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水滸傳》的經典段落,《武松打虎》一直深受讀者喜愛。對于漳州木偶戲來說,《武松打虎》也是一個連演數十年經久不衰的經典劇目。
虎年春節將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漳州木偶頭雕刻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楊亞州特別制作了栩栩如生的老虎木偶,表演了一段新編的《武松打虎》。木偶戲視頻上傳網絡,粉絲紛紛點贊。
視頻中,只見楊亞州一只手表演“武松”,一只手表演“老虎”,人與虎緊張對峙著(如圖)。“老虎”猛地撲上去,張開血盆大口,“武松”敏捷地閃開。隨著楊亞州靈活地操縱指掌,變換姿勢,老虎的每個動作細節被演得惟妙惟肖。
此次楊亞州新編的木偶戲《武松打虎》讓許多人既熟悉又陌生。所謂“新編”即改了戲的結尾。不同于武松打死老虎的“經典”結局,此番“武松”成功地將“老虎”馴服了,上演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溫馨一幕。這種源于經典又不拘泥于經典的改編木偶戲,也獲得了一些網友的好評。
“我從小就喜歡看父親表演的《雷萬春打虎》,現在我的小孫子也很喜歡看這段戲。”憶及那段往事,年逾七旬的楊亞州眼里透著深情,“父親手中那只木偶老虎,活靈活現。”
楊亞州的父親楊勝是福建北派布袋木偶戲藝術的代表人物,奠定當代布袋木偶戲表演的基本模式。他曾演過《雷萬春打虎》等“虎”主題的經典木偶戲。郭沫若在觀看楊勝表演木偶戲后曾稱贊:“創造偶人世界,指頭靈活十分。飛禽走獸有表情,何況旦生丑凈。”1954年,在布加勒斯特第二屆木偶傀儡聯歡節,楊勝表演的漳州布袋木偶戲《雷萬春打虎》與《大名府》雙雙獲得一等表演金質獎章。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漳州布袋木偶戲在國際上獲得大獎的首批優秀劇目。
在楊亞州看來,此次新編《武松打虎》既是對父親編創的《雷萬春打虎》經典木偶戲的弘揚,又融入了新時代內涵,表達了當代人的思考。“東北虎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作為非遺傳承人應該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通過木偶戲改編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們保護野生動物。”
在農歷虎年來臨之際,楊亞州還將卡通老虎泡沫偶帶進校園。記者注意到,在楊亞州家中擺放著三只卡通老虎泡沫偶,這是在市實驗小學木偶制作非遺文化課上,楊亞州手把手帶領同學們一起制作的卡通泡沫偶。“傳統的木偶雕刻難度較大,于是我特別定制了這款泡沫偶,讓孩子們能夠更好地體驗偶的制作,制作完成后再引導他們發揮想象力來演繹這些親手制作的老虎泡沫偶。”
平日里,楊亞州把每天的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當當。除了雕刻制作木偶、拍攝木偶戲小視頻,他每周安排五天入校上非遺文化課。看著漳州木偶戲這一非遺項目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他頗感欣慰:“非遺技藝的傳承不應只是停留在紙面上的幾行記錄,而是應鮮活地存在大家日常生活和體驗當中。只有這樣,才有不歇的生命力。” (記者 王琳雅 實習生 陳逸湘 )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漳州木偶精品亮相國博2018-02-07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漳州海警局開展“暖心湯圓 濃情冬至”活2022-01-2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