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堅守機場入境人員總咨詢區。
半個月前的一次緊急通知,讓這群人有了“擺渡人”的稱號。
3月23日,漳州開發區交通運輸局接到緊急通知,要求抽調干部參加境外入漳人員的接送工作,往返省內各個機場和漳州,且必須在集中點隨時待命。
派誰?誰會去?局領導犯了難。就在這時,王竣琳、郭小明、岳海河、朱善佳等4名同志,自告奮勇參加這次工作。“我是黨員又當過兵,最危險的時候我要先上!”擁有25年黨齡的轉業軍人岳海河說。
“我也是黨員,我更年輕,身體壯實,應該我先上。”80后黨員王竣琳、郭小明同時表示。
“我黨齡最長,是老交通人,還是我來!”有著26年黨齡的朱善佳搶著說。
隨即交通運輸局組建起由局長鄭祺帶頭,4名防控一線工作人員和1名應急保障人員共同參加的境外人員接送組。
和家人的分別,最為難舍。
“你要乖乖聽話,等爸爸出差回來接你。”出發前一晚,郭小明將妻子和孩子送回龍海老家。他叮囑妻子,自己要出差半個月,讓她們照顧好自己,隔天便趕往市里工作。
接觸境外回國人員,直面的是看不見的病毒和未知的風險。郭小明心里總是有一絲顧慮,他最牽掛的是家人,“他們不了解具體情況,難免會胡思亂想。”“雖然境外回來的人在機場已經做過一次核酸檢測,但同處一個空間,說不害怕是假的。”王竣琳記得,剛到集中點的那天,他就接到首趟任務的通知,趕往福州長樂國際機場接回漳州籍赴美留學生,一路上他設想了很多種可能,緊張、擔心,后來靠著和駕駛員閑聊互相舒緩情緒,翻翻手機里家人的合照“熬”過來。
但一到機場,王竣琳就立馬進入工作狀態,“既然出來了,就不能再怕了。”
每次接送歸國旅客,王竣琳必須提前做好防護措施,“全副武裝”等待航班降落。晚上十點半,他終于接到了留學生,返程時他一邊輕聲安撫留學生的急切心情,一邊跟家長告知接送情況。從福州到漳州車程需要5個小時,他擔心留學生體力不支,還自掏腰包買了漢堡。
轉運過程中,他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和護目鏡,堅持不吃不喝,不上廁所,精神高度緊繃。直到凌晨3點將留學生送到漳州隔離點醫院,王竣琳才稍微松了一口氣,此時他們身上已經被汗滲透,濕漉漉的。但這不意味著工作的結束,王竣琳和駕駛員需要至少半小時的嚴格消毒,才能進行下一趟接送工作。
“像這樣整夜轉運人員的經歷也不止一次,最長的一次任務從中午到深夜,持續了13小時。”王竣琳介紹,由于人員回國時間不確定,他們得24小時開機,隨叫隨到,每一趟跑下來至少要五六個小時。
3月24日以來,郭小明和王竣琳共平安接送來自美國、馬來西亞、緬甸等地的中國籍旅外乘客6批。后續,漳州開發區交通人將繼續承擔境外入漳人員接送工作,持續把好“外防輸入”關。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我是黨員,我先上!(來自疫情防控一線的報道)2020-02-01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今年漳州計劃完成造林綠化面積11.5萬畝2020-04-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