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著力做好“通、惠、情”文章,努力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
漳臺融合再發力 共譜發展新篇章
漳州與臺灣一衣帶水,隔海相望,處在兩岸融合發展最前沿。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提出,“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漳州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充分發揮對臺優勢,持續在產業融合、人文交流、落實同等待遇等方面下大力氣,著力做好“通、惠、情”文章,努力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
在“通”字上下功夫
產業融合“手牽手”
8月18日,海峽兩岸最大石化產業合作項目——古雷煉化一體化項目正式建成投產。該項目投產后,預計年產值超過260億元,可實現年利稅40億元,將拉動上千億元下游產業,帶動3000多人就業。
古雷臺灣石化產業園區,立足區位優勢,著力促進海峽兩岸石化產業融合發展。“臺灣石化業進入發展瓶頸期,閩臺合作為臺灣石化產業帶來生機,古雷煉化一體化有助于推動海峽兩岸石化產業融合發展共贏。”古雷石化原副總裁、臺胞謝榮輝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目前,奇美化工、臺達化學、中怡化工等十余家臺資企業已在園區落戶,兩岸石化產業合作鏈條日益完善。
古雷臺灣石化產業園區成為兩岸石化產業“融合樣板”,是漳臺經貿產業緊密對接的縮影。近年來,漳州市堅持把漳臺經貿合作作為優先發展方向,通過完善園區建設、做強展會品牌、暢通貿易往來,不斷推動漳臺經濟領域融合發展。
做大合作園區,力促產業貫通。先后設立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海峽兩岸(福建東山)水產品加工集散基地、海峽兩岸花卉集散中心、古雷臺灣石化產業園區、漳州臺商投資區五個國家級產業園區,以及南靖閩臺精密機械產業園一個省級產業園區,拓展和完善工業園區對臺先行先試的創新機制,推動漳臺石化、特殊鋼、電子家電等產業全面對接。
做強展會品牌,力促資源互通。利用對臺農業交流合作起步早的優勢,舉辦海峽兩岸農博會·花博會、茶博會、經貿懇談會和福建省閩臺精密機械(南靖)項目技術成果對接會等特色經貿活動,有效促進漳臺項目合作。截至2021年7月份,全市累計批辦臺資農業項目1299個,總投資28.3億美元,合同臺資20.9億美元,利用臺資農業規模和數量穩居全國前列。
做優通關服務,力促貿易暢通。在全國率先建設臺輪智能化通關系統,制定《臺輪通關保障五項便利化措施》,漳州臺商投資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于2020年3月正式封關運行,為漳臺經貿往來提供便利。2020年全市對臺小額貿易進口額達4200萬美元,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實現逆勢增長,其中活青斑魚進口貨值2038.62萬美元,全國第一。
漳臺產業融合發展的樂章,在兩岸同胞的經貿往來里奏響。截至2021年7月,全市累計引進臺資企業3280家,合同利用臺資172.5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124.4億美元,位居全國地級市前列。累計有臺塑、統一實業、長春化工等20家臺灣百大企業、上市上柜公司在漳州市投資興業。
在“惠”字上下功夫
同等待遇“實打實”
“在手機上就可以操作,不用再跑柜臺了。”7月16日,興業銀行漳州分行在全省率先上線了金服云“對臺金融服務區——漳州專區”,臺胞臺企可通過線上專區代辦工商登記、預約開戶、申請《漳州市臺商臺胞金融信用證書》及金融產品,享受便利、普惠的金融服務。
“漳州在金融服務方面先試先行,頒發‘臺商臺胞金融信用證書’,個人可以申請信用卡,臺企也可以申請貸款,讓我們臺商臺企更有歸屬感。”福建凱景新型科技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富澤說,得益于公司獲得的“漳州市臺商臺胞金融信用證書”以及他本人的“臺商臺胞金融信用證書”,公司享受金融服務“綠色通道”,在信貸利率、信貸額度等方面也享有同等待遇。
近年來,漳州市創新兩岸金融服務,讓臺企的發展獲得了充足的“源動力”。截至2021年7月末,漳州市各金融機構對臺企授信總額375億元;貸款余額116.65億元;授信總額、貸款余額均占全省一半以上;授信總額、貸款余額和占全省比重,均居全省第1位。
“無須返回臺灣,在漳浦的臺胞臺商憑臺胞證便可直接享受基本醫保參保繳費、醫療費用報銷等醫保服務事項。”漳浦縣行政服務中心設立“臺胞臺商醫保服務專窗”,為臺胞申辦大陸醫療保險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獲得臺胞臺商的一致稱贊。
