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展能級是一座城市實力的綜合體現,是指城市的某項功能或多項功能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影響程度,是城市功能等級和水平的具體體現。評價一座城市的發展水平和態勢,需要運用多維度、綜合性、長周期的標準,但最終要以城市發展能級來衡量。市委十一屆十三次全會提出,到二〇三五年,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漳州基本實現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城市發展能級躍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富美新漳州基本建成。奮進的號角已經吹響,如何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全面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建成富美新漳州,是我們迫切需要系統研究的一個新命題。
蓄能方有張力。通過歷年的努力,漳州地區生產總值接連突破三千億元、四千億元大關,提前四年完成比2010年翻一番的小康目標,至2019年首次進入全國城市GDP前五十強,富美新漳州建設向前推進了一大步,這是提升漳州城市發展能級的基礎。此次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獲批,漳州市區將形成“一城四區”(薌城區、龍文區、龍海區、長泰區)的區域發展格局。隨著城市框架的拉開,資源互聯互通、區域協同發展,開啟了“大漳州”建設元年,漳州城市發展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源。然而,思維的天花板就是發展的天花板。在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新時代,“大漳州”建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我們要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的科學內涵,跳出慣性思維和局限,打開思想解放的“天窗”,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提出新辦法,進一步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千方百計向改革創新要動力要活力,大力推進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生態建設、城市管理等領域的改革創新,以創新開放的思維和扎實有效的舉措,加快推進城市的建設與更新。
“能”與“不能”看實力。沒有實業就沒有實力。城市經濟發展是城市功能賴以發揮作用的重要物質基礎,沒有現代產業體系的支撐,就難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城市發展現代化。漳州要加速提升城市綜合實力,必須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找準各項工作的著力點。要進一步強化工業主導地位,旗幟鮮明、堅持不懈、久久為功“大抓工業、抓大工業”,不斷優化工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兩手齊抓,加快發展“三大三新”產業(大石化、大健康、大裝備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同時,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以工業的發展帶動農業和服務業的轉型升級,形成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開發、生態保護等協同發展的產業形態,促進城市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提升城市發展能級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市上下一起努力、全面協調、統籌推進。“統籌”需要具備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要跳出漳州看漳州,站在更大的布局中考量漳州,用更高的坐標體系來塑造漳州,從城市的經濟、科技、服務、文化等重要功能入手,在閩南地區、全省乃至全國的先進城市中學習對標、分析自身優劣勢,打造漳州城市發展能級“升級版”。“統籌”擔負著調動、整合、匯聚、發掘、開拓各方力量與資源的重任,要著眼于漳州的具體實際,圍繞打造“一核、兩灣、三片、四極”,科學界定縣域與主城區的功能分工,堅持市縣統籌、城鄉統籌、山海統籌等,加快全市一體化發展步伐,不斷提高漳州的綜合承載力和對外輻射力。
城市與城市的區別,從來不止于林立的樓宇和縱橫的街道,更在于其內在的氣質和靈魂。在提升城市發展能級的過程中,為避免陷入“千城一面”的困局,應注重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打造,保持富有自身文化特色的“城市新鮮度”。閩南文化是深深鐫刻在漳州這座千年古城每一道肌理上的獨特印記,在城市建設和舊城改造過程中,我們要注重文化的注入與表達,切實把漳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提升漳州城市的文化品位。
騏驥一躍,志在千里。“新漳州”發展版圖已經展開,“大漳州”建設元年徐徐開啟。當前的漳州,就像一粒正在萌芽的種子,擁有無限的生命成長可能。只有全市上下齊心協力,解放思想,科學規劃,開拓進取,久久為功,漳州城市建設才能取得更好的實效,漳州城市發展能級的躍升才會收獲更大的驚喜。(閩南日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退役軍人何松東獲阿里巴巴“正能量獎”2021-03-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