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
開春,華安新茶陸續開采,風過之處,春茶飄香;
夏日,浮宮楊梅掛滿枝頭,陽光下,紅彤彤的果實令人垂涎欲滴;
金秋,平和山頭掛滿金燦燦的蜜柚,百姓臉上溢滿豐收的喜悅;
入冬,圓山腳下,水仙花迎著陽光傲然生長,花香四溢;
……
近年來,漳州立足資源稟賦,堅持錯位發展、差異競爭,突出以特取勝、以質取勝,走好“特色路”,打好“科技牌”,唱好“對臺戲”,構建非均衡農業生產體系,著力推動現代農業產業特色化。如今,漳州特色農產品總量增加、質量提升、品牌增多,向“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目標大步邁進。
“一縣一品”特色凸顯。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漳州市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產業布局,深入實施特色現代農業“六百工程”,大力發展“三朵花、四珍菌、五泡茶、六條魚、十大果”特色產業,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水果、蔬菜、水產、食用菌、茶葉、花卉等十一大優勢特色產業,全力打造“一縣一業、一村一品”,把優勢特色產業做得更優更特更精細。目前,全市形成漳州水仙花、雙孢蘑菇、天寶香蕉、平和琯溪蜜柚、漳浦保鮮蔬菜、華安鐵觀音等一批縣域特色農業“名片”,特別是形成一縣一特色水果,平和蜜柚、天寶香蕉、云霄枇杷、詔安青梅、長泰蘆柑、浮宮楊梅等地理性標志產品全國知名,進一步擦亮“中國食品名城”的金字招牌。
特色產業“提檔升級”。按照增產增效并重、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生產生態協調的要求,積極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在品種創新方面,平和縣在白肉蜜柚品種基礎上,培育出紅心蜜柚、三紅蜜柚、黃金蜜柚等新優特品種,價格比白肉蜜柚增長了1倍。支持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新建擴建3條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線,年新增產量4.2萬噸。加快萬畝花卉苗木基地建設,水仙花研究所被國家林草局列入第二批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名單。推廣工廠化封閉式循環水、淡水大水面綠色養殖,福建森海食品有限公司河豚養殖基地和加工廠通過農業農村部備案,是全省唯一通過備案企業。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8家農業企業入選省級“百千”增產增效行動重點企業,占全省的18.7%,增資擴產項目全年可新增產值39.1億元。
農業信息化水平提升。圍繞智能化生產、網絡化經營、智慧化監管和信息化服務。推進農業物聯網示范建設,創建了萬辰生物、同發生態農業、綠洲農業、百匯綠海、鴻森等5個省級現代農業智慧園,26個市級數字農業示范點。整市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重點提供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和培訓體驗四類服務。全市建設益農信息社1341個和11個縣級運營中心,補助資金1465萬多元,覆蓋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打通農村信息服務“最后一公里”。
漳臺特色現代農業深度融合。漳州市著力建設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的先行區,在深化閩臺產業對接、加強閩臺農業基層交流、打造閩臺農業融合發展平臺、強化服務臺商臺農等方面走在全國全省前列。加快建設臺灣農民創業園、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產業園,抓好詔安等4個閩臺農業合作重點縣建設,與臺灣基層農會、產銷班、行業協會等建立常態化交流機制,加快臺灣“五新”技術推廣,持續打造臺胞臺企到大陸發展“第一家園”。今年來,漳州市新建11個漳臺農業融合發展示范基地,32個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示范基地,推進漳浦農機、南靖蘭花兩個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產業園建設,今年共新批臺資農業項目25個,合同臺資1335.5萬美元,分別完成全年計劃的125%和89%;有4家臺資農業企業增資,增加臺資294.7萬美元。漳浦臺創園在全國29個臺灣農民創業園發展建設第三方評價中獲得第一名。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批辦臺資農業項目1274個,合同臺資20.69億美元,均占全省總數的45%以上;累計引進臺灣農業良種1900多種,其中大面積推廣的有100多種,推廣面積100多萬畝;引進臺灣先進農業加工設備9000多套,引進農業種養加工技術近1000項,成為臺商投資農業的密集區。(閩南日報記者 陳曉云 通訊員 郭慶亮)
責任編輯:唐秀敏
- 四川:全省市縣貸款風險補償金力爭2022年超50億元2018-12-14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9月25日相約漳州華安 共慶福建省2020年中國農2021-01-0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