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積極開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切實解決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問題。自2018年起,我市已連續四年將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列為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在全市范圍內高標準規劃,統籌推進實施。市發改委與城管局密切配合,指導加快項目前期工作,多渠道積極籌措項目資金,取得顯著成效。
“五位一體” 籌資金
市發改委通過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引導、統籌地方財力優先保障、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及鼓勵居民合理出資等五大舉措,加快解決養老、托育和停車難等民生問題。據悉,2018年至2021年,我市累計投資11.637億元對201個老舊小區實施綜合改造,惠及居民57131戶,極大改善我市老舊小區面貌,提高居民幸福感、獲得感。其中,2021年改造進度進一步提速,投資5.2億元,實施78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涉及小區100個、建筑550棟、建筑面積206.7566萬平方米,惠及居民24381戶,目前已全部開工建設。
“清單+項目” 提質效
每年年中,市發改委與城管部門聯合啟動對下一年度計劃改造老舊小區的摸底儲備工作,根據社區上報清單逐一進行實地查看,指導項目業主組織相關人員、單位對小區改造方案進行研討,最終確定老舊小區改造清單。對清單內項目按照“兩單一表”管理,明確責任清單、任務清單、時間節點,推動項目又快又好實施。
針對單小區改造實施不利統籌協調問題, 2019年起,市發改委指導以縣(區)為單位,由行業主管部門牽頭實施,鼓勵采用工程總承包(EPC)模式進行建設施工。通過信息公開、招投標方式,由中標企業統一設計、施工,有效化解以往老舊小區改造設計變更多、銜接節點多等問題,大幅提高改造效率及質量。
“黨建+物業” 保成果
堅持黨建引領,堅持管理與改造同步推進、無縫銜接,實現小區后續管理專業化、常態化,保障改造提升成果。鎮(街)根據小區實際,指導小區居民選擇物業服務或自治管理等合適的管理模式。出臺《漳州市老舊小區長效管理機制》,規范業主大會運作、完善物業服務標準規范、物業費和經營性收益管理等,實行托底管理補貼制度。鼓勵有條件的縣(區)成立國有物業服務企業,由鎮(街)委托其統一對未實行自主管理又未聘請物業服務企業的老舊小區,實行托底過渡管理。薌城區、龍文區分別成立國有企業為改造后老舊小區提供兜底服務,目前已進駐東岳新村、工人新村、甘棠宮舊區、九龍新村、威山新村等老舊小區。(記者 李偉 通訊員 胡曉權)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漳州市二十四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提前完工2021-11-11
- 泉州老舊小區改造惠及9萬戶家庭2021-10-08
- 廈門將開啟新一批老舊小區改造 今年計劃完成2.5萬戶2021-08-04
- 廈門湖里:今年推進實施30個老舊小區改造2021-06-02
- 人民日報關注福州:“改”出百姓新生活2021-03-01
- 今年泉州將啟動492個老舊小區改造2021-02-09
- 漳州市區世紀廣場老舊小區改造基本完成2021-01-26
- 廈門集美區集美街道探索老舊小區改造新模式2021-01-25
- 福建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基礎設施提升 使城市更宜居2021-01-21
- 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公共服務水平:配套更完善 居住更舒坦2020-12-29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2021首屆詔商大會暨民營企業投資創業大會召開2021-12-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