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道雜物沒了、私拉的“飛線”收起來了、“店外店”不見蹤影,漳州的城市“顏值”正在悄悄提升。記者獲悉,自我市出臺首部地方性法規《漳州市市容和環境衛生“門前三包”責任區管理若干規定》以來,法規的實施便與創城工作實現有機結合,通過部門整治、商戶自治、群眾共治,目前我市已累計清除門前搭建5.32萬起、遮陽雨篷3.51萬處,整治占道經營48.55萬起、車輛違停38.34萬起、“空中三線”8184處,有效改善了城市環境面貌,進一步提升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事實上,在法規正式實施時,我市便快速成立‘門前三包’責任區管理實施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制度,印發《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細化標準參考》、明確了處罰標準,讓問題可以得到及時有效解決。”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全面梳理436公里283條主次干道后,我市建立起責任人電子化信息數據庫,集中主要執法力量對重點路段開展門前私搭遮陽雨篷、占道經營、車輛違停、“飛線充電”、油煙噪音等專項整治,并將其納入數字城管監管,取得顯著成效。目前,我市已累計整治圈占車位2.97萬處、油煙噪音2.67萬起,清除城區“牛皮癬”96.88萬處、整治廣告店招3.67萬塊,并對沿街3432個箱體進行美化提升,使城市環境得到切實有效的改觀,真正讓市民滿意。
執法中我市注重“剛柔并濟”,通過推行“721”工作法(即70%的問題用服務手段解決,20%的問題用管理手段解決,10%的問題用執法手段解決)、推廣“一勸導、二警告、三處罰”的“首違不罰”模式,實施宣傳教育和集中整治雙線并行,讓“門前
三包”真正入腦入心、實現長效管理。特別是推動全市2萬多個“門前三包”責任戶簽訂責任書,在顯眼位置懸掛責任牌,明確責任戶應該履行的責任、接受市民監督,實現全民自覺參與、共治共享。
為最大程度便民利民、解決店門前流動攤販占道經營現象,我市還根據各流動攤點的經營種類、性質和區域,在全市規劃設置了48個便民臨時疏導點、夜市,并設置隔離欄176公里、增設機動車停車位8351個、優化和增劃非機動車停車線30多萬米,從源頭上截斷“門前三包”問題可能產生的途徑。
下階段,我市還將通過執法帶動、各方聯動、曝光驅動、問責推動等方式,進一步鞏固提升“門前三包”整治成效,以“繡花”功夫提升全域精細化管理水平,讓全民共享文明城市創建成果。(記者 蔡柳楠 通訊員 曾燦輝)
責任編輯:唐秀敏
- 福州高新區開展“門前三包”整治2021-07-26
- 福州上三路成全市首個“門前三包”示范街2021-01-08
- 漳州:店家違法行為明顯減少 “門前三包”讓城市顏值更高2018-09-17
- 首部實體性地方法規 “門前三包”將讓漳州更美2017-08-16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中國電信快速助力漳州臺商投資區戰疫情2022-06-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