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我市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呈現企穩回升、穩步向好發展態勢。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220.3億元,增長1.1%。
主要指標持續向好
13項季度主要經濟指標中,有5項指標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其中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增幅居全省第2、實際利用外資增幅居全省第3,GDP、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3項指標增幅居全省第4;8項指標位次相比一季度前移,12項指標增幅高于一季度。
三次產業同步回暖
工業生產加速回暖。規模工業產值、增加值降幅均比一季度有明顯收窄;銷售產值逐步回正,增長2.5%;產銷率97.2%,創今年新高;783家產值超億元企業,實現增加值815.6億元,增長6.4%;624家產值億元以上民營企業,實現增加值554.1億元,增長14.2%。
第三產業實現正增長。服務業增加值增長3%。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貢獻突出,增長10.5%,拉動GDP增長0.45個百分點,其中郵政業務總量增長69.7%,增速連續五個月居全省首位。
農業生產增勢良好。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36.8億元、增長3.4%。春播糧食總播種面積39.4萬畝,同比增長1.2%。
“三駕馬車”協調拉動
消費市場持續復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完成842.3億元,降幅較上季度收窄。二季度新增市場主體明顯增多,當季新增市場主體2.6萬家,比一季度增加1.1萬家。
外資外貿好于預期。實際利用外資28.2億元,增長9.4%,增速創年內新高。出口169.9億元,其中機電產品出口增長1%,出口東盟、“一帶一路”國家分別增長8.2%、5%,國際貿易實現87.8億元的順差,且逐月擴大。
投資降幅明顯收窄。固投降幅較一季度收窄。新增入庫項目666個,完成投資354.8億元。市級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47.7億元,完成“雙過半”目標。
發展質效持續提升
新興產業逆勢增長。四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0.3%。其中,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4%、12.2%和3.3%。規模工業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4%,高于規模工業增加值11.9個百分點,以10.1%的占比實現204.7%的增長貢獻率。
企業效益持續改善。全市規模工業企業效益指數達404.1%,高出全省74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居全省第3位;營業收入2627.2億元,增長2.8%;營業利潤156.4億元,增速比全省高11.3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三位。
紓困政策落地見效。全市稅收政策性減收18.33億元。
發展動能不斷積蓄
用電需求不斷提升。全社會用電量降幅比一季度收窄。其中,6月當月工業用電量增長6.1%,連續兩個月正增長。
金融貸款再創新高。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長16.5%,增速比一季度上升3.3個百分點,創2018年2月以來新高。
貨運量持續反彈。貨運量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8.2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正增長。
民生保障持續向好
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新增城鎮就業1911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56%,控制在3.6%以內。財政用于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2.6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14.5%,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
居民收入平穩增長。城鎮居民收入21298元,增長0.7%;農村居民收入11424元,增長2.2%。
民生項目扎實推進。23個為民辦實事項目完成投資33.9億元,占年度計劃61.3%。消費價格合理波動。CPI比一季度下降1.1個百分點。(記者 劉銘明 蘇奕斌)
責任編輯:唐秀敏
- 2018上半年漳州GDP為1606.49億元 同比增長8.9%2018-07-24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4.26知識產權日 |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打造漳州2020-08-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