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委、市政府日前研究決定,今年繼續實施45項為民辦實事項目,要求各級各部門把為民辦實事項目作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具體舉措,與開展“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結合起來,以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全力以赴辦成辦好民生實事項目。
一、嬰幼兒照護服務普惠項目
實施嬰幼兒照護服務普惠項目,全市新增1105個普惠性托位。
二、提高住院分娩醫保報銷待遇水平
在漳州醫院住院分娩的,按病種相關定價,不設起付標準;在三級甲等醫院分娩的,基金支付比例80%;在其他三級醫院分娩的,基金支付比例90%;在二級及以下醫院分娩的,基金支付比例100%。
三、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提升工程
建設20個示范性長者食堂,開工建設2個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
四、實施低收入群體居住場所消防安全改造
對全市7.3萬戶存在火災風險大、急需提升消防安全的低收入群體居住場所按每戶增配“4個1”(即1個漏電保護器、1個煙感報警器、1個滅火器、1個消防逃生面罩)和存在隱患的“表下線”進行消防安全改造提升。
五、開展孤寡等特殊困難老年人和社會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孤獨癥兒童探訪關愛服務
結合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針對特殊困難老年人,通過定期上門入戶、電話視頻、遠程監測等方式,了解掌握其居家生活情況;將符合條件的社會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及時納入保障范疇,基本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不少于1400元;對經評估符合條件并到定點康復機構進行康復的孤獨癥兒童,給予每人每年不超過1.7萬元(貧困的不超過2萬元)康復救助的基礎上,安排經費向社會購買優質服務。
六、實施HPV疫苗免費接種項目
持續免費對具有漳州市學籍或戶籍、未接種或2022年已接種首劑次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且年齡在13周歲至14周歲半的女性開展HPV疫苗自愿接種53000人次。
七、公共場所配置AED+群眾性應急救護公益培訓
在公共場所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器(AED)220臺;加強群眾性應急救護公益培訓,計劃培訓救護員2.3萬人次。
八、提高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政府補助標準
2023年將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89元。
九、提升新冠病毒醫療救治能力
改造市級三級醫院和縣級定點醫院綜合ICU床位,將五洲城隔離點B區改造成漳州市亞定點醫院。
十、實施全民健身活動
全市新建1個、續建2個智慧體育公園,新建2個游泳健身場所和1個多功能運動場;開展不少于150場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全民健身運動會。
十一、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利用
全市推進1個街區、6個名村(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提升工作。
十二、漳州市美術館錯時延時開放服務
周末和重要節假日延時開放時間不少于2個小時,其余時段以錯時開放為主。
十三、新建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
在全市新建30個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
十四、公益性生命公園建設項目
開工建設30個公益性生命公園,新增公益性墓位3萬個。
十五、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
調整后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省定最低標準為每人每月150元。
十六、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
按照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每人每月120元、一級殘疾人護理補貼每人每月150元、二級殘疾人護理補貼每人每月100元的標準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
十七、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
建設16個食品安全溯源示范農貿市場;推動實施食品安全“商業責任險+公共責任險”雙保險機制;新增評定300家“水仙花星級”餐飲服務量化等級三星級以上餐飲服務單位。
十八、農貿市場品質提升工程
