器產業發展成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特色產業,打造成漳州的文化名片。
這個想法得到許多同行的高度認同,但目前漳州樂器企業的現狀是,除了雅歌和玉豐(金峰)、鈺豐(南靖)是自有廠房外,其余企業都是租賃廠房。隨著各公司生產規模的擴大,普遍存在場地受限的現象,也無法進行全方位規劃布局,如果無法保證足夠的經營用地,肯定會向外省市轉移,將會造成產業的流失。
“應在空間上、技術上、產業配套上,形成產業集群效應。”謝團東說,建立樂器產業園,有利于招商引資,完善樂器產業鏈,壯大漳州樂器產業的規模,有利于建立樂器產業的工業文化基礎,培養各方面的樂器人才,如樂器產業工人、技工、設計師、樂手等,對漳州的樂器制造和樂器文化的傳播會起到倍增的效應。
3月26日上午,漳州市薌城區委書記胡棟良深入金峰經濟開發區,先后來到昱恒樂器有限公司、旭日樂器有限公司、亞東鋼琴有限公司和譜萊麗斯樂器有限公司檢查指導工業企業復工復產情況。
在采訪中,吳順南再次提出了建立集中樂器產業集群的建議,這個建議引起胡棟良的高度重視。胡棟良表示,金峰開發區及相關區直部門要全力支持幫扶轄區企業復工復產,逐步完成達產滿產,探索制定出一份鼓勵扶持樂器行業企業集約用地、人才培養、技術研發、集中展示和配套生產的鼓勵性文件,有效整合產業鏈現有資源,推動行業抱團協作。探索打造樂器行業對外窗口平臺,充分運用上級政策資金,謀劃打造集教育培訓、展示展覽、線上營銷等多類別集中展示平臺、對外窗口,把薌城樂器推介出去、宣傳出來,培育打造形成具有薌城區特色的文化產業品牌。
(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蕭鎮平 通訊員 鄭蔡樂 戴淑增 文/圖)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今年漳州計劃完成造林綠化面積11.5萬畝2020-04-0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