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漳州9月8日訊(本網記者 林永清)到2025年,漳州全市接待旅游人數超過90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超過1000億元。這是記者從日前出臺的《漳州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上獲悉的。
《意見》將大力塑造特色鮮明的旅游品牌形象,圍繞“一山一水一粒藥”主題,精心謀劃、精準施策、精細營銷,持續拓展“花樣漳州”區域商標的運用,豐富旅游產品供給,滿足大眾旅游多層次、個性化需求,提升游客旅游全過程的體驗度和滿意度,打造兼具魅力與活力、宜居宜業宜游的“花樣漳州”。
據悉,到2023年,漳州全市接待旅游人數超過75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超過800億元;到2025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數超過90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超過1000億元,不斷增強人民群眾旅游幸福感和獲得感。
推進全域旅游提檔升級
《意見》提出優化旅游發展格局,將漳州中心城區從濱江旅游城市向濱海旅游城市發展轉變,發揮中心城區的示范效應和輻射功能,構建“一心三帶五區”旅游產業空間布局,推動集歷史博覽、都市旅游、集散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閩南文化生態旅游中心建設,聯動發展東部濱海休閑、中部花果茶、西部鄉村世遺三個旅游發展帶,打造火山度假、海島休閑、土樓文化、山地人文、環城旅游“五大”核心區。
增強旅游發展動能。力爭將福建土樓旅游區打造成全國知名的世界文化遺產旅游目的地、文旅融合示范區和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支持東山島、梅嶺半島沿海岸線建設濱海風景道,打造休閑游憩相宜的美麗海灣,實現東山島紅色生態旅游島轉型升級;加強朱子文化、徐霞客文化、祖地文化等資源整理,充分挖掘漳州古城文化內涵,推進八閩不夜城等重點項目建設,打響閩南傳統文化元素旅游品牌;支持“中國女排娘家基地”打造成全市文體旅融合發展綜合示范區。
推動旅游產業提質升級。整合云霄、詔安、常山等地烏山(天池)旅游資源,豐富漳州古城歷史街區、龍文閩南老家等旅游體驗業態;推進東山縣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華安、長泰創建省級全域生態旅游示范縣(區),推動東山島、馬洋溪、南靖土樓創建省級及以上旅游度假區;支持華安土樓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提升A級旅游景區品質,力爭到2025年全市實現“縣縣有4A”。
發展旅游新業態。把發展民宿作為深化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體系化發展民宿產業。到2025年,培育建設1個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8個省級美麗休閑鄉村、3個省級全域生態旅游小鎮、10個省級金牌旅游村和5個省級“水鄉漁村”休閑漁業基地。
培育旅游龍頭企業。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旅游產業發展的投入,對龍頭企業、重大項目和新型業態進行重點扶持,對重大招商引資落地項目、企業上市、“個轉企”“小進規”等按規定給予獎勵。
豐富旅游產品有效供給
打造旅游精品線路。以市場化方式與各地旅游企業合作,圍繞“山之弦、樓之魂、海之韻、茶之味”,做深、做精、做紅系列精品旅游線路。深化閩西南協同區文旅協作,推動旅游企業、產品、市場及線路全面對接,實現資源共享、合作共贏。深化對臺港澳及對外交流合作。深化民間基層交流,持續推動宗親、鄉親、姻親、民間信仰等對臺文化交流,推進祖地精品文化走進臺灣巡展巡演。繼續在臺灣設立閩西南“旅游形象店”“漳州文化旅游金門驛站”,深化“花樣漳州”宣傳推介活動,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新路。
