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教育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近年來,薌城區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來抓,緊緊圍繞創建“教育強區”的目標要求,改善辦學條件,深化綜合改革,組織實施教育補民生短板三年行動計劃,全面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A 給編給待遇 讓教師隊伍更穩定
編制和待遇是關系教師隊伍穩定與否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隨著小學和公辦幼兒園數量的與日俱增,薌城區急需擴充教師隊伍。但是公辦幼兒園數量的劇增,事業單位的機構及編制無法增加,大量的勞務派遣教師特別是幼兒園教師無法做到同工同酬,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人員流動性大等問題已經成為阻礙薌城區教育事業的大難題。
教育事業發展中碰到難題就立即想方設法解決。薌城區擬成立區教育投資有限公司(暫定名),集團采用規范的國有企業經營管理,并構建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在薪酬方面,公司管理人員薪酬按照《薌城區區屬重點國有企業薪酬管理辦法》執行;學校教職員工薪酬按公司當年核定編制數(由區委編辦、財政局、人社局、教育局按公辦學校教職員工編制測算標準進行核定)由教育局按財政定額補助撥付薌城區教育投資有限公司。
相關負責人表示,薌城區教育投資有限公司的成立,公司統籌管理下的老師將逐步實行同工同酬,除定額撥付之外,不足部分由教投公司經營收入逐步補足,將較好地激發全體管理人員及教職員工積極性、創造性,推動薌城區教育事業更好更快發展。
此外,為進一步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薌城區還成立教育發展基金會,動員社會各方面和各界人士多渠道募集教育資金,推動全社會關心和支持教育,表彰教書育人成績顯著的教育工作者、品學兼優的學生和對貧困師生進行扶貧濟困。
B 健全激勵機制 讓教師工作更帶勁
今年8月,薌城區教育局對全區中小學校長辦學績效進行考評,成為全省首個委托第三方教育評估機構進行評估考核的地區。這一舉措,讓考評更公平、更公正、更公開,在校長中營造了用業績說話的良好氛圍。
薌城區的這一有力舉措,是該區建立健全教師激勵機制的重要縮影。據了解,為了讓教師工作更有活力,近年來薌城區想出了不少辦法:
持續推進區級學科骨干教師培訓培養工作。至今,薌城區已舉辦五期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班,共培養482人覆蓋中小學所有學科骨干教師。今年8月,又啟動了第六期區級小學學科骨干教師培訓班74人,促進區中小學優秀教師群體的形成。
高標準推動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開展了2020年“為人、為師、為學——我的教育故事”先進典型宣傳活動,講好行進中的薌城教育人的精彩故事,展現薌城區廣大教師立足教育教學崗位,樹立一批教書育人的先進典型,激勵廣大教師履行立德樹人的崇高使命,營造“教育報國守初心、立德樹人擔使命”的濃郁氛圍。經過遴選,確定了薌城區首批名師培養人選13人和名校長培養對象9人。
發揮名師工作室的作用,送培送教到農村。目前,薌城區現有5個名師工作室,即將再命名8個中小學名師工作室。一年來,5個名師工作室開展送培送教67場次,促進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
發揮進修學校的功能作用,落實教研員的研究、指導、管理和服務的職能。規范學校的教研教改工作,針對教學中存在影響教學質量的問題,開展課題研究。尤其是圍繞課堂教學效益不高的問題,進行攻關,探尋新的方法及路徑。積極開展學科教研活動集體觀摩活動,加強學科間的橫向交流,更好地為學校教育教學服務。
搭建名優骨干教師引領平臺。建立名優骨干教師培訓成果匯報機制,要求凡參加培訓的名優骨干教師,在培訓后全員或代表作匯報。結合教研工作舉辦各級各學科專業素養比賽展示活動,舉辦名優骨干教師講述“我的教育故事”專場活動,以點帶面,示范引領。積極鼓勵各名優骨干教師探索挖潛,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學絕活兒,打造名優骨干教師一師一特色展示平臺。
一系列正向激勵制度的形成和實施,進一步激發了教師的工作熱情,讓教師工作更帶勁。
C 加強素質培養 讓師生共成長
優秀的師資隊伍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保障。
為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素質,薌城區深入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和教育人才引進計劃,建立校長考評管理機制,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實施第二輪“十百千名優教師隊伍建設工程”,擴大名優教師隊伍,努力打造一支擁有省級、市級、區級、校級的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含特級教師)等多種層次的名優教師隊伍。
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完善。新增各類教師149人,首次面向全國招考引進5名研究生學歷教師。出臺《薌城區中小學名師名校長遴選培養實施方案》,首批遴選名師培養人13名、名校長培養人9名;5個區級名師工作室68名名師工作室成員(學員)常態化開展工作。1人入選全國2019年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人選,4人獲評漳州市優秀教師。
隨著教師隊伍建設的完善和教師素質的提升,薌城區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更加接近:積極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開齊開足上好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有序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內涵、校本教程開發、綜合實踐課程,逐步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辦學特色。
勞動教育活動豐富多彩。組織開展“愛學校的集體勞動”“做爸媽的幫手”“愛社會的公益勞動”以及“三個一”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本領,做主人。利用勞動實踐基地,按年級種植不同的農作物,組織學生進行觀看、勞動,做觀察筆記。圍繞勞動節等傳統節日,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和勞動實踐能力培養。
美育課程開齊開足。薌城區各校按照國家要求開齊開足上好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各中小學校根據自身區域優勢,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特色,通過聘請非遺文化傳承人進校園,與學生面對面傳授非遺知識和技能,安排燈謎競猜、剪紙藝術等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逐漸形成學校藝術特色,做到一校一品。
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亮點紛呈。組織開展“新時代好少年”學習宣傳活動、“傳承紅色基因”系列教育活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活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陽光成長”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等,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漳州中心城區2020年教育事業項目集中開竣工概況2020-08-27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4.26知識產權日 |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打造漳州2020-09-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