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地調隊專家、壽寧縣國土資源局、大安鄉黨委、政府召集相關部門人員召開座談會,圍繞壽寧縣古銀硐申報國家級地質公園征求意見。與會人員就礦業蹤跡、環境條件、開發利用等方面發表意見和建議,這標志著壽寧縣申報國家地質公園項目已全面啟動。
據了解,座談會上,省地調隊專家認為,壽寧具備申報國家地質公園的條件,目前要全力做好當年官臺山采銀的冶煉遺跡(冶煉殘渣、炭窯)、礦業活動的日常生活工具,在洞、渣、工具、石磨等方面尋找收集,當地群眾須全力提供線索,配合做好遺跡的尋找工作。
壽寧古銀硐大部分在大安鄉境內的溪乾、炭山、炭岔頭一帶,據初步探測,目前已發現130多個。史料記載,明永樂年間,官臺山大寶坑銀場是閩浙四大銀場之一,明代朝廷曾派有太監充當“礦監稅吏”,后人把太監的駐地稱為“太監府”,遺跡在大安鄉溪乾村。官臺山地勢險要,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農民周叔光(浙江麗水人)、王均亮(政和人)即在官臺山舉旗起義,后受招撫。明景泰年間,浙江麗水人鄭懷茂為首聚眾2000余人,占據官臺山寨烏峰洞武裝采銀。景泰六年(1455年)閩浙都御使劉廣衡檄同福建按察副使沈訥,率兵進駐“征剿”,并于端午節前一日攻占官臺山寨。劉廣衡、沈訥以官臺山據險阻要隘,深恐礦工武裝“時或竊發,為久遠計,莫若立縣以統治之”報請朝廷設縣,同年8月,明政府同意呈報奏折,劃出建寧府政和南里、北里、東里十至十五都,福寧府福安平溪里十一至十四都成立了壽寧縣。縣治楊梅村(今縣城所在地),隸屬建寧府。
目前,該縣將發動群眾與社會各界的熱心人士,集思廣益,鄉里即將成立探險隊,配齊設備,全副武裝探險。此外,還成立收集隊,將已發現的文物進行收集。(記者 吳寧寧 通訊員 吳通華 文/圖)
責任編輯:鄭梅欽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省道304線蕉城區金涵鄉 滿載掛車側翻 板材撒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