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武裝入腦入心、主流輿論凝心聚力、文明創建熠熠生輝、文化惠民深入推進……十年來我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畫卷,精彩紛呈、催人奮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持續營造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的濃厚氛圍,為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濱海城市、奮力譜寫富美新漳州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
加強理論武裝 筑牢思想之基
十年來,我市始終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等,著力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
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常態化開展集中學習研討,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論中國共產黨歷史》、《習近平在福建》、《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等重點內容,示范帶動各級中心組學習研討,并在全市上下持續興起學習熱潮,確保學懂弄通做實。
為推動新思想在基層生根發芽,我市建立領導干部宣講常態化機制,領導干部深入基層一線,用“土話”“白話”講好黨的創新理論。評選“新時代宣講師”,開展巡回宣講活動;推進鄉村講師團“一縣一團”“一鄉一站”建設;組織南靖土樓紅妹子宣講隊、農家說唱隊、僑之音宣講隊、“稻花香”宣講隊等“草根”宣講隊,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講新思想,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理論的生命力在于大眾化。我市開展社科普及宣傳周活動;充分發揮市社科研究規劃課題的導向作用,推出一系列課題研究成果,持續加強對新思想的研究闡釋。同時,“學習強國”漳州學習平臺建成投用,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全覆蓋,做活“話說漳州”微信公眾號,構建報網端微“四位一體”宣傳矩陣,讓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傳得更廣、更遠。
壯大主流輿論 凝聚奮進力量
講好漳州故事,傳遞漳州好聲音。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聚焦宣傳主題,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加快建設現代化濱海城市營造濃厚輿論氛圍。
重大主題宣傳濃墨重彩。我市精心組織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宣傳,深入開展“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牢記使命·奮斗為民”“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做好‘六穩’ 落實‘六保’”以及建設工業新城等重大主題宣傳。辦好“漳州經濟論壇”,舉辦“新華漳 新啟航”“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看漳州”等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講好富美新漳州現代化建設故事。
對外對臺宣傳亮點紛呈。漳州持續發揮“僑”“臺”優勢,開展“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建設主題采訪,實施城市“網上會客廳”宣傳工程,培育“網絡文化季”“老外看漳州”等外宣活動品牌。成立外宣工作聯席會議機制,開設“東山關帝廟”等百余個“特色文化賬號”。開展“中菲人文之驛走進漳州”“中國木偶藝術專題線上講座走進美國展演”等外宣活動,贏得外交部和中國駐美、駐菲大使館點贊。開展“海外華文媒體漳州行”“網絡文化季”等主題外宣活動,拍攝《世界文化遺產在漳州》宣傳片,向人們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漳州。
構建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離不開媒體融合的深入推進。近年來,我市實施“一報兩臺一網兩端”建設工程,全市11個縣(區)融媒體中心全部成立,在全省率先實現100%對外掛牌,并全部通過省級評估驗收。同時,建立市級媒體與部分縣級融媒體中心對口共建工作機制,主流黨媒逐步探索出一條“在融合中做強主業、在轉型中做大產業”的新路子。
弘揚文明新風 著眼立德鑄魂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深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突出典型引領、抓住重點人群,培育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我市深入開展紀念紅軍攻克漳州90周年系列活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等活動。推出五集紀錄片《女排娘家》,推進漳州“中國女排娘家”基地項目建設。
十年耕耘,谷文昌紀念館、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中共福建臨時省委舊址)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推進文明城市創建——
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龍頭的“五大創建”活動常態化開展,堅持“全面創建、全域創建、全民創建、全程創建”,建立常態化創城工作機制。深入開展“六大攻堅”行動,實行“每周一督查、每月一通報、每季一測評”的督查機制,組織對農貿市場等10類重點場所進行專項整治,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
全面推進市民文明素質提升“十大行動”和提升老城區建設管理水平“十項行動”,城鄉面貌、城市精細化管理、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顯著提升。
加強先進典型培育——
加大先進典型的學習宣傳力度,持續深化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充分發揮先進典型在培養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十年聚力,新時代“漳州110”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黃志麗被授予“時代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最美奮斗者”等榮譽,陳少華被授予“全國模范法官”、“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林立榮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建設文化強市 增進人民福祉
“促進基層文化設施布局優化和資源共享,擴大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支持文化產業發展……”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安排文化惠民“大禮包”。
十年來,我市自覺肩負起“興文化”的使命任務,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持續掀起文化強市建設新高潮,奮力開啟文化惠民新征程。
文化保護不斷發力,優秀傳統文化廣弘揚。加強歷史文化、閩南文化和革命文物的保護傳承,制定《漳州古城保護條例》《閩南文化(漳州)生態保護區建設整改方案》,實施文物保護與利用“六個一批”項目,持續推進非遺“三進”活動。全面實施“用閩南文化點亮千年漳州古城”行動計劃,“福滿乾坤 開漳大吉”品牌持續打響,“福”文化圩日、“朱子與閩南”文化論壇等特色活動精彩紛呈。
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精品力作不斷涌現。深入實施文藝精品創作工程,涌現出薌劇《李林》、報告文學《驚雷》、電影《我的1932》等文藝精品。薌劇《保嬰記》、報告文學《谷文昌》《援疆干部》等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文化供給普惠精準,群眾幸福指數持續提升。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市博物館、藝術館全面開館,縣級“三館”、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重點文化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創新線上線下融合開展“三下鄉”模式,開展“全面閱讀·書香漳州”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動,在古城木偶藝術表演館和展示館常態化開展惠民演出,群眾文化獲得感不斷提升。
文旅融合系統推進,產業發展指數持續攀升。出臺《關于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七條措施》,制定《漳州市市屬文化企業重大事項管理暫行辦法》,加快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深入實施文化產業龍頭促進計劃,堅持龍頭帶動、融合發展。長泰龍人古琴文化村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漳州古城入選第二批國家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本報記者 劉婧
責任編輯:唐秀敏
- 2021年漳州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綜述2022-01-19
- 2019年福州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綜述2020-02-27
- 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建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綜述2018-10-30
- 凝聚思想力量 共譜發展新篇2017-10-16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突發!漳州一男童溺水,男子跪地施救 ……家2022-10-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