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GDP躋身中國城市GDP50強;全市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比全省人均高5.95平方米;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城市;便民服務效能、審批服務效率等居全省前列;12345政務服務熱線群眾滿意率全省第一;上榜中國美好生活城市十大“心儀之城”;入選首期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平安建設考評實現全省“五連優”,群眾安全感滿意率保持在98%以上,“漳州110”被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昨日上午,由省委宣傳部主辦的“牢記使命 奮斗為民”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舉行漳州專場發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漳州民生事業發展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漳州市始終把老百姓的期盼作為奮斗目標,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加快建設富美新漳州,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努力讓人民群眾生活更殷實、更安康、更舒適、更幸福。
富民增收 抓產業穩就業
10日上午,裝載著8000噸鄰二甲苯的韓國籍“WOO GEUN武根”輪緩緩駛離漳州古雷海騰碼頭,出口海外。據悉,這是福海創公司也是古雷經濟開發區首次出口鄰二甲苯,改變了以往單一國內銷售的模式,開辟了國外市場。福海創公司所在的古雷經濟開發區就是漳州市大手筆謀劃的石油化工產業集群地。
漳州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精準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在2019年6月提前一年半實現全市域脫貧摘帽的同時,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以產業帶動就業,以就業促進增收,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從全面小康邁向共同富裕。
去年以來,漳州突出工業、突破工業,接續開展“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年”和“產業發展項目建設攻堅年”活動,相繼實施“六比一看”和“七比一看”競賽,啟動“千百億產業培育行動計劃”,古雷煉化一體化、中沙乙烯、漳州核電等重大項目加快建設,食品加工、石油化工、海洋經濟等產業集群加速聚集,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突出富民增收,持之以恒抓產業穩就業,人民群眾獲得感實現歷史性提升。”漳州市委書記張國旺說,漳州市GDP從2012年的2018億元提高到2021年的5025億元,人均GDP從41710元提高到99218元,均增長至原來的兩倍多,躋身中國城市GDP50強。經濟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十年來漳州市新增就業人數49.71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3951元增加到43309元,年均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0389元增加到23582元,年均增長9.7%;城鄉居民收入比值從2.07縮小到1.84,好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補齊短板 抓增量提質量
“我認為施教區的劃分,既要依據各小區實際位置,也需考慮歷史沿革。”
12日上午,漳州市區三所新建小學劃分施教區聽證會舉行,引起許多學生家長的關注。這場聽證會源于市區又有進修學校附小、湖濱小學、松柏小學等三所公辦小學建成,并將于今年秋季投入使用。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推進,人口不斷增長,特別是大量隨遷子女進城,漳州市區基礎教育資源、醫療資源供不應求。“入學難”“看病難”成為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和醫療衛生,是現實所需、民心所向。”漳州市副市長余向紅說,漳州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舉全市之力,一手抓增量、一手抓質量,努力實現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上好學、看好病。
在教育方面,漳州市以改善條件、擴大容量、提升層次、滿足需求為目標,通過布局調整、教育資產重新配置以及老城區擴容,消除大班額現象;積極通過改、擴、建等方式解決上學難題,全力打好教育翻身仗,加快推進學?;A設施建設,補齊教育民生短板,向“教育強區”的目標扎實邁進。
這幾年來,通過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持續增加公辦學位數,僅2017年以來就新增公辦學位21萬個,增幅位居全省前列。特別是公辦幼兒園凈增學位7.65萬個,增量位居全省第一;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59.6%、普惠性幼兒園占比94.7%,均位居全省前列。
在抓增量上,漳州持續補短板、強弱項,建成了漳州一中高中部、漳州市醫院總部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推進教育和醫療資源大幅增加。
在提質量上,漳州向創新要動力、向制度要活力、向管理要效率,扎實推動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在教育方面,推動教育均衡,利用集團化辦學、精準幫扶等模式,以強帶弱、以大帶小,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全面輻射拓展;在醫療衛生方面,推動醫療提質,醫療“創雙高”成效明顯。
環境整治 抓常態促長效
17日下午,天氣終于放晴了,依山傍水的漳州市薌城區浦南鎮雙溪村九龍江濱憶薌公園,村民們正在休閑健身。
這幾年來,漳州市持續進行環境整治,城鄉環境更加宜居。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276公里、農村公路3291公里,全市公路網密度從每百平方公里的80.91公里提高到102.24公里。建設城市公園綠地1980公頃、綠道1040公里,人均公園面積從12.5平方米提升到16.22平方米,上榜中國美好生活城市十大“心儀之城”。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提升兩個“五年行動”,打造110個鄉村振興特色樣板村,串聯28條精品線路,形成“點上有精品、線上有美景、一線一特色”。
“農村環境整治既要聚焦常態治理,也要健全長效機制。”漳州市委副書記黃水木說,針對農村建房、保潔、維護等難點、堵點、痛點問題,漳州已研究出臺相關政策文件,并把“農村建設品質提升”納入市委、市政府競賽活動重點內容,建立正向激勵、鞭策后進的獎懲機制,推動農村建設品質提升有序推進、高效運轉。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張國旺說,漳州將聚焦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在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中促進共同富裕,在加快建設現代化濱海城市、奮力譜寫富美新漳州建設新篇章中創造高品質生活,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更強、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福建日報記者 蕭鎮平)
責任編輯:唐秀敏
- 讓治理創新“小盆景”變為共治共享“大風景”2021-04-25
- 努力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落實全國兩會精神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述評2020-05-31
- 2016年福建省全年支出3147.6億元改善民生2017-01-19
- 2016年福建花3147.6億改善民生 2017年要實現這些目標2017-01-18
- 代表熱議改善民生:民生"大禮包" 提升幸福感2016-11-27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中國電信快速助力漳州臺商投資區戰疫情2022-05-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