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農業農村廳推介發布了2024年度福建省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全省4項漁業主推技術入選,其中由漳州申報的《海水池塘多營養層次生態健康養殖技術》和《稻蛙(虎紋蛙)綜合種養技術》入選“健康養殖類”主推技術。
海水池塘多營養層次生態健康養殖技術是利用蝦、魚、貝等不同的棲息水層和食性等生物學習性互補特點,通過直接混養、間接混養和池塘半內循環等模式,合理搭配不同生物品種及數量比例,在不增加投餌的情況下實現增產增收,改善養殖水質的同時有效減少了尾水或營養鹽的排放量。與此同時,通過魚類攝食病蝦、死蝦,從而降低病害的傳播,減少或避免用藥,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實現高產穩產。據統計,在不增加主養品種投飼量情況下,直接混養模式可實現每畝增加河豚、鯛科等魚類產量100多斤,每畝增加花蛤、美洲簾蛤等貝類產量約1000斤;間接混養模式可實現每畝增產花蛤、美洲簾蛤等貝類2000多斤;池塘半內循環模式可減少養殖排水量50%以上,縊蟶等貝類平均畝產增加約600斤。
稻蛙(虎紋蛙)綜合種養技術是采用虎紋蛙與水稻種養殖有機結合的種養殖模式,是一種稻田生態綜合種養殖技術。稻田中套養虎紋蛙,水稻生產過程中不使用農藥和化肥,以蛙的排泄物為養料成長,同時蛙類為水稻清除蟲害,充分發揮了物種間互利共生的作用,生產出綠色有機水稻和水產品。平均一畝地中,每季水稻田可投養8000只蛙,其中早季水稻及下一季的再生稻,兩季畝共可收稻米產量約700斤;可出售虎紋蛙4500斤,一年兩茬,經濟效益可觀,大大增加了養殖戶經濟收入。
先進技術賦能漁業生產,是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近年來,漳州秉持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探索漁業生態健康養殖技術,因地制宜推廣技術模式,實施“藍色糧倉”工程,推動形成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生態良好的現代漁業發展格局。(閩南日報記者 蔡楠楠)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漳州高溫相伴陣雨來擾 提前安排好出行2024-06-19
- 漳州市首例生育津貼“免申即享”結算完成2024-06-17
- 今年漳州12萬余名考生參加中考2024-06-14
- 兩岸人才同“粽”融合過端午2024-06-07
- 漳州擬于6月25日拍賣中心城區3幅地塊2024-06-06
- 高考期間 漳州考生憑準考證可免費乘坐公交車2024-06-06
- 漳州食品企業的“圈粉”大作戰2024-06-06
- 漳州新增一家省級水產良種場 總數量居全省第一2024-06-05
- 第六屆森交會漳州斬獲9個金獎2024-06-05
- 漳州市新增一家省級水產良種場2024-06-05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第六屆“保生聚同心,情系兩岸緣”漳臺保生文2024-06-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