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4月26日訊(閩南網記者 梁政 通訊員 林潔 文/圖)日前,在漳州開發區店地社區下籠山“三興礦區”、石坑社區田洋內山“嘉鑫礦區”地質環境治理工程現場,原本因開采裸露的土層已經覆蓋了各類植被和經濟作物,平坦處種植的樹苗長勢良好,陡峭的礦坡上,通過種植一些爬藤類植物使綠化效果更加完美。近日,漳州開發區自然資源分局組織工作人員前往三興礦區、嘉鑫礦區等廢棄礦山進行日常巡查管護,以保障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進程。
有序推進修復治理 實現礦區應綠盡綠
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漳州開發區于2018年全面開展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形成由政府牽頭、相關部門合力督促、礦山企業為主體的整改機制,通過啟動礦山修復工程,組織編制《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方案》,并建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的方式,采取對開采邊坡削坡減載、覆土修復、綠化種植等工程措施,以及設備拆除、委托第三方進行技術指導等,全力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實現礦區應綠盡綠。
據悉,2020年以來,漳州開發區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大力推進國土綠化事業發展,著力破解“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難題,對廢棄礦山進行生態修復整治,消除地質災害隱患,美化生態環境。截至目前,各項工程穩步推進,兩個礦區已種植植被近40000株,其中包括栽種桑樹、油柑、香蕉、西瓜,以及農戶種植的百香果、花生等經濟作物,讓漳州開發區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不斷點綴出新綠。
加強后期巡查管護 鞏固礦區生態復綠成果
通過近幾年養護情況觀察,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漳州開發區自然資源局副局長蔡清輝介紹,“今年春季雨水比較少,有些樹木長勢比較慢,但三興礦區場地大部分樹木長成兩三米高了,場地上總共綠化面積150畝左右,已經恢復到農業用地的功能。嘉鑫礦區工程于今年逐步啟動,各項工程穩步推進中。我們還委托省級地質專家對礦山生態修復措施進行技術指導,我們作為行政管理部門,每周過來查看治理進度,包括指導邊坡修復和管護。”
漳州開發區全力加強修復工程后期巡查管護,鞏固礦區復綠成果,對高溫干旱造成的植被破壞,通過新苗覆膜減少土地水分蒸發、科學補栽補植等方式,全面查缺補漏、提標整改,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
近年來,漳州開發區通過對廢棄碎石礦山生態環境治理恢復等系列舉措,廢棄礦山生態復綠得以逐步實現,轄區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下一步,漳州開發區將繼續通過積極學黨史,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與具體工作相結合,以為民干實事、辦實事推動黨史學習走深走實,并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大力推進生態修復系統治理,讓群眾的滿意度不斷提升,讓廢棄礦山“換新顏”,讓開發區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逐步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責任編輯:唐秀敏
- 閩侯縣檢察院探索生態修復公益辦案模式2021-02-09
- 閩侯縣檢察院大膽創新 探索實行生態修復公益模式2020-07-20
- 福州紅廟嶺垃圾處理廠將進行生態修復 工期為12個月2017-09-19
- 生態修復城市修補 泉州集中力量開展古城“雙修”工作2017-04-09
- 廈門馬鑾灣生態修復工程征地 7征地突破點全線交地2016-06-22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一場孝道文化盛宴——《二十四孝新編》詩書畫2021-04-2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