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教育惠民 讓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 2018年寧德市中小學藝術節文藝匯演
2018年,全市共竣工44個教育領域補短板項目,新增學位2.74萬個;安排建設16個公辦幼兒園項目,可新增學位6030個。
通過實施初中“壯腰工程”,全市42所初中被確認為省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24所初中被確認為省義務教育(初中)教改示范校培育對象。
啟動了第二屆市中小學名師培養工程、第二屆市中學名師工作室建設工程,確認了62名教師為市中小學(幼兒園)學科教學帶頭人,確定118名教師作為市中小學青年教師培養人選。
寧德師院被確定為碩士點培育單位,并入選教育部數據中國“百校工程”首批試點院校。寧德職業技術學院通過教育部第二輪高職人才培養評估……
這些成績的背后,是我市教育部門著力補齊教育短板、推進教育均衡化發展的努力。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去年以來,我市教育部門緊緊圍繞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兩大核心任務,加快推進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深化教育改革,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通過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惠民利民舉措,為教育更好更快發展注入了動力,增強了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
持續投入
助推教育補齊短板
2018年9月3日,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二小學的新生代表升起新校園里的第一面國旗。行開筆禮、誦《弟子規》、朱砂啟智、開筆立人……師生們用極具中華傳統文化底蘊的方式慶祝學校誕生。
東僑二小項目是為優化中心城區教育布局,完善新區民生社會事業配套,緩解主城區就學壓力而實施的一項重要民生補短板工程。該校占地面積28.89畝,建筑面積為19536平方米,總投資6800萬元,設計辦學規模為30個教學班、1350個學位。從2018年1月動工到2018年8月建成,建設總工期僅為195天。
東僑二小項目書寫的“寧德速度”,是我市著力補齊教育短板、推進教育均衡化發展的一個縮影。
改善教育辦學條件是促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前提,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基礎和重點。為了讓百姓有更多教育獲得感,2017年底,我市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教育補短板項目實施的通知》,2018年度共安排教育領域補短板項目146個,其中,新改擴建中小學校80個。
去年,我市進一步整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采取創新舉措有效破解資金難題,推進了教育補短板項目的實施。市本級采取PPP模式投入9.42億元,將寧德一中新校區、寧德師院醫學院、寧德職業技術學院二期、寧德師院附小署前校區擴容項目打包運作;屏南縣采用設計、施工、采購一體化總承包的EPC建設模式引進項目設計、施工單位,建設屏南一中、國寶小學、公辦幼兒園等教育項目;福安市引入國企和民營資本參與普惠性學前教育工程包建設;霞浦縣發行地方債券資金用于教育補短板項目建設;福鼎市城投公司對接國家開發銀行貸款融資,實施中小學擴容工程包和高中提升工程包……這些創新舉措有效推進了我市教育補短板的步伐。我市還以實施教育領域補短板為契機,想方設法盤活資源、加大投入,使各地辦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學位的有效供給也得到有效保障。據統計,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市已完成年度投資25.4億元,實施補短板項目127個(其中竣工項目44個,在建項目48個,前期工作項目35個)。
改革創新
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2018年高考,我市如愿實現進位前移的目標:高考成績進入理科全省前100名、文科全省前50名的人數排名全省第五位。全市有14名學生被清華、北大及國外名校錄取,本一和本科上線人數分別比2017年增加232人和513人。
這一成績的取得,緣于我市教育部門的自我加壓。2018年以來,我市以創新促改革、抓管理,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實施《寧德市中小學教學質量提升三年 (2016─2018年)行動計劃》,制定出臺寧德市小學、初中、高中教學質量監測與評價辦法,逐步完善全鏈條、全方位、全過程的基礎教育質量監測體系,構建起“看起點、比進步、論貢獻”的評價體系。
——全市建立了24個中學名師工作室、14個高中優質學科基地校、11個高中課改基地校、6個高中教研片區,合力推進教研教改和資源開發共享。
——在市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強基礎教育內涵建設提升質量的意見》基礎上,市教育局配套制訂了9個配套子文件,著力內涵建設提升質量,為《意見》的貫徹落實提出了具體措施和辦法。
——部署推進高考綜合改革,積極實施高中新課程改革,開展兩輪高中畢業班教學視導和多項新高考相關工作培訓,提升應對新高考綜合管理能力。
一項項扎實有效的舉措,為我市書寫教育“奮進篇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提升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市教育部門還不斷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度融合,以此促進教育均衡化、現代化發展。
在寧德十中,老師可以在觸屏屏幕上對當天課程內容進行批注。在該校,教育信息化建設不僅體現在教室電子觸摸屏的普及上,閱卷系統還能收集學生考試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形成“電子版”錯題集,讓學生告別題海戰術,而授課老師也能夠通過數據掌握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從而開展精準教學。
據了解,去年以來,經過市、縣、校三級的共同努力,全市215所學校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大力推進教育大數據的應用,并確定31所學校作為數字(智慧)校園試點基地學校。在全市學前、小學、初中、高中四個學段成立了5個信息化教學領銜名師工作室,開展了名師工作室與6個省級重點扶貧縣結對幫扶“送培送教”的活動,有效發揮名優教師示范引領輻射作用,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了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
精準幫扶
