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善用紅色資源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出彩出新——
弘揚“五種精神” 賡續紅色血脈
“紅色”是漳州市最鮮亮的底色。漳州是福建省重要的革命蘇區老區,黨史事件多、紅色資源多、革命先輩多。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漳州市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以及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市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要求,充分挖掘利用本土紅色資源,把漳州“五種精神”和“愛拼才會贏”的閩南文化精髓融入黨史學習教育,讓黨史學習教育有“聲”有“色”,鼓舞全市干群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漳州篇章。
一種精神一面旗幟
閩南冬日,天藍海碧。沿著東山島海岸線,延綿的木麻黃,巍然挺立在海天一色間,猶如綠色長城守護著一方百姓。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時任東山縣委書記的谷文昌帶領全縣人民戰風沙、抗旱澇,植樹造林,興修水利,改善交通,發展生產,把一座風沙肆虐的荒島變成了生機盎然的“東海綠洲”。習近平總書記十次點贊谷文昌精神。
厚積數十載的谷文昌精神歷久彌新。幾十年來,谷文昌堅定信念、牢記宗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艱苦創業、致力發展、廉潔從政、大公無私的先進事跡在龍江大地傳頌不息,在百姓心中筑起了一座“綠色豐碑”。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坐標上,10月8日,新一屆市委班子以身作則、以上率下,踏著谷公足印,集體到東山縣以谷文昌紀念園作為研學首站,以谷文昌事跡作為班子首學,以谷文昌精神作為履職首倡,開展新一輪學習弘揚谷文昌精神活動,從谷文昌同志的崇高品質和精神風范中,汲取奮進力量。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當日,在市委主要領導領誓下,鏗鏘有力的錚錚誓言,響徹谷文昌紀念園上空。
新階段賦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喚新作為。10月15日,中共漳州市委作出《關于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 在新征程上掀起新一輪學習弘揚谷文昌精神熱潮的決定》。一段時間以來,谷文昌精神成為各級黨員、干部學習培訓的重要內容,在全市再次掀起學習先進、崇尚先進、爭當先進的熱潮,推動著黨史學習教育持續升溫。
如今,以谷文昌創業精神、紅軍革命精神、龍江大局精神、女排拼搏精神、“漳州110”服務精神為代表的漳州“五種精神”已是漳州取之不盡的精神之源,成為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常學常新。今年,“漳州110”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女排精神”被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第一批偉大精神。
不忘本來,鑒往知來。漳州充分用好《漳州力量叢書》《谷文昌精神讀本》等地方特色教材,以身邊可親、可見、可學的榜樣,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人心。在跨越時空的傳承接力中,一種精神就是一面旗幟,“五種精神”激勵著全市廣大黨員干部再接再厲、一路向前,推動學習成果轉化為奮楫爭先、建功立業建設現代化濱海城市的生動實踐和實際成效。
一場聆聽一次洗禮
“以前每當鄰里有糾紛或是醉漢鬧事,總會有人喊上一句‘趕快打110’。再后來,連電話都不用打,就憑一句‘趕快打110’,可能一場紛爭就平息了下來。這就是我們眼里的安全感,也是我們這座城市的幸福感。”在“漳州110”先進事跡報告團成員劉柳蝦的巡回宣講報告中,“民心”話語迎來觀眾的陣陣掌聲。
今年來,漳州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在全市組織開展“漳州110”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會場上下,每到一處,臺上的人聲情并茂、意猶未盡,臺下的人熱血澎湃、備受鼓舞。作為省級黨史學習教育參觀學習點的“漳州110”事跡展覽館學習熱潮涌動,參觀者絡繹不絕。
同樣人潮涌動的,還有谷文昌紀念館等“五種精神”學習教育基地。其中,谷文昌紀念館、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中共福建臨時省委舊址)被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谷文昌紀念館、中國女排騰飛紀念館、“漳州110”事跡展覽館被列入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踐示范基地,成為全國多地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開展黨團活動和參觀學習的實踐點。每一張圖片、每一件歷史文物、每一段革命往事,都讓前來學習的黨員干部群眾深受革命洗禮、思想熏陶。
走“新”更走“心”。漳州組織開展“五種精神”主題展覽,創作相關報告文學、系列連環畫、折子戲等文藝精品,讓黨史學習教育“潮”起來。薌劇現代戲《谷文昌》入選中宣部、文旅部等共同主辦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戰旗獵獵永飄揚”主題展被列入中宣部與國家文物局推介的“建黨百年精品展項目”等。
