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種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堅實;沒有一種力量,比來自于群眾更強大。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在龍江大地如火如荼開展。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漳州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始終堅持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相結合,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基層的困難事、百姓的煩心事,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取得扎實成效,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截至1月5日,全市共實施“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20470個,全部落實完成。辦證審批快了、出行更加方便……百姓臉上的笑容,成為黨史學習教育成效的暖心注腳。
以上率下,用心用情解難題
悠悠百姓事,枝葉總關情。從頂層設計到基層調研,從立足發展大局到聚焦民生保障,漳州堅持問題導向,察民心,解民憂,紓民困。
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鄉村振興、提高生活品質、優化營商環境、服務臺胞臺企、數字賦能增效、生態環境建設和基層治理等八大重點領域,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積極發揮“關鍵少數”的示范帶動作用,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帶頭研究落實方案,帶頭聯系服務群眾,帶頭下基層聽意見,帶頭出實招辦實事。各級黨委(黨組)班子迅速跟進、步調一致,形成一級帶一級、上下齊心協力的良好格局。
為確保辦好辦實,漳州相繼印發《關于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實施方案》《關于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持續推動實踐活動走深走實。各地各部門按照要求結合疫情防控、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等工作,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斷將實踐活動推向縱深。
向先進典型看齊,厚植為民情懷。大力弘揚谷文昌創業精神、紅軍革命精神、龍江大局精神、女排拼搏精神、“漳州110”服務精神為代表的漳州“五種精神”。2021年10月15日,中共漳州市委作出《關于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 在新征程上掀起新一輪學習弘揚谷文昌精神熱潮的決定》,在全市再次掀起學習先進、崇尚先進、爭當先進的熱潮。廣大黨員干部用實際行動譜寫人民至上的赤子情懷,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向群眾開門問策,俯身傾聽訴求。各地各部門通過實地走訪、集體座談、民意調查等方式,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建議,找準查實基層和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把“等群眾上門”變為“送服務上門”。截至1月5日,全市共開設征集意見渠道397個,征集意見上千條;漳州市“12345”便民服務平臺共受理群眾訴求39.05萬件,已辦結37.09萬件。
學用結合,聚力奮進新征程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學黨史、悟思想,最終要落實到開新局、促發展上。
漳州市緊緊圍繞“開新局”這一重大命題,積極踐行“學用結合、知行合一”,立足實際,精準發力,把黨史學習教育激發出的熱情和干勁,轉化為加快建設現代化濱海城市的生動實踐。
聚焦企業發展,持續升級“媽媽式”服務,在全市范圍內深入開展“千名干部掛千企”幫扶活動,建立干部掛鉤幫扶企業制度,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及項目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回應企業訴求,龍文區推出“e企通”政企服務平臺,在全市首創“政策免申即享”、產業園“虛擬注冊”等服務理念;
華安成立華安經濟開發區便企服務中心,在全市首推縣管開發區審批服務“區內事區內辦”新模式等,讓企業少跑腿快辦事。
聚焦漳臺融合,發揮獨特資源優勢先行先試,持續做好“通”“惠”“情”文章,推動全市建立解決臺胞臺商訴求責任清單,開設臺胞醫保、稅收等服務專窗,開展“互聯網+漳臺交流”,推廣“金服云”臺胞金融服務平臺,出臺鼓勵臺灣人才來漳就業創業優惠政策,提高困難臺胞補助標準,讓臺胞在漳創業有地方、就業有崗位、辦事有專窗、交流有平臺、權益有保障、生活有奔頭,激發臺胞臺企共建“第一家園”熱情。
聚焦鄉村振興,實施開展鄉村振興“串點連線成片”工作,扎實開展“機關聯動鄉村、黨建引領振興”行動。積極推進“農業+旅游”“紅色+旅游”融合發展,讓鄉村旅游提質升級。實現科技特派員行政村全覆蓋,創業和技術服務領域一二三產業全覆蓋。聚焦群眾“出行難”問題,著力補齊短板、綜合施策,“四好農村路”建設成效顯著。
“以前要多個部門跑,現在‘一站’辦結所有事項。”“以前事事得到窗口辦,現在一把手機就能辦成多種審批。”這是去年來群眾在辦理業務時感慨最多的聲音。