這樣的“小確幸”并不是個例。漳州市已于2021年3月實現“臺胞臺商醫保服務專窗”全覆蓋。漳州市始終秉承“兩岸一家親”理念,先試先行,通過優化服務體系、落實惠臺政策、強化權益保障, 積極推動各領域同等待遇落實,營造宜居宜業的良好環境。
強政策,惠臺利民。在全面落實國家、省惠臺政策的基礎上,漳州市持續出臺58條、22條等惠臺利民政策措施,推動在漳臺資企業在技術改造、稅收減免、用地用林用電等方面享受優惠和優先保障,臺胞在漳州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等享受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
建平臺,優化服務。早在2016年12月就在全省率先成立“漳州市臺胞臺商服務中心”,整合40個市直機關的服務資源,為臺胞臺商提供政策咨詢、法律咨詢、投訴協調、急難救助等“一站式”服務,讓臺胞在漳生活更加順心、舒心。
創機制,保障權益。創立臺胞權益司法保障機制,建立健全臺胞陪審員、檢察聯絡員、涉臺案件調解員、司法監督員、涉臺律師“五員聯動”涉臺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同時創新涉臺司法服務,成立臺胞權益保障法官工作室,在全省率先實現涉臺刑事案件審判階段律師辯護全覆蓋,臺胞在漳州的權益得到有效的保障。
在“情”字上下功夫
漳臺交流“心連心”
近年來,漳州市充分發揮宗親血緣的祖地優勢,以文化交流活動為載體,推動漳臺基層民間交流交往持續熱絡。2017年以來累計接待來漳參訪考察、尋根謁祖等臺胞超過30多萬人次,交流團組數量多年來位居全省首位。
青年交流熱潮涌動。2017年以來,漳州市已在海峽論壇期間成功舉辦四屆海峽兩岸(漳州)青年交流周活動,組織漳臺兩地青少年參加足球邀請賽、非遺研習營、“聚焦工業新城”攝影比賽、“汽車后備箱”夜市文化節等活動12場次,搭建起連接漳臺兩地的青少年交流平臺。
鎮村交流方興未艾。“同名村·心連心”聯誼活動暨“兩岸好聲音·共筑復興夢”文藝晚會、海峽兩岸(漳州)鄉村產業發展研討會、漳州·最美鄉村行等活動的成功舉辦,讓漳臺同胞同臺競藝、共謀發展、共敘鄉情,中華傳統文化在鎮村交流中進一步發揚光大。
民間文化交流源遠流長。開漳圣王、關帝、保生大帝三大臺灣信仰祖廟大型節慶活動連續舉辦, 形成品牌效應,成為兩岸同胞共同的文化紐帶。
……
也正是這樣一場場文化交流活動,讓一批批臺灣青年認識漳州、認同漳州,選擇扎根漳州。
“漳州與臺灣語言相通、習俗相同、氣候相似,讓我們有親切感和歸宿感。”2017年,一位臺灣青年來漳創辦了眾創科技企業,現在他已成為漳州臺商投資區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的負責人。
漳州臺商投資區兩岸青年創業基地被臺青們親切地稱為“臺灣青年之家”。他們說:“通過交流考察,發現漳州具有農業、生物科技、食品產業的優勢,這些是延伸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的基礎,而相繼出臺的一系列惠臺舉措可以將創業成本降到最低,對臺青吸引力大。”目前,基地入駐的臺青項目累計35個。
類似的臺青就業創業基地,漳州有7家,入駐項目78個。同時,漳州市還加快對臺交流基地建設,新設立對臺交流基地22個(其中省級3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1個、省級臺灣青年體驗式交流中心2家、實習實訓基地2家,成為推動兩岸創業者交流發展、共生共長的平臺。(閩南日報記者 陳曉云)
責任編輯:唐秀敏
- 廈門努力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的“第一站”2021-05-21
- “擁抱會展 共贏津南”臺胞臺企懇談會日前召開2021-04-01
- 唱響兩岸融合發展主旋律 福州爭當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排頭兵2020-05-28
- 應通盡通,努力把福建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2020-05-26
- 福州爭當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排頭兵,助力臺胞臺企抗擊疫情、復工復產2020-05-20
- 福建日報評論: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2020-05-19
- 福建檢察送上“法治禮包”助力臺胞臺企復工復產2020-03-03
- 評論:落實臺胞臺企同等待遇 大陸說到做到2019-12-09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連夜施工!福建漳州臺商區集中隔離點開建2021-09-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