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福安穆云畬鄉: “桃花源”里的美麗崛起
5月12日周末,雖然最美的桃花季已過,但在福安“桃花村”——穆云畬鄉虎頭村,踏青休閑的游客依然不少。沿著溪畔的步行道,走進毗鄰的“中國最美葡萄溝”溪塔村,同樣游客三五成群、笑語歡聲。再過數月,待到刺葡萄成熟時,這里又將迎來一撥采摘休閑熱潮。
從藏在深閨的窮畬村,到鄉村旅游的網紅之地,穆云畬鄉立足特色農業、畬族文化、紅色文化,精巧經營綠水青山,農業產業與旅游產業相得益彰,一個個魅力畬村競相涌現,盡展生機活力。
穆云鄉區域面積116.8平方公里,境內擁有白云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景點九龍洞景區。依托這一景區,該鄉突出白云山大道沿線村莊“一村一品一特色”,先后建成溪塔、虎頭、南山3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以及20多個省級、福安市級美麗鄉村。為凸顯集群效應,穆云畬族鄉將生態廊道邊的南山、玉林、雙溪、黃儒、咸福、蟾溪等6個水蜜桃專業村串聯起來,打造一個宜居、宜游、宜食、宜文的“桃花源”生態旅游區,每年吸引游客70多萬人次。
從2017年起,穆云鄉還沿秀溪—下逢溪安全生態水系長達11.38公里的濱水綠道網劃定河道岸線和生態保護藍線、改良河床、恢復河灘、修復河岸,建設親水步道、親水廣場、桂林森林公園,同樣連起了一串美麗鄉村、景區景點,成為閩東北親水游線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點線面結合,一幅“點”有特色、“線”有美景的美麗鄉村畫卷在穆云畬鄉精彩鋪開。美起來,更要富起來。農旅融合,穆云鄉開啟增收生態“富礦”。
地處偏遠深山的竹州山畬村,被譽為“閩東畬族革命搖籃”。村里深度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加快“閩東畬族革命搖籃”的開發與建設,先后投入200多萬元建成老區基點村文化活動中心、革命紀念亭,融入“十里畫廊”鄉村旅游景觀帶,旅游業不斷升溫。順勢發力,村兩委發展特色農產品項目,引導村民種植水蜜桃與養殖蜜蜂,2018年村民人均收入16200多元。
科后村開發山地和荒地,種植水蜜桃樹30畝、茶樹70畝,打造規模化水蜜桃果園和茶園,村民以土地入股成為股東,村集體占股本51%,達到“農民致富、村財增收”的目標。
新時代,新作為。主動融入寧德、福安發展大格局,穆云畬族鄉持續向“精、特”轉型,走鄉村農旅文化興盛之路,打造畬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
“精”即重視傳承傳統特色文化精髓,從采摘游、聽畬歌、農家樂等粗放型農旅融合,向做精畬族文化、桃文化、刺葡萄文化,做深農業和休閑旅游、民俗文化的融合方向轉型。近幾年,穆云鄉已成功舉辦畬鄉桃花節、刺葡萄采摘節,賞最美桃花、游中國最美葡萄溝,品鮮果佳釀、體驗畬歌畬舞,讓畬鄉煥發新的獨特魅力。
“特”即打造地域特色旅游品牌,從“一村一韻”轉向文化特點鮮明和主導產業突出的文旅融合。“桃花源里”—虎頭、“最美葡萄溝”—溪塔、“廊橋人家”—玉林、“最美休閑漁村”—下逢、南山露營地、咸福民宿、蟾溪青年客棧等一批特色農旅基地接連打響品牌,逐漸成為具有知名度的“網紅”。
鄉村農旅文化的興盛,又推動了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虎頭水蜜桃、溪塔刺葡萄、高嶺大白茶、雙溪嫩姜、留洋高山茶葉、隆坪無公害茶葉等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種植,“溪塔刺葡萄”“虎頭水蜜桃”“留洋粉扣”“桂林烤肉”等農產品品牌名聲在外,供不應求。
今年春,穆云畬鄉再發力:全面推進穆陽溪谷·中國農業公園、虎頭溪塔國家特色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加快構建“一心一帶一廊一環”空間布局,讓“美麗鄉村+全域旅游”的發展腳步更加堅實。
責任編輯:黃仙妹
- 男青年互聯網上有償發帖刪帖 涉嫌非法經營罪在福安落網2019-05-14
- 福安船企建造的4000馬力消拖兩用全回轉拖輪順利下水2019-05-13
- 福安賽岐大橋交通大堵塞!清晨上班高峰期,貨車與三輪摩托相撞2019-05-13
- 福安穆云畬鄉:“田園黨建”有溫度 巧解鄉村千千結2019-05-06
- 福安一男子酒駕拒查 高速公路上瘋狂逆行16公里2019-04-28
- 福安:18個招商引資項目簽約 總投資49.95億元2019-04-10
- 吸納100多名殘疾人就業 福安這家企業18年如一日2019-04-09
- 福安一市民家中6萬余元財物被盜 警方14小時破案2019-04-03
- 福安畬鄉辦“桃花節” 萬畝桃花爭艷醉游人2019-03-29
- 福安虎頭:桃花競相綻放 游客紛至沓來2019-03-26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蕉城畬醫藍德水——年已七旬情不改 傳承“非2019-05-1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