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區新華西公廁內沖水開關已壞,文昌門環廁水龍頭漏水;繼續檢查九龍城和麗園君悅小區;整治名流學校和洋筠市場周邊的占道經營……2020年,是漳州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總評年,為答好“創城期末考”這份答卷,漳州市區兩級城管隊員持續全員發力,匯報每日工作動態,一發現問題,立即通過微信工作群協調解決。
文明城市是一場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文明創建更是一項久久為功的“耐力比拼”。自創城以來,漳州市區到處是文明城市創建的忙碌身影,漳州城市氣質顯著提升。而這些提升的背后,是一群創城隊伍與群眾們一起揮灑汗水拼搏后的成果!
那么,漳州是如何打造宜居宜業的“田園都市、生態之城”?連日來,導報記者沿著漳州城管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足跡,帶您一同關注漳州城市工作新氣象和工作亮點。
渣土運輸車輛實現防塵網覆蓋
亮點 1
三管齊下精細管理,嚴控渣土滴、灑、漏
“你的車子太臟了,輪胎上全是泥土。雖然沒造成‘滴灑漏’,但也會污染城市路面,請你將車洗干凈后再上路。”9月18日上午,市區長福路與石倉北路三盛工地,漳州市城市管理局執法人員對一輛渣土車進行例行檢查,發現問題后對其口頭勸導。
該舉動僅是市城管局日常嚴控轄區渣土“滴灑漏”現象的一部分。9月18日,漳州市城管局相關執法人員介紹,為進一步提升漳州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加大渣土車揚塵污染管控力度,創城行動以來,漳州市城管局全員上陣,并將創城工作與日常管理緊密結合起來,集中開展“全天候管控”,不定時開展午間、夜間整治行動。截止9月17日,漳州市城管局共出動執法車輛337輛次,執法人員1660人次,開展午間整治25次,夜間整治14次,查處違規渣土車127輛,并跟蹤后續處理情況。
而在嚴控渣土“滴灑漏”方面,漳州市城管局主要通過指導在建工地做好裸露地塊綠網覆蓋、密閉裝載運輸;相關運輸車輛凈車出場、在路行駛中實現防塵網覆蓋;在建筑垃圾運輸較為密集和容易造成路面污染的重點路段進行路面管控。目前,漳州中心城區揚塵專項整治工作初見成效。
垃圾分類投放漸入人心
亮點 2
保潔全天巡邏督導,垃圾分類漸入人心
9月1日,漳州主城區第二批生活垃圾分類路線正式啟動,該路線涵蓋公共機構440個、生活小區288個、公共場所88個。截止目前,漳州主城區已建成垃圾屋513座,力爭在今年實現主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在該批路線的推行過程中,漳州薌城區南坑街道辦事處福龍社區在漳州市城管局的指導下,就垃圾分類事宜與轄區內各大小區積極溝通。其中,示范小區結合自身條件,實行保潔人員24小時巡邏,發現問題,第一時間進行督導,第一時間進行保潔。
而在推行垃圾分類工作時,福龍社區轄區信和·御龍天下小區在各樓棟地下室設置干濕分離垃圾桶,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處置。其間,社區和物業工作人員對該小區進行入戶宣傳,已實現敲開所有住戶的家門進行宣傳。
9月18日上午,信和·御龍天下小區的業主柯女士介紹,垃圾分類剛在她們小區施行時,她很不理解,覺得很麻煩,還浪費時間。最開始,社區和物業工作人員入戶宣傳時,僅她婆婆在家,在垃圾分類宣傳后,他們還打電話聯系柯女士和她丈夫,約好時間再次上門宣傳。看到這些工作人員這么熱情,柯女士也意識到平常舉手之勞的垃圾分類,也能為社會做出貢獻。經過工作人員的宣傳后,她便在家中多備了一個垃圾桶,用于投放干垃圾。慢慢地,她也習慣將垃圾干濕分離了。
門前粘貼不文明行為的提醒文圖
亮點 3
不文明文圖貼門旁讓父母當孩子老師
如何實現物業小區的有效管理,一直是人們不斷探索的課題。自創城以來,漳州市城管局安全物業科、城市物業中心等與物業協會不斷加強工作聯動,并成立工作專班,長期聯合開展中心城區物業小區市容檢查。督促、指導物業服務企業做好小區內衛生保潔、排污口清掏、停車有序引導等相關工作。
在這些工作中,市城管部門指導的一項管理方式令市區冠成國際小區物業負責人記憶猶新。9月18日,冠成國際小區物業經理劉藝玲介紹,2012年5月,她們物業公司入駐管理冠成國際小區。當時,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告訴他們,目前,群眾越發重視下一代的培養,物業管理小區時可從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師這一觀點出發,讓業主改正不文明行為。
劉藝玲介紹,在市城管部門的啟發后,她們在業主門旁粘貼了不文明行為的提醒文圖,進一步降低小區內業主不文明行為的發生。
劉藝玲回憶,2018年4月份,冠成國際小區第12棟多次發生業主往樓下亂扔煙頭、雜物和吐痰等不文明行為,因第一時間找不到何人所為,她們便將相關提醒通知和留存的物件照片粘貼到該樓棟的所有住戶門旁進行提醒,同時在小區通知欄進行提醒。后來,該類現象便不再發生了。(海峽導報記者 張雄敏 通訊員 曾燦輝 文/圖)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4.26知識產權日 |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打造漳州2020-09-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