重點在縣區新建或改造提升16個鄉鎮農貿市場項目,支持市屬國企及社會資本加大投資,打造標桿級示范市場。
十九、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
新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1403套,重點改造50戶以上的集中成片棚戶區,新開工棚戶區改造6578套。
二十、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程
對主城區老舊小區進行提升改造、涉及居民1.5萬戶,改造更新燃氣管道11公里。
二十一、實施新時代電力“雙滿意”工程
完成10個以上老舊小區供配電設施升級改造;安裝80萬個以上智能電表;新建、改造700個以上農村配電網臺區;計劃建成漳州核電500千伏送出工程,新開工建設22個35-220千伏工程、850個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工程。
二十二、農村供水保障工程
啟動建設農村水廠6處,鋪設供水管網900公里,受益人口12萬人。
二十三、“數字漳州”5G通信基礎設施建設
建設3500個5G站點的塔桅、機房、室內分布系統、動力配套項目,到年底實現漳州全區95%的5G信號覆蓋目標。
二十四、水土流失綜合治理
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萬畝、河長17公里。
二十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實施75個村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年度新建生活污水處理站25座、污水收集干支管網500千米以上。
二十六、新建垃圾分類屋(亭)
新建200座生活垃圾分類屋(亭)。
二十七、海漂垃圾綜合治理
完善海上環衛建設,推動海漂垃圾密度逐步降低,保障海灣水清灘凈和海岸帶整潔。
二十八、城市污水管網建設
計劃全市新建污水管網65公里。
二十九、城市口袋公園建設
規劃建設20處口袋公園,打造兼具休閑、娛樂、健身、科普等功能的群眾“家門口”的城市開放空間。
三十、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安裝工程
新建200個(標準樁)以上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
三十一、公共換電站項目建設
利用達達通現有公共自行車站點以及共享電單車公共智能站點,在主城區建設60個公共換電站。
三十二、新建和改造城市綠道
全市新建和改造提升綠道65公里,主城區重點實施山水連城項目。
三十三、打造無障礙樣板街道
繼續推動實施無障礙設施改造提升工程,打造1條無障礙樣板街道。
三十四、道路交通安全隱患路段整治
圍繞農村道路臨水臨崖、急彎陡坡、交叉路口等險要地段以及59處道路安全隱患路段進行整治。
三十五、推進鄉鎮便捷通高速工程
推進S209線(聯十一線)漳州長泰段公路二期工程PPP項目開工建設。
三十六、“四好農村路”建設
全市建設和改造農村公路120公里、改造危病橋10座,村道安防工程40公里,推進縣道“四晉三”、鄉道“單改雙”公路建設。
三十七、城市風雨連廊建設及主城區道路改造提升工程
改造提升主城區北環城路等6條道路,在人流密集場所增設15處風雨連廊。
三十八、推進城市公共停車設施建設
全市新增城市公共停車泊位20000個,規劃建設路內智慧停車泊位3660個。
三十九、智慧公交電子站牌建設項目
改造主城區人流密集、換乘率高的140座公交站牌。
四十、教育補短板項目建設
重點推進義務教育階段主城區、城鄉結合部和縣中心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擴容建設,新增學位4000個;計劃對全市中小學2801間公辦學校教室照明進行改造;計劃全市中小學62所公辦學校體育場地試點向社會開放;計劃新建(改擴建)7所公辦幼兒園,新增學位2160個。
四十一、安全應急保障提升工程
通過改造提升9個現有或在建公園、校園、社區、園區、室內場館等方式,將安全法律、安全科普教育、防災減災和應急救援知識等融為一體,把救援力量服務點、物資儲備、消防設施設備聚起來,以點帶面促進安全應急保障能力提升。
四十二、高素質農民培訓工程
依托涉農大中專院校、農廣校、農技推廣單位以及其他社會培訓機構,全年新增培訓高素質農民10000人次。
四十三、實施穩就業工程
今年新增城鎮就業4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9000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600人;對在校生和畢業5年內在漳創業的全日制普通大中專畢業生創業項目進行評選扶持,省級項目每個給予3萬至10萬元創業資金資助,市級項目每個給予1萬至3萬元資助。
四十四、抽調中高級職稱醫師服務基層
從縣級以上醫院抽調130名左右高年資中級以上職稱醫師進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進行醫療幫扶。
四十五、深化新時代科技特派員服務百企千村工程
選派1000名以上科技特派員掛鉤服務100家企業和1000個行政村。
(閩南日報記者 蘇奕斌)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漳州:老少鬧元宵 “幸福食堂 ”幸福多2023-02-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