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漳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創新創業 惠企利民”系列新聞發布會之“圓山計劃”專場發布會,解讀《漳州市實施“名醫入漳”推動海峽兩岸中醫藥融合發展行動方案(試行)》(簡稱“圓山計劃”),并誠邀廣大中醫藥界的朋友,特別是臺灣同胞,積極參與到“圓山計劃”中來,助推海峽兩岸中醫藥融合發展,為群眾提供“家門口式”的高品質中醫藥健康服務。
市政府副秘書長朱學森圍繞“圓山計劃”出臺背景、主要內容、發展愿景和保障措施進行解讀,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黃鎮平,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暉,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孫可,漳州片仔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黃進明,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林志強,市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曾國容就“圓山計劃”的具體內容進行介紹并回答記者提問,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陳惠貞主持發布會。
據了解,2023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要求“在福建全域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漳州作為閩南文化重要發祥地、臺胞主要祖籍地和臺商投資密集區,充分發揮祖地優勢先行先試,依托名中藥漳州片仔癀和優質的醫療康養資源,于2024年4月28日正式印發《漳州市實施“名醫入漳”推動海峽兩岸中醫藥融合發展行動方案(試行)》,采取引名醫帶人流聚人氣、培育壯大醫療醫藥醫養醫旅產業等多方舉措,在中醫藥康養領域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圓山計劃”名稱緣何而來?據介紹,漳州有圓山,臺灣也有圓山,漳臺本是同根同源,血同脈、文同緣、地相近、人相親、音相同,因此漳州市政府將此行動方案簡稱為“圓山計劃”。“圓山計劃”的主要內容為實施“名醫入漳”“名院駐漳”“名藥興漳”“名企進漳”“名品聚漳”等五大工程。五大工程的關鍵在于“名醫入漳”工程,核心在引名醫,重點是興產業,實現“名醫帶產業、產業引名醫”,將主要建設“五個基地”和“一個目的地”,即建設海峽兩岸中醫藥人才交流培訓基地、名醫名師聚集地與“師帶徒”傳承基地、中醫名藥名方與科研成果轉化基地、生物制藥基地、中藥材交易基地,以及醫療醫養醫旅目的地。
根據“圓山計劃”,力爭到2025年,全市有100家名醫館(國藥堂)開館運營,聚集名醫150名以上,每年到漳州醫療醫養醫旅人數達到40萬人次以上,全市中醫藥產業年產值突破200億元規模。到2035年,全市預期布局500家名醫館(國藥堂),聚集名醫700名以上,中醫藥產業年產值達到500億元規模。未來,漳州將通過10年時間,將漳州打造成中國南方醫療醫藥醫養醫旅名城。
發布會上,與會記者代表聚焦“圓山計劃”具體要求、獎補政策、管理辦法、招商安排等內容踴躍提問。有關部門負責人根據各自負責領域的具體情況,逐一答記者問。(記者 楊婉真 林昕蓉)
責任編輯:唐秀敏
- 送健康服務進村 龍海市推行農村互聯網體檢2016-11-09
- 農村淘寶“送健康服務進村”在福建啟動2016-11-08
- 讓人民享有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務2016-08-24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刷新“進度條” 漳州向著“地鐵時代”邁進2024-05-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