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市住建局獲悉,2024年我市共使用預拌混凝土1009.68萬噸、預拌砂漿24.6萬噸。這些用量,可折合成散裝水泥340.57萬噸。這意味著可減少向大氣排放粉塵16.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67萬噸,實現綜合經濟效益達2.19億元。若按照一棵樹一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8千克計算,相當于種植了1148萬棵樹。
“散裝水泥是相對袋裝水泥而言的,從工廠生產出來后直接通過散裝罐車運輸到中轉站或用戶手中的水泥就是散裝水泥。”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用傳統塑料編織袋包裝水泥,每萬噸袋裝水泥需要包裝袋20萬只,這些包裝袋需要由45噸石油提煉塑料而成,還要消耗煤炭、電、水等資源。同時袋裝水泥在運輸、儲存、使用等環節極易破損撒漏,損耗率約為4.5%,不僅浪費能源,還會增加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排放。而散裝水泥在生產、運輸、使用等環節均處于密封環境下作業,并采用可重復使用的專用容器、專用運輸工具代替一次性水泥包裝袋,不僅節約包裝材料、避免運輸途中水泥破損或變質,還能減少環境污染和能源損耗。
值得一提的是,漳州散裝水泥生產各環節全部使用機械化、自動化操作,與傳統袋裝水泥的作業環境相比,不僅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降低作業環境粉塵污染,在施工中還能有效避免工地揚塵污染,助力提升空氣質量。
此外,散裝水泥的集中使用還促進了工廠化方式生產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等新興行業的產生。新型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采用計算機程序控制成分配比,形成了一套可追溯的質量保證體系,避免了現場攪拌過程中受人為因素影響造成的建筑質量隱患,保證了建筑物質量安全。用散裝水泥集中攪拌的商品混凝土建筑工程項目被譽為“放心工程”。
為保障我市散裝水泥行業健康發展,市住建局積極采取“雙向延伸、雙向聯動”工作方式,加強預拌混凝土行業質量監督抽查抽測工作,并以“四不兩直”方式直達預拌混凝土企業生產現場,從混凝土質量安全管理、資質動態核查等七個方面加強監管,防止不合格的預拌混凝土使用到建筑工程,確保全市建筑工程質量。同時,我市禁止薌城區、龍文區、高新區、長泰區、龍海區等規劃建成區新開工建設工程項目現場攪拌砂漿,鼓勵工程建設項目使用通過綠色建材產品認證的預拌砂漿;今年12月31日起,全市將全面禁止建筑施工現場攪拌砂漿(搶險救災工程、農村村民住房建設、家裝等小型建設工程除外),要求建筑砂漿采用預拌砂漿,進一步促進城市散裝水泥的集中化使用,提高建設工程質量和效益。
下一步,市住建局將繼續堅持問題導向,積極落實行業監管責任,并加快推動行業標準化建設和專業人才培育,凝聚合力促進漳州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記者 蔡柳楠 通訊員 王彥)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漳州東山西門兜陸島交通碼頭建成2025-02-20
- 因為漢服,愛情跨越海峽2025-02-19
- 193個臺灣蝴蝶蘭新品種福建漳州亮相2025-02-19
- 這些臺灣知名企業,齊聚漳州!2025-02-19
- 超萬億 漳州確定882個市級重點項目2025-02-18
- 臺灣企業家用“快門”點贊“文化名城”2025-02-18
- 漳州水仙花在時光中再次綻放2025-02-17
- 讓世界嘗到“漳州味”2025-02-15
- 漳州“返校定制專車”預訂火爆2025-02-14
- 漳州全市重點項目規模工業企業100%復工2025-02-13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漳州臺商投資區:畝均論英雄 寸土生寸金2025-02-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