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和省政府正式批復同意對漳州、三明兩市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
具體為:同意撤銷縣級龍海市,設立漳州市龍海區,以原龍海市的行政區域為龍海區的行政區域,龍海區人民政府駐石碼街道大埕路28號;同意撤銷長泰縣,設立漳州市長泰區,以原長泰縣的行政區域為長泰區的行政區域,長泰區人民政府駐武安鎮解放路84號;同意撤銷三明市梅列區、三元區,設立新的三明市三元區,以原梅列區、三元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三元區的行政區域,三元區人民政府駐列東街道新市北路836號;同意撤銷沙縣,設立三明市沙縣區,以原沙縣的行政區域為沙縣區的行政區域,沙縣區人民政府駐鳳崗街道府前中路89號。
這次行政區劃調整,使漳州市形成了“一城四區”的區域發展格局。漳州市市轄區面積從398平方公里擴展為2417平方公里,中心城區規劃范圍面積將從686平方公里同步擴展至2609.8平方公里。通過這次行政區劃調整,漳州市形成了通江達海的空間格局,為推進廈漳泉都市區同城化發展和漳州市人口產業優化重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優化福建省行政區劃格局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部門聲音
漳州市區劃辦:
此次行政區劃調整釋放五大政策紅利
一是實現城區空間擴大化,區域優勢更加凸顯。
龍海、長泰融入漳州中心城區,共享土地供應政策,將進一步優化增量、盤活存量,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壯大中心城市體量,有效拓展中心城區發展范圍,為工業發展騰出寶貴的空間。漳州中心城區將形成通江達海、江城互動、優勢互補的組團型城市空間格局,實現從沿江城市向沿海城市拓展的重大空間戰略轉型。
二是實現國土規劃一體化,功能布局更加合理。
龍海、長泰國土空間規劃由市自然資源部門統一編制,“三條紅線”以及功能分區一體規劃,實行一張藍圖、無縫銜接,將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功能布局和產業布局,有助于國土空間統一管控、生態環境綜合保護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實現產城融合、同城發展。
三是實現交通發展同城化,百姓出行更加便捷。
龍海、長泰路網、軌道交通與中心城區實現更高層次的互聯互通,道路等級標準進一步提高,交通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對外交通輻射能力顯著增強,城市品質和運行效率明顯提升。薌城、龍文公交營運公司和市民出行享受的優惠政策(如免費公交線路)將延伸至龍海、長泰,市民生活出行將更加便利。
四是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民生保障更加優質。
龍海、長泰教育、衛生健康、城鄉居民醫保、社保等與中心城區統一規劃、統一管理,保障性住房、就業、公共文化等政策落實更加到位,各項社會保障標準和福利待遇穩步提升,民生保障網進一步織牢織密,廣大干部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將明顯增強。
五是實現資源要素集聚化,經濟發展更加高效。
中心城區的建設標準、品牌效應將延伸到長泰、龍海,資源要素進一步集聚,特色稟賦進一步凸顯,將整合優勢資源建設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精準釋放入境新政策“紅利”,吸引更多港澳臺同胞和外籍人才來漳創新創業、安家落戶,為漳州引智納才和招商引資工作提供一個更大的中心城市區域發展平臺,有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專家點評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王開泳:
實現漳州擴容提質通江達海重新起航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王開泳說,近日,漳州市行政區劃調整方案獲得國務院批復,實現了龍海市、長泰縣撤縣(市)設區,這無疑將加快漳州市中心城區建設步伐,支撐廈漳泉城市群的轉型跨越發展。從現實來看,此次行政區劃調整意義重大,成效顯著,具體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
一是加快了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步伐。實施此次漳州市行政區劃調整,是漳州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必然要求,有利于強化廈漳兩地聯系,以此為契機建成以漳州為腹地、廈門為窗口的海絲經濟起步區,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于閩西南地區的經貿、旅游、產業發展將會產生顯著的推動作用。
二是做大了對臺交流平臺。實施龍海市、長泰縣撤縣(市)設區,是支持漳州市打造對臺“第一家園”的重要舉措,有利于發揮漳州獨特的對臺優勢,更好地服務在漳臺胞和臺資企業;有利于率先形成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的漳州模式和示范區建設,推進漳臺產業融合、文化融合、生活融合,實現漳臺全面對接聯動發展;有利于讓近半數臺胞更深切地感受到祖地的跨越式發展,增強臺胞對漳州市的情感認同。
三是拉開了城市發展總體框架。通過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將龍海市和長泰縣撤縣(市)設區,就可以充分利用和發揮海洋、岸線和港口優勢,整合資源要素,搭建發展平臺,加強人口、產業和城鎮向濱海地區的聚集,形成通江達海、跨江發展的新格局。融合龍海、長泰對接廈門先鋒優勢,東融南進、聯廈出海,將漳州市建設成為以港口經濟為依托的環灣面海的濱海現代化大都市,無疑將大大帶動閩西南協同發展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四是加快融入廈漳泉都市區的步伐。與廈門、泉州相比,漳州中心城區發展規模小、帶動能力弱等問題相對突出。因此,把龍海和長泰納入中心城區范圍,實現了廈漳泉三個城市的中心城區全部以市轄區相連接,有利于在更高層次統籌規劃城市空間布局,加快廈漳泉都市區基礎設施快捷聯通,為以廈漳同城為核心的功能協同體系奠定了良好基礎。
五是推動了漳州的優勢互補與分工協作。將龍海市、長泰縣撤縣(市)改區后,漳州市市轄區面積從398平方公里擴展為2417平方公里,中心城區規劃范圍面積將從686平方公里同步擴展至2609.8平方公里,極大地優化和拓展了空間布局、功能布局和產業布局,為工業發展騰出寶貴的空間,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推進閩西南地區盡快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發展格局。(海峽導報記者 賴雅紅)
責任編輯:唐秀敏
- 釋放政策紅利 廈門5年來落實減免稅超1364億2020-10-22
- 受益于廈門政策紅利 云柜、豐巢等紛紛搶占市場2020-07-14
- 釋放政策紅利 福州市工信局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2019-08-05
- 福州自貿片區推動政策紅利落地 臺資企業受益2018-10-29
- 福州自貿試驗片區 政策紅利促新興產業建設提速2017-04-18
- 津企2016年獲自貿區政策紅利1.6億美元2017-01-11
- 福建自貿試驗區政策紅利釋放 兩家境外企業掛牌2016-11-07
- 海關等40部門簽署《備忘錄》 誠信企業獲政策紅利2016-11-03
- 萬億市場迎政策紅利 生物醫藥十三五規劃下半年出臺2016-07-04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2021首屆詔商大會暨民營企業投資創業大會召開2021-11-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