推進“旅游+”“+旅游”融合發展。深化文旅融合發展,推進旅游與其他產業跨界融合、協同發展,催生新業態、創造新價值;發展康養旅游,到2025年,培育建設1個省級森林養生城市、3個省級森林康養小鎮、5個省級森林康養基地、10個星級森林人家;發展紅色旅游,依托谷文昌紅色文化旅游區、烏山旅游區、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科嶺紅色旅游景區、中共閩粵邊區特委舊址、龍海龍江頌文化園、云霄向東渠精神教育實踐基地等,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增強紅色旅游產品開發的體驗性,加大紅色旅游市場開拓力度;發展體育旅游,支持各旅游景區植入體育元素,建設體育設施,豐富體育活動項目,發展體育旅游新業態和制造業,延伸產業鏈條;發展研學旅游,推出農耕民俗、紅色教育、閩茶文化、溫泉休閑、非遺體驗等主題研學線路,增設一批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發展工業旅游,到2025年,培育3個省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和6個省級工業旅游試點企業。
鼓勵國家5A級旅游景區及全域旅游示范區率先推出旅游演藝劇目,探索建設音樂主題小鎮、特色街區,打造10個以上街頭文化藝術項目。支持重點旅游演藝項目,發揮市屬文藝院團優勢和作用,支持藝術進景區、街區及街頭音樂藝術表演創新。積極推動漳州古城偶戲雙年展、閩南文化藝術節等公益展演活動,培育具有典范性的非遺活化、傳承及展示機制。發展地標文旅,到2025年,建設20個漳州地標驛站(展館)。
激發旅游消費潛力
延伸旅游消費鏈條。著力推動旅游業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減少旅游業對門票收入的依賴。打造“漳州味”,支持做精做細漳州“五泡茶”,到2023年,爭取實現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大眾茶館”全覆蓋;推出“漳州禮”,到2025年,培育1個省級旅游商品生產基地,培育10家省級旅游商品龍頭企業,推動傳統老字號、非遺工藝、地理標志產品、農土特產、工藝美術創新開發,優化“花樣漳州”伴手禮系列產品,搭建“花樣漳州”線上商城,通過線上產品售賣和線下體驗銷售的模式,推動“花樣漳州”伴手禮向電商領域拓展延伸。
引導新型旅游消費。大力發展夜間經濟,策劃精品夜游,舉辦夜間主題文旅活動,集聚觀光游憩、文化體驗、特色餐飲、時尚購物、網紅經濟、旅游演藝、康體休閑等多元夜間文旅消費業態,打造城市特色夜游品牌,創建省級及以上夜間文化旅游消費集聚區;鼓勵各地結合傳統農貿圩市,融入文創市集,打造特色美食街(城),與夜間主題文旅活動深度融合,提升夜間經濟活力。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支持工青婦組織開展職工療休養、主題實踐以及研學教育活動。
推進數字賦能旅游發展
打造智慧旅游平臺。對接全省智慧旅游平臺,建設市級平臺,有效整合文旅、公安、交通運輸、氣象等部門相關數據信息,綜合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在平臺上及時發布旅游景區實時游客量、道路出行、氣象預警等信息,為游客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旅游服務,引導旅游資源優化配置;推廣旅游廁所“一廁一碼”掃碼點評管理工作,建設一批示范性智慧旅游廁所。
加強智慧景區建設。落實智慧旅游景區建設指南;建設一批智慧旅游景區,引導旅游景區開發數字化體驗產品,普及景區電子地圖、線路推薦、語音導覽等智慧化服務。指導旅游景區運用數字技術充分展示特色文化內涵,積極打造數字博物館、數字展覽館等;拓展“智慧+”“全媒體+”“網紅+”等項目,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演出演播并舉、直播帶貨同步。推進鄉村旅游資源和產品數字化建設,培育智慧旅游示范村鎮。
推行旅游數字營銷。統籌線上線下,以“清新福建”“全福游、有全福”“花樣漳州”品牌為統攬,整合政府、文旅企業和社會媒體資源,建立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域的聯動推廣機制,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全新品牌推廣格局。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漳州“五一”假期人財兩旺 超200萬旅客游花樣漳州2021-05-07
- 文旅體融合發力 花樣漳州顯魅力 牛年春節170萬人次游漳州2021-02-19
- 當體育遇上鄉村游 “花樣漳州 富氧高峰谷”系列活動啟幕2020-09-28
- “農博會·花博會”上的“花樣漳州”2017-11-20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集美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到平和開展“三下鄉”社2021-09-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