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英雄的家被燒毀,遺址現在還保留著
施膿祿的孫子劉成何,在祖屋門口留影
“九家保”紀念碑
開欄語 又到火紅的7月,我們迎來黨的95華誕;回望光輝歷程,我們總能感受信念的力量。
福建,曾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根據地之一。從創建蘇區到迎接解放,八閩兒女浴血奮斗、前赴后繼,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15萬英烈,2000多處遺址是無聲的豐碑、永恒的見證。
在建黨95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的時候,海都報人帶著感動和思考出發,赴八閩多地,尋訪“紅色印記”,再現可歌可泣的壯舉,銘記為理想獻身的英雄。
那些難忘的故事,那些不屈的身影,今天,依然激勵著我們為建設新福建而拼搏!
海都記者 周德慶 文/圖
關注理由 寧德福安“九家保”,不是一個地名,而是一個歷史事件,一個9戶村民用全家性命和財產保護共產黨人的悲壯故事。
1933年10月的一天,中共閩東地下黨領導人馬立峰、葉飛、詹如柏、施霖等7人,在福安松羅鄉南溪村召開秘密會議時,被當地大刀會匪徒所捉。在7人的真實身份未暴露前,南溪村的貧苦農婦施膿祿和其他8位村民,以“九戶人的身家性命”加500塊大洋為擔保,將他們營救出。
7人脫險后,匪徒察覺出真相,南溪村遭到最兇狠的報復,一時間血流成河,9戶農屋被焚毀,年僅30歲、身懷六甲的施膿祿被劊子手殘忍肢解,受牽連的23位村民也被殘酷殺害。
83年過去了,海都記者重訪南溪村。烈士的后人,講述那段義薄云天的往事;被焚毀農屋的殘垣,見證著老百姓與共產黨人血濃于水的深情;“九家保”紀念碑,更是聳立在閩東大地上的“紅色地標”,讓我們永遠銘記老區人民的豐功偉績。
烈士后代:祖母是一個堅強的女人
54歲的南溪村茶農劉成何心里一直很愧疚,關于祖母施膿祿的事情,他知道的太少。他既不識字,也不會說普通話,只是從小便聽到村民跟他說,“施膿祿是一個很堅強的女人。”
“那是要斬盡殺絕啊!大刀會的劊子手,把一大壺燒開的開水灌進施膿祿的肚子里,弄死后,砍成四截才發現她肚子里還懷了一個孩子。”同村的村民劉存金說,這個悲慘的故事,在村里流傳了半個多世紀,直到現在,村民對劊子手的殘忍仍然憤怒。
施膿祿死時,年僅30歲。為了留后,丈夫劉洋夫抱養了劉成何的父親。兩年前,劉成何從祖屋中搬到新家。祖屋有著上百年的歷史,是土木結構的兩層矮屋。村民說,這只是祖屋的廂房,主房在“九家保”事件時被焚毀。
“‘九家保’事件后,村里的青壯男子要么參加革命,要么逃到山上、外地,婦女紛紛改嫁。”劉存金說,翻閱南溪村劉氏族譜,發現1933—1938年,南溪村原本約1000人的劉氏人口銳減約一半,他的3位叔公也因參加革命,再也沒有回家。
生死大營救,9戶人家賣地賣糧籌錢擔保
1933年,閩東革命根據地正處于重要的形成階段。各地武裝暴動此起彼伏、連連告捷。農歷十月二日,中共福安縣委的一次重要秘密會議在施膿祿家中召開,閩東地下黨的領導者葉飛、馬立峰、詹如柏、施霖等7人參加。
施膿祿是馬立峰的表妹、施霖的姑姑,她家也是中心縣委秘密集會的地方。但意外的情況還是發生了,當晚,誤打誤撞的霞浦反動大刀會約30名會徒,撞開了施膿祿家的柴門,盡管她解釋葉飛是從福州來“搜山貨”的,施霖是請來“尋龍(看風水)”的,但7人還是被抓走。
閩東黨的領導人幾乎全體被捕,這對革命火種正迅猛燃燒的閩東地區的黨組織來說,幾乎是一場滅頂之災。當晚,黨組織決定在7人身份未暴露前,一天內完成營救任務。
第二天,通過親戚的關系,施膿祿和同村村民劉新貴找到了大刀會的匪首。匪首提出,要放人需要“九家連坐擔保,還要500塊大洋”,“一分都不能少,萬一放走的是共產黨頭頭呢?”
在窮鄉僻壤,500塊大洋可不是小數目。時間很緊,施膿祿、劉新貴和另幾位村民東挪西借,有的賣地,有的賣口糧,有的賣牲畜,鄉親們也是傾囊相助,再加上黨組織千方百計籌集的錢,終于湊足500塊大洋。
而更難的是要“九家擔保”,沒想到,村里的劉學清、劉老仁、謝嫩妹、劉奶連、劉長樹、劉學仁、諶榮泰等七戶主動要求當保家,加上施膿祿和劉新貴就有九家了。
看著白花花的大洋與擔保書,不知就里的匪徒終于放人。僅一天一夜,葉飛等7人安然脫險。
“事關閩東地下黨命運的生死大營救,是九家人用全部身家和性命做抵押的。”采訪中,福安市委黨史辦主任鄭明華說,這不僅是義氣,更是血濃于水的深情。
23位村民因擔保牽連,被殺害
“放跑的是閩東共黨首要分子”,很快,福安縣國民黨當局察覺了真相,立即派大量民團、大刀會匪徒殺回南溪村,挨家挨戶搜捕。
其實,這樣的后果,施膿祿早已預料。“九家擔保”后,她勸其他八戶村民逃離南溪村,也支走了丈夫劉洋夫,留下自己面對危局。施膿祿被捕后,酷刑折磨她兩天,敵人卻無法從她口中得到7位共產黨人和其他擔保戶的任何消息。最終,惱羞成怒的大刀會匪徒,失去人性地將已有身孕的施膿祿肢解成四塊,一尸兩命。
“施膿祿犧牲后,匪徒對南溪村反復搜捕,不僅9位保戶的房屋被燒毀,連借錢給他們的村民也遭到報復。”采訪中,現任村主任劉章義說,據解放后統計,包括另一位保人劉新貴在內的23位村民,因“九家保”事件牽連,被反動派殺害。
他們的舍生取義,換來了閩東革命的星火燎原。1935年2月,閩東工農兵第一次代表大會在離南溪村僅一個山頭的柏柱洋召開,并成立了閩東蘇維埃政府。
烈士故居旁,建起“九家保”紀念碑
海都記者了解到,因馬立峰、詹如柏、施霖等閩東根據地的重要創始人在1935年先后犧牲,“九家保”的故事一直只在民間流傳,直到上世紀50年代福安進行老區調查時,施膿祿等鄉親的英勇事跡才予以確認,載入黨史資料。1958年,23人全部被追認為革命烈士。施膿祿成為當地人心中的英雄,大家都稱她為“閩東的劉胡蘭”,而南溪村,更有了一個響亮的代號:九家保!
如今,南溪村在距離施膿祿故居殘屋50米處,已建造“九家保”紀念碑、紀念亭,并正在籌建紀念館。
責任編輯:鄭梅欽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省道304線蕉城區金涵鄉 滿載掛車側翻 板材撒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