通過系列接地氣的宣傳宣講活動,漳州逐步形成黨員干部領學促學、基層群眾自學參學的良好氛圍,涌現出一批鮮活事例。比如,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舉辦“重溫紅色記憶 、弘揚閩南文化”文化沙龍,通過黨史專家專題演講、紅色文化節目表演等形式,讓與會人員從百年黨史學習中感悟家國情懷。
漳州還注重挖掘向東渠精神、平和暴動紀念館等縣域紅色資源,由點及面、遍地開花,把“五種精神”與沿線紅色景點結合,推出紅色旅游線路,串聯具有本土特色的黨史學習教育資源鏈。在漳州,舊址遺跡變現場教室、文物史料變珍貴教材、先進模范變“課堂老師”,黨史學習教育持續火熱。截至12月1日,全市共推出黨史學習教育參觀學習線路68條、學習參訪點114個,吸引1.3萬余批次、36萬余人次開展現場教學,有力深化拓展了黨史學習教育,推動著紅色精神鮮活起來、紅色基因傳承下去。
一件實事一片福祉
“我是黨的人,最聽黨的話,黨叫干啥就干啥,永遠忠于她。”今年5月,作為漳州市慶祝建黨100周年重點項目,原創MV《我是黨的人》首發以來,在線上線下廣為傳唱。熱情奔放、鏗鏘有力的旋律唱出了在“五種精神”感召下,黨員干部在黨的帶領下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昂揚精氣神。
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漳州堅持把為群眾辦實事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出發點、落腳點。各地各部門提升站位、持續發力,廣大黨員干部帶著情懷、帶著使命,以增進民生福祉的實效照亮初心、點亮民心。
——持續深化“媽媽式”服務。今年6月,“千名干部掛千企”幫扶活動啟動以來,全市領導干部以上率下,堅持“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說到做到”,以“媽媽式”服務幫扶企業。截至10月,全市掛鉤領導干部累計進企業幫扶4040人次,共摸底排查掛鉤企業困難589個,幫助解決政策兌現、用工、用地等涉企的“急難愁盼”問題。
——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實施科技特派員服務百企千村工程,在全省率先實現科技特派員行政村、鄉鎮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和省級科技特派員鄉鎮“三個全覆蓋”。開展“機關聯動鄉村、黨建引領振興”行動,開展鄉村振興“串點連線成片”工作等。
——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薌城區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引導區屬國有薌江物業助力后期長效管理,以“紅色物業平臺+社區幸福大食堂+免費共享便民驛站”架起黨群“連心橋”。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豐富文化服務供給,讓文化惠民工程惠及千家萬戶,建成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700個,實現所有行政村全覆蓋。市教育局聚焦群眾關切的“有學上”“上好學”問題,拓展優質教育覆蓋面,通過騰籠換鳥、騰地建校和優質學校擴容,增加中心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位。
——全方位優化臺胞臺企服務。發揮獨特資源優勢先行先試,持續做好“通”“惠”“情”文章。市委臺港澳辦推動全市建立解決臺胞臺商訴求責任清單;開設臺胞醫保、稅收等服務專窗;開展“互聯網+漳臺交流”;推廣“金服云”臺胞金融服務平臺;出臺鼓勵臺灣人才來漳就業創業優惠政策,讓臺胞在漳創業有地方、就業有崗位、辦事有專窗、交流有平臺、權益有保障、生活有奔頭。
……
一項項舉措、一串串數字,擦亮了漳州的民生底色,折射著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也體現了人民至上的溫度,更見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不斷變為現實,書寫著新時代的漳州答卷。(閩南日報記者 吳靜芳)
責任編輯:唐秀敏
- 省委宣傳部舉辦部機關黨史學習教育專題黨課2021-10-28
- 漳州新增一處省級黨史學習教育參觀學習點2021-09-28
- 福建公布第三批黨史學習教育參觀學習點2021-09-26
- 馬尾設立4個黨史學習教育教學點2021-09-03
- 在“實”上下功夫 在“行”上下力氣2021-08-30
- 福州市行政(市民)服務中心管委會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2021-08-26
- 閩清:勞動文化長廊成為黨史學習教育新平臺2021-08-24
- 福州晉安區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工作成效2021-08-17
- 福清沙埔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2021-08-12
- 學思悟踐 以學促行 莆田公路聯十一線扎實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入心走實2021-07-28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2021首屆詔商大會暨民營企業投資創業大會召開2021-12-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