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正式授予漳州“中國鮑魚種苗之都”稱號,這是漳州市創建的第一個水產種業“國字號”品牌。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民族種業的種源安全關系著國家安全。為實現鮑魚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半個多世紀以來,漳州通過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方面的持續攻關,已經研發并推廣了一批新品種,掌握了較為成熟的鮑苗繁育技術,為我國鮑魚品種改良、結構優化和養殖效益提升貢獻了漳州力量。2022年,漳州市鮑魚育苗量達82.28億粒,占全國鮑魚種苗總產量50%以上,產值19.88億元,是全國最大的鮑魚種苗生產基地,產業規模在全國地級市中位居首位。
優良品種迭出
鮑魚素有“海產八珍之冠”的美譽,其殼是著名的中藥材——石決明。50多年前,鮑魚主要靠自然采捕。由于野生鮑魚生長慢、數量少,無法滿足人們生活和藥用需要,鮑魚人工養殖應運而生。
據記載,1959年開始,東山水產實驗所就進行雜色鮑人工養殖試驗,取得一定成效;1970年,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和東山縣鮑魚珍珠貝育苗實驗站共同組成“福建鮑魚實驗組”,在東山縣開展“雜色鮑全人工育苗試驗”,翌年取得初步成效,在全國范圍內率先育出雜色鮑苗;1973年,實驗組從遼寧引進皺紋盤鮑到東山試養,進行人工育苗,成功育出皺紋盤鮑苗3500只,為漳州鮑魚增加新品種;進入21世紀,漳州依托廈門大學海洋與環境學院教授柯才煥團隊開展鮑魚新品種研發,從美國引進綠鮑與皺紋盤鮑進行雜交,培育出抗高溫、長速快、體型大的綠盤鮑,后續又歷經8年成功培育出雜色鮑“東優1號”……
“漳州鮑魚人工育苗和養殖從零起步,歷經50多年創新實踐,已積累了豐富的育苗、養殖技術和經驗,蹚出一條路來!”漳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尤穎哲介紹,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等科研力量,漳州已經完成九孔鮑、黑鮑、皺紋盤鮑等10余個品種的引進、培育、推廣,還研發了雜色鮑“東優1號”、西盤鮑、綠盤鮑等新品種,有力推動鮑魚種業高質量發展。
工廠化繁育鮑苗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鮑魚育苗產業,近年來,漳州實施龍頭引領帶動,積極爭取上級補助資金,支持一批水產種業企業發展壯大;同時,督促相關部門技術人員、科技特派員深入企業指導優新品種培育,提高良種培育水平。
東山縣陳城鎮山南村沿海海岸上,分布著大大小小的鮑魚育苗場。記者走進東山縣山南一水鮑魚場有限公司,只見育苗池一片挨著一片,循環水設施讓池中的海水保持流動,打造出適宜鮑苗生長的模擬海洋環境。
這種陸上工廠集約化育苗技術最早是20世紀90年代從臺灣引進。“近年來,我們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種鮑溫控循環水養殖系統,保證種鮑擁有更適宜的生長環境。”公司技術總監廖鑫興告訴記者,工廠化育苗可以人工控溫,自主安排育苗時間,從而提高成活率和產量,并獲得更多主動權。
廖鑫興介紹,南方鮑苗的繁殖期約在每年10月份。他們會根據客戶需求,挑選個體大、性腺發育成熟且殼型規則的鮑魚進行種間雜交,運用人工催產技術,提高苗種質量和成功率;在雜交后2~3個月,新生的小鮑魚會長到指甲蓋大小;來年3月份左右,指節大小的鮑苗便可出售。
“很早之前,我們就到莆田、平潭、連江等地,把鮑苗無償提供給養殖戶,并提供后續養殖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通過這種辦法,我們一步步收集成品鮑養殖成效反饋,調整育苗工藝,把口碑做起來。”廖鑫興說,如今,他們的客戶十分穩定,鮑苗經常供不應求。而今,公司一年可培育鮑苗3000萬粒,主要銷往連江、莆田、寧德等地,年產值3000萬元以上。
龍頭帶動護純種
隨著外來鮑魚品種的引進和雜交鮑的推廣,我國地方鮑魚品種皺紋盤鮑資源日益減少。既然地方品種的養殖經濟效益差,那還需要保護嗎?答案是肯定的。
在福建省壹品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核心種質車間內,空調等制冷設備不停運轉,成排的養殖池里養著一箱箱的成品皺紋盤鮑。“這是我們的種質資源庫,池子里大概有10萬只皺紋盤鮑親本,主要用于開展皺紋盤鮑系列良種選育和新品種研發。”公司董事長助理莊棟楊說,要通過精準雜交優選并培育出符合區域養殖的高質量雜交鮑魚苗種,純種皺紋盤鮑就是至關重要的“芯片”。
目前,養殖鮑種長期存在雜交制種混亂、已有品種對環境變化適應能力差等產業問題,導致個體小型化、抗逆性下降、生產性能低等種質退化現象。因此,壹品水產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合作,采用家系選育及分子育種等現代種業技術,提升鮑種種質。
“家系選育是一種在農業領域中應用十分廣泛的方法。”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博士吳富村告訴記者,家系選育實際是對優良基因型的選擇,即通過一對一交配建立家系,繼代繁殖,在系譜記錄和后裔表型測定基礎上系統觀察品種的優良性狀,從而加速淘汰一些不良基因,進一步提高鮑種生產性能。
吳富村表示,鮑魚雜交的基礎是純種。純種作為種源群體意義重大,純種保種主要采取閉環陸海養殖,水電、標記、測定等工作都需要專人專管,運維成本高,且周期相對較長、產量低,基本是一項“砸錢”的工作,普通養殖戶很難做到,只能依賴龍頭企業。
基于皺紋盤鮑優良種源群體,壹品水產致力發展“公司+農戶”的種業發展模式,將優質鮑苗幼體以市場同等價格提供給農戶,并提供技術培訓和跟蹤指導,同時統一收購,由此實現質量與產量雙提升,達到農企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我們將重心放在親鮑培育、受精卵和板上苗生產,農戶負責幼苗培育。通過專業化的生產分工,強化鮑苗生產流程,統一標準,力促鮑魚種苗整體提升。”莊棟楊說,目前,公司的育苗種源群體規模在1.5萬公斤左右,“公司+農戶”種業模式也已基本形成,未來種源群體規模將擴大到10萬公斤左右。
為確保種源可控,今年3月份,漳州市海洋與漁業局與省水產研究所簽訂了共建閩南漁業種質資源庫項目戰略合作協議,開展閩南地區水產種質資源和水生野生動植物的保護管理與合理開發利用,進一步保障鮑魚等優質水產種質資源活體就地保種。
記者 李妙珠 通訊員 韓曉婷 歐東茵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跨市違法運輸建筑垃圾 漳州城管依法查扣2023-11-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