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東南花都花博園繁花似錦、活動連連、客似云來。12月20日至23日,2024年海峽兩岸現代農業博覽會·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在東南花都舉辦,期間共有來自兩岸的700多家企業參展,累計接待觀展游客超過24萬人次。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博覽會是全市第一個通過購買海洋漁業碳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大型展會。
所謂展會“碳中和”,即通過前期實施減排措施后,再對展會舉辦過程中的碳排放量進行核算,以購買“自愿減排量”的方式,達到二氧化碳排放“收支相抵”的目標。展會期間,東南花都有限公司通過向福建漳龍碳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認購源自漳州沿海海洋漁業貝藻類的約241噸海洋碳匯,抵消了展會預計產生的240余噸溫室氣體排放,成功實現零碳辦會。
海洋碳匯(又稱“藍碳”)指海洋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用各種方式將其固定在海洋中的過程、活動和機制。據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介紹,漳州是全國首個完成全市海水養殖碳匯核算的地級市,全市具有碳匯功能的貝類(牡蠣、花蛤等)、藻類(海帶、江蘺等)養殖總面積超過2萬公頃,年產量超過100萬噸,養殖過程中可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形成豐富的海洋碳匯資源。2023年以來,我市在全國率先創新“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國企授權、統一開發”的漁業碳匯開發模式,印發實施《漳州市開展海水貝藻類養殖碳匯核算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明確漁業碳匯歸政府所有,并以與國有企業、沿海縣區政府簽訂合作協議的方式,授權市屬國企福建漳龍碳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對全市漁業碳匯資源進行集約化、規模化、規范化的開發利用。
“有關部門組織專家評審建立了碳匯產品定價機制,指導我們建立了全市漁業碳匯資源庫,推動碳匯產品核算、交易、核銷等數據可追溯管理,創新打造出一套漁業碳匯權屬、核算、核證、定價、交易、核銷、數字、金融規范樣板。”福建漳龍碳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王權說。2024年以來,全市完成海洋碳匯交易28筆、核銷海洋碳匯18295噸。(記者蔡楠楠)
責任編輯:唐秀敏
- 福州一批海洋漁業重點項目集中簽約 總金額達220.91億元2024-06-01
- 福建大力推進深遠海養殖的探索實踐 漁業保險隨之走向深海2023-06-03
- 農業農村部部署全面加強海洋漁業安全生產工作2023-05-24
- 連江發布全國首個海洋漁業碳匯建設體系2022-10-11
- 連江發布海洋漁業碳匯建設體系 賦能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2022-09-29
- 印尼海洋漁業中心首個基地投產2022-06-24
- 連江探索海洋漁業碳匯 全國首宗交易落地2022-01-12
- 全國首宗海洋漁業碳匯交易成果在連江正式發布2022-01-12
- 泉州市海洋漁業保險將增設市級財政補貼2021-11-12
- 福建三部門部署開展海洋漁業嚴防疫情海上輸入專項行動2021-08-05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連接廈漳 漳州這條高速匝道保通線通車2024-12-2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