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走進福安甘棠鄉中心小學,展現在眼前的是寬闊、齊整的標準化運動場,塑膠環形跑道、籃球場、乒乓球桌等……這些無不體現著實施“全面改薄”(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計劃給我市教育帶來的“紅利”。
扶貧先扶智,發展教育是消除貧困的關鍵。
近年來,我市教育部門精確瞄準教育最薄弱領域和最貧困群體,全力落實多元化的教育精準扶貧政策,逐步實現了“人人有學上、個個有技能、家家有希望”,有效阻斷了貧困的代際傳遞。
要補上落后地區的教育“短板”,改善辦學硬件條件的無疑是“先手棋”。2018年,我市教育部門抓住機遇,扎扎實實地開展“全面改薄”工作。全市五年(2014-2018年)規劃建設校舍面積34萬平方米,目前已開工項目建設面積40.8萬平方米,占規劃建設校舍總面積120%;已竣工項目面積36.3萬平方米,占五年總規劃校舍建設總面積的106.75%。截至2018年底,全市累計投入資金9.2億元,超額完成省里要求的2018年度目標任務。
“大手牽小手”,教育走向均衡。去年以來,我市進一步深化廈門、福州、泉州、莆田等對口幫扶的較發達縣(市、區)與我市6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開展“手拉手”幫扶。全市共派出630名骨干教師到鄉村中小學支教,派出91名教師到貧困縣對口幫扶。同時,全市各地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城區“小片區管理”和農村薄弱校“委托管理”的管理模式,推廣“名校辦分校、老校帶新校、強校扶弱校”等辦學模式,帶動城市新區新建學校和農村薄弱學校辦學水平實質提升。目前,全市已有361所中小學、幼兒園參與其中,有效縮小縣域、城鄉、校際的教育差距。
把更多的關懷給予貧困生,助力他們通過掌握知識改變命運。2018年,全市共發放各類助學金和補助4.71萬人9899.54萬元,其中為1.96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辦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1.41億元,總量居全省首位。同時,市本級和9個縣(市、區)還建立了學生資助“應急救助”制度,共為178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救助資金47.86萬元。
此外,我市教育部門還從吃、住、行等方面傾情關愛農村中小學生,涌現出了蕉城區“128愛心工程”、福安市“368惠生工程”、福鼎市“3296精準惠生工程”等典型做法,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寄宿生在?;緦崿F食宿全免。2018年,全市實施營養改善計劃的寄宿制學校共有182所,惠及學生超過1.41萬人。
培養專才
職業教育服務產業
在我市的機電生產企業中,不少一線工人是從寧德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的。
近年來,寧德職業技術學院建立了高端數控技術生產性實訓基地、工業機器人技術綜合應用實訓基地、高端模具加工實訓基地、電機技術創新生產性實訓基地等7個集“產、學、研、訓、賽、考”六位一體的實訓基地,并通過現代學徒制,為閩東電機電器產業轉型升級培養急需人才。
“企業需要什么人才,學校就培養什么人才。”寧德職業技術學院“學以致用”育人才,是我市職業教育全力提升服務地方發展能力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市依托職業教育聯盟,做強高職教育,做大中職教育,提升了教育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開拓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天地,職業教育發展呈現“百花齊放”的可喜局面。
為適應產業經濟發展,我市建立職業院校專業設置動態調整機制,對接服務我市鋰電新能源、不銹鋼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銅材料等四大主導產業和傳統電機產業。2018年又增設新能源汽車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有色金屬冶煉、新能源汽車制造與裝配、汽車電子信息技術等專業。目前,全市13所職業院校共與127家企業(單位)開展校企合作,開設上汽集團汽修專業冠名班等企業冠名班、訂單班30個,10所職業院校“引企入校”聯姻19家企業,3所職業院校到6家企業(單位)“入企辦學”。
各職業院校還不斷加快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大力推進“招工即招生”的“二元制”和“招生即招工”的現代學徒制辦學模式。寧德職業技術學院5個專業被確定為省“二元制”人才培養改革試點項目,共與12家企業開展聯合辦學;5所職業學校6個專業被確認為省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
與此同時,各職業院校的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也在加快,全市校內實訓基地(實訓室)面積就達9.39萬平方米,實訓設備總值2.15億元。
據統計,2018年,各職業院校為我市輸送畢業生2800多人,并通過開展區域內職業學歷教育、新型職業農民、勞動力轉移、扶貧、電商等社會培訓,為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鄉村振興戰略”發揮了巨大推動作用。
□ 本版組稿 圖片均由市教育局提供
凝心聚力謀發展,砥礪奮進譜新篇。新一年,我市教育部門將認真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抓好校園足球、書香墨香、語言文字等特色品牌建設,持續加強學生德育工作;持續抓好校外培訓機構和無證幼兒園集中整治工作;緊盯薄弱環節,對接社會需求,加快補齊發展短板,提高公共教育服務供給能力和共享水平,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寧德法院3月集中宣判黑惡勢力犯罪案件10件38人2019-03-29
- 寧德加快實現貧困人員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應保盡保2019-03-29
- 寧德市86家企事業單位接受公眾環保監督2019-03-29
- 1~2月寧德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百億元2019-03-29
- 寧德中心城區飲用水源地應急預案通過專家評審2019-03-29
- 寧德處在“大有可為、大有作為”機遇期2019-03-27
- 1至2月寧德市鋰電新能源產業產值約70億元2019-03-26
- 寧德市場監管局出臺十條意見規范直銷經營2019-03-26
- 寧德市出臺2019年產業項目招商方案2019-03-26
- 重磅!寧德出臺鼓勵和規范“共享單車”發展暫行辦法2019-03-25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電機工人一直咳嗽 肺里洗出30多瓶“泥水”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