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漳州圍繞“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的定位,全力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2018年,漳州開展了新一輪黑臭水體整治三年行動,在完成對全市10條黑臭水體清淤、拓通、引水等一系列工程的基礎上,全面進行控源截污,并建成多處引水泵站引入活水。
截至目前,城區40公里黑臭水體已基本消除,三湘江、東環城河、九十九灣等10多公里內河實現水清岸綠,漳州水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日前,漳州市住建局、生態環境局等部門出臺《漳州市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將加快補齊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盡快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從根本上解決導致水體黑臭的環境問題。
遵循“雨污分流” 控源截污工程延伸到戶
黑臭水體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是管網。
據了解,國內部分城市存在著較多雨污管道混錯接問題,導致雨污水無法徹底分流,而個別未開發片區、城中村采用的是合流制末端截污方式。這致使污水混接入河,也導致了雨天大量雨水混接或截流進入污水系統,大幅增加污水管網、污水處理廠負擔,也降低了處理效率。同時,污水系統被雨水擠占,超出的污水溢流也會導致污染。
為此,自2018年起,漳州開始下大力氣對原有的市政排水管網全面進行雨水和污水分離,并在此基礎上延伸到對小區樓宇的雨污分流提升改造。
近日,在薌城區江景花園,工人正在平整路面,新的雨污管道已經埋下,每個樓道前都修建了排水溝。“這下好了,路修好了,新的管道通了,路面就再也不會漫水了。”家住在江景花園2號樓3單元的林先生告訴記者,他在這里已經住了6年,小區年久失修,下水管道淤堵、漏損嚴重,而且,一到下雨天,小區的路面更是污水外溢蔓延。
今年3月份以來,漳州市住建局繼續對市區80個老舊小區雨污分流改造。“這里的建筑低樓層有污水或廢水管接入雨水立管,又通過雨水邊溝造成混接。我們把被污染的雨水立管作為污水立管,沿頂端斷開雨水接入點,末端接入小區污水管網,再新建雨水立管接天臺貼面雨水,這樣就可以徹底解決建筑立管混錯接問題。”江景花園小區雨污管道改造項目負責人說。
由于早期規劃跟不上城市發展,漳州的一部分老舊小區和城中村往往只有一根排水管,雨污合流,排水管網錯接亂排現象嚴重。
“2019年起,漳州市從每個小區、每棟樓、每一戶、每一根立管入手,對混錯接的立管進行分流改造,對小區混錯接的室外地下管網進行改造或重建,確保從源頭雨污分流到位。”漳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市建設科科長沈峰說。
截至目前,漳州城區已完成29個老舊小區雨污分流改造和64個城中村污水收集。結合小區管網排查,累計完成274個小區共111.26公里污水管網、1195個化糞池的清淤修復工作,各項改造工作有序推進。
“疏”與“堵”結合 “治污”向“提質”邁進
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與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是“一體兩面”。既要收污水,解決黑臭問題,也要擠外水,提高污水濃度,這樣才能提升污水收集治理效力,改善水環境。
漳州城市污水管網的建設年代、建設標準不一,部分市政道路的管道已出現破損、塌陷、淤堵、錯位、脫節等問題,導致外水入滲或污水外滲,既污染了環境,也降低了污水廠進水濃度。為提高管網運行效率,漳州市住建局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采用電視檢測技術、管道內窺鏡、聲吶檢測等技術對市區所有的排水管網進行深度“體檢”。據統計,2019年以來,漳州共實施了156條道路(薌城區91條、龍文區65條)累計完成約460公里的管道清淤修復工作。針對排查發現的1334處管網缺陷問題,已全面開展修復改造工作。
沿街經營性單位和個體商戶污水亂排直排,是城市排水管理的一個難點。比如,餐館排放的污水里含有餐廚垃圾和油脂,若未經處理就排入城市管網,不僅容易堵塞管道,而且大量難降解的油脂也會影響污水廠正常運行。
今年以來,漳州市住建局采取“疏”的方式,主動服務,在市政管網以外增設接戶收集支管,并派專人指導每戶商家將排污管接入支管,以確保污水不外流,讓雨污水各行其道。目前,完成了3條市政道路改造、18條背街小巷治理,實施了城區3條餐飲店面沿街截污納管專項整治。
“我們建立了由城管、住建、生態環境、工商等部門和屬地鎮街共同巡查和聯動執法、協同監管的機制,加強對從事工業、建筑、餐飲、醫療等活動的企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等向城鎮排水設施排放污水的監督檢查,對雨污混錯接的違法行為加大執法查處力度,要求市區8000多家零散店面要徹底落實雨污分流,并辦理排水許可證,從源頭堵住污水亂排直排。”沈峰說。
全面落實雨污分流改造,漳州抓住管網這個核心。2018年以來,漳州市龍文區、薌城區累計完成污水管網新建改造修復123.41公里。
26萬噸/天 污水處理效能顯著提升
在完善排污管網、全面進行雨污分流改造的同時,漳州市正加快重點民生工程東墩污水處理廠二期項目的建設。預計至8月前,可新增污水處理能力6.5萬噸/日,污水處理總規??蛇_19.5萬噸/日;該廠B廊道也將提前進入施工階段,力爭年底投用,屆時,漳州城區的污水處理能力可增加到26萬噸/天。
治水沒有捷徑,“欲流之清者,必截其污”。一組數據顯示,以2018年至2019年旱季11月做對比,從水量看,漳州市區污水處理廠月進水量同比增長32.21萬噸,增長率達9.79%;從濃度看,市區污水處理廠進水BOD濃度同比增長15.3毫克/升,增長率20.26%;入河污染總量同比減少約三分之二,全市污水處理效能顯著提升,城市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水污染治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漳州正在探索健全排水設施維護管理與排水戶監管長效機制,下半年還將結合河道、管網水質水量檢測布點,逐步構建完善“源頭—管網—水廠—河道”—張圖,推進“管網維護—污染源巡查—污染源管理”閉環管理體系,提高設施聯合調度和污染源聯合管理水平。
(福建日報 記者 黃如飛 于莉 通訊員 張奕峰)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林寶金深入基層調研木蘭溪流域農村污水治理工作2019-08-21
- 清溝渠建池塘通水系 福清江陰污水治理顯成效2019-07-09
- 福清玉屏街道:污水零排河 展現鄉村好風貌2019-07-03
- 閩侯祥謙鎮持續抓好污水治理 打造良好環境2019-02-28
- 福州市215個行政村完成污水治理2018-08-19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4.26知識產權日 |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打造漳州2020-07-3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