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漳州10月28日訊(本網記者 林永清)為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推動漳州市糧食生產穩定發展,日前,結合實際,漳州市制定出臺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糧食生產十二條措施。
《措施》措施鼓勵規模連作種植雙季稻。農業經營主體規模種植雙季稻,連作種植早稻、晚稻面積都超過30畝以上的,在省級財政按早稻實際播種面積給予每畝最高補助200元的基礎上,市級財政追加給予每畝最高補助100元。
鼓勵蔬菜大棚輪作種植單季稻。農業經營主體蔬菜大棚輪作種植單季稻,標準鋼架溫室大棚輪作種植單季稻60畝以上的,在省級財政按實際面積每畝最高補助100元的基礎上,市級財政追加給予每畝最高補助50元;鼓勵新流轉土地改種水稻。對新流轉的土地調整種植用途改種水稻,且種植面積30畝以上的新型經營主體、種植戶,市級財政給予一次性補助 200元/畝。
鼓勵拋荒撂荒耕地復耕復墾種植糧食作物。對拋荒撂荒耕地復耕、山垅田復墾后,用于種植水稻、甘薯、馬鈴薯、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且相對集中連片種植面積5畝以上的新型經營主體、種植戶,市級財政當年度給予一次性獎勵補助400元/畝。
支持水稻生產功能區內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耕地保護,防止耕地“非糧化”;積極鼓勵地方采取獎補等辦法引導農民退果、退茶、退塘、退林還糧,夯實糧食擴種基礎;加快推進水稻生產功能區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補助資金等涉農資金向功能區傾斜,鼓勵各級加大財政投入,市級財政從今年起按當年新建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數每畝補助1元的標準配套市級管護資金,縣級財政每年要安排農田建后管護資金,確保管護制度有效落實到位;水稻生產功能區內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修復和完善項目,優先列入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
鼓勵推廣優質糧食綠色生產。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出臺政策,穩步提高優質旱糧比重;鼓勵糧食加工、流通企業與種植大戶、生產基地簽訂優質稻等生產訂單,促進糧食優質優價;推進糧食綠色生產,探索建立農膜回收利用激勵機制。
提高糧食生產抗風險能力。建立健全“分級儲備、分級負責”的省市縣三級救災備荒糧食作物種子儲備制度,全市每年儲備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6萬畝的需種量,用于災后恢復生產和應急擴種;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向糧食生產傾斜。鼓勵各地積極申報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
加強糧食生產金融支持,支持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保障農民種糧基本受益,鼓勵商業性金融機構圍繞糧食生產、流通、加工、進出口、儲備以及消費等各個環節加大信貸投放力度;鼓勵各保險機構強化水稻種植保險政策宣傳,進一步擴大水稻種植保險覆蓋面。
此外,《措施》還提出支持糧食保護價收購,優先兌現糧食生產農機購置補貼,以及強化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
責任編輯:唐秀敏
- 廈門多措并舉抓好糧食生產 培育高素質農民2021-04-02
- 福州出臺“八條措施”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產2020-05-22
- 福州出臺8條措施促進糧食生產 種植雙季稻當年度一次性補助400元/畝2020-05-19
- 福建省級財政下達5275萬元保障糧食生產與安全2018-02-26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2021首屆詔商大會暨民營企業投資創業大會召開2021-10-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