聚焦群眾所盼,我市用創新啃下“硬骨頭”,多個“領先”誕生:
在全國首創企業開辦銀行“秒開戶”;在全國率先出臺特殊類別工程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在全國首創漳州市智慧地標監管服務平臺;在全省率先實現辦理一手房合同網簽備案“一趟不用跑”;在全省率先推行企業開辦“1天+0成本”改革;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改革試點典型經驗被省營商辦推廣至全省;率先在全省創新勞動爭議全鏈條解紛模式等。
越是面對急難險重,越能檢驗學習教育的成效。
2021年9月,為了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殲滅戰,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紛紛成立臨時黨支部、黨員先鋒崗等,市直機關黨員干部火速集結馳援漳州臺商投資區,市縣鄉村各級黨員干部、醫務人員與黨員民兵、社區工作者等沖鋒在前,讓黨旗在戰“疫”一線高高飄揚。全市公安聞令而動、逆行向前,為跑贏病毒傳播速度,數據核查爭分奪秒,“一條不漏、一刻不誤、一查到底”,踐行著“人民的保護神”的鏗鏘誓言。
為鞏固成果促長效,漳州建立重點民生項目公示制度、項目清單庫、周報月報制度等,加強跟蹤督導,健全完善閉環推進機制、統籌協調機制、學習轉化機制和評價反饋機制,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見實效。
回應關切,提升民生幸福感
我為群眾辦實事,關鍵在“實”。百姓的“急難愁盼”,就是工作的突破點、立足點。各地各部門各單位聚焦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熱點,推出一系列改革惠企便民舉措,以辦好每一件實事的力度提升增進民生福祉的溫度。
從現實需求做起——
市紀委監委通過“群眾點題、部門答題、紀委監督、社會評價”的方式,督促各級各部門聚焦群眾“急難愁盼”開展點題整治,校外培訓機構不規范、臟亂差店家入駐外賣平臺等20類群眾關注問題得到逐步解決。薌城區扎實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引導區屬國有薌江物業助力后期長效管理。市自然資源局推行“交房(地)即交證”,最大程度保障購房人在戶口落戶、子女入學、交易過戶等方面需求。市人社局推出集中招聘送崗、困難兜底安置等“八項行動”,促進高校畢業生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市教育局聚焦群眾關切的“有學上”“上好學”問題,多措并舉拓展優質教育覆蓋面,并通過騰籠換鳥、騰地建校和優質學校擴容,增加中心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位。
從突出的問題抓起——
詔安縣提質改造一度臟亂差的南門塘北門塘,讓“兩塘”再現碧水清流,成為老城區新的“網紅打卡地”。龍海區針對城區西湖路和面炙街馬路市場存在占道經營、衛生臟亂等頑疾,將廢舊廠房改造再利用建成新農貿市場,讓老百姓“菜籃子”拎出幸福感。市生態環境局梯次推進龍海、長泰、詔安、東山等縣(區)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從弱勢群體入手——
關注老人養老,市民政局聯合衛健、醫保等6部門制定印發《漳州市醫養結合工作實施辦法(試行)》,全國首創建立關口前移科室、開通醫保延伸端口、建設醫養結合床位等創新政策。市計生協會通過開展志愿者幫扶活動、辦理住院護理險、購買社工服務等方式,提高失獨家庭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
責任在肩上,人民在心頭。廣大黨員干部帶著情懷、帶著使命,堅持“小切口、影響大、能辦到、群眾普遍受益”原則,讓一項項創新舉措在龍江大地扎根生長,把一件件實事好事辦到萬千百姓的心坎上,以增進民生福祉的實效照亮了初心、點亮了民心。
記者 吳靜芳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泉州市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題月活動2021-11-26
- 福州全力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已完成10491個辦實事項目2021-11-05
- 龍巖:完成“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7606個2021-10-31
- 泉州市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2021-10-29
- 漳州:已完成6400個“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2021-09-17
- 機關黨建助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更深入成常態2021-08-26
- 福州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見行見效2021-08-25
- 晉安“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掃描2021-08-24
- 馬尾區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落實見效2021-08-20
- 永泰持續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2021-08-19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漳州海警局開展“暖心湯圓 濃情冬至”活2022-01-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