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獲悉,今年上半年,市智慧地標監管服務平臺結合漳州主要地標農產品上市周期及重要階段,對漳州水仙花、平和白芽奇蘭、下河楊桃、浮宮楊梅等7件涉農地標商標實施專項監測,共發現互聯網平臺異常銷售信息1136條,及時推送給轄區監管部門并指導地標注冊人開展維權,有力打擊了侵犯地標專用權等違法行為。
近年來,漳州市地標產業得到巨大發展,有效地標商標總數達138件,居全國設區市第一位,產值逾600億元。“然而品牌一旦打出名氣,就會有意圖不勞而獲的假冒者出現。”市商標監督管理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出于競爭需要,“李鬼”產品總會比真產品的價格略低些,極易導致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不僅欺騙了消費者,也挫傷了當地生產者的積極性,破壞了真品在市場上的“名標”優勢。像是今年平和琯溪蜜柚尚未成熟之時,網絡就已出現假冒該品牌蜜柚進行銷售的情況,嚴重擾亂了當地市場秩序。對此,我市及時通過全國首創的智慧地標互聯網監管平臺,匯總監測數據進行研判,并協助被侵權人進行投訴維權,由轄區執法部門通報淘寶、京東等互聯網企業,責令銷售假冒地理標志產品的商鋪立即將相關違法產品下柜,快辦快結形成震懾效應。
據介紹,智慧地標互聯網監管平臺架構分為游客和監管兩個通道,消費者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查詢到某地理標志的注冊人、授權企業等情況,并在“漳州地標產品 品質生活優選”地標專欄在線瀏覽全市地標標識及地標產品概況;監管部門則可以通過該平臺對沒有授權的電商產品進行侵權排查、快速處置,動態監管我市地理標志商標產品的使用情況及網絡數據,切實保障我市地標產品的品質和內涵。目前,該平臺已匯總漳州全市近160件地標(含已注冊地標、已申請地標、擬申請地標)相關商標的基本信息,涵蓋商標注冊證上的基本信息、地標注冊人基本信息、地標基本介紹、地標授權信息等內容。
下階段,我市將進一步拓展和豐富平臺數據庫,為地標的注冊申報、使用管理、保護及推廣提供數據支持,并借助線上線下聯動大力推行“公司+地理標志+農戶”產業化經營模式,著力打造“一縣一優質地標產業”的特色農業發展格局。(記者 蔡柳楠 通訊員 楊蔡鵬)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4.26知識產權日 |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打造漳州2020-08-2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