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聚起“才”氣 迸發活力
海峽網7月10日訊 (閩東日報記者 王志凌)7月7日,剛從深圳走訪新老客戶歸來,福鼎市赤溪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杜贏又忙開了——趕制茶葉訂單。
杜贏回到家鄉磻溪鎮赤溪村創業已有6個年頭,去年企業茶葉銷售額超過300萬元,今年有望再次增長。而他也從當年的返鄉創業大學生成長為小有名氣的“茶老板”,同時擔任村黨總支委員兼農業產業支部書記,盡顯帶頭效應。
回望成“才”之路,杜贏坦言,這離不開各級政府部門的扶持和培育。就在一周前,他剛參加了市工信局舉辦的寧德市企業管理創新研修班,走進清華大學深造一周。而此前連續四年,他還被推薦參加了在廈門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的研修。
“每次去學習都有收獲,對自己的創業很有啟發。今后我會繼續在創新創業中增長智慧才干,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杜贏說。
鄉村振興,人才的支撐不可或缺。為此,寧德明確要強化引智聚才,扎實推進人才振興,并制定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科技特派員制度、基層緊缺人才補充計劃、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師帶徒”引鳳還巢計劃、新型職業農民激勵計劃、支持青年人才返鄉創新創業等一系列舉措,突出人才隊伍培育,匯聚鄉村振興力量。
其中,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分重點、分類型、分層次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從2019年起,五年計劃培訓新型職業農民20000人以上;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專科學歷教育,進行農業職業技能培訓,五年計劃培育1000人左右;積極培育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電子商務人才、鄉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遺傳人等農村實用人才,每年培訓10000人左右。今年,寧德還專門出臺鄉村振興重點特色產業人才保障專項規劃,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創新和完善鄉村重點特色產業人才引進、培育、評價、激勵政策機制,為鄉村振興聚良才。
既就地孵化本土人才,也“筑巢”引進外來人才。在屏南,當地還立足豐富的傳統村落資源,闖出了“創新機制,引進高人;創建平臺,引來新人;創造條件,引回親人”的“三創三引”鄉村文創人才體系建設之路。林正碌、程美信、張勇、馬惠東、陳子勁等一批專家團隊“駐創”屏南,從漈下、雙溪,到廈地、前洋、棠口、龍潭片區,引領活化一個個傳統村落成為人們向往的安居創業之所,“文創+供給側改革”“文創+精準扶貧”“文創+全域旅游”“文創+古村復興”“文創+傳統產業融合”格局逐步形成,高效生態農業、休閑農業、文化旅游、旅居養生、農村電商等新業態逐步顯現。同時,引發了在外村民和大學生的返鄉熱潮,他們或出租閑置院落,或成為文創項目員工,自營餐飲、民宿、傳統手工藝等業態也迅猛發展,為屏南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一批“候鳥人才”也在閩東鄉村落地。去年7月,福鼎市政府“牽手”清華大學學生鄉村振興工作室,在崳山鎮東角村建設福鼎市鄉村振興工作站,這也是清華大學學生鄉村振興工作室在全國建設的首批站點之一。此后,該工作站的一期工程——崳山鎮鄉村振興大禮堂項目啟動實施。福鼎市政府和清華大學師生團隊歷時9個月,秉承“修舊如舊”理念,將原本廢棄的魚露倉庫改造成集群眾觀看電影、圖書閱覽、遠程教育和會議培訓于一體的綜合性場所,成為當地群眾和游客的“打卡”之地。為表彰清華大學師生團隊對該市鄉村振興工作站的貢獻,福鼎市委組織部還為他們頒發“候鳥人才證”,見證這段“良緣”。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全力服務創造中鋁建設 “寧德速度”2019-07-10
- 寧德市舉辦黨委改革財經系統綜合業務培訓班2019-07-10
- 寧德市開展水利工程建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2019-07-10
- 寧德市防指啟動防暴雨Ⅳ級應急響應 又一輪較強降水來襲2019-07-09
- 寧德蕉城啟動“英雄烈士公益保護點”工作機制2019-07-09
- 動真格!寧德對違反限行超標電動車開出首張罰單2019-07-09
- 寧德市累計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52861套2019-07-09
- 寧德市出臺打造國內一流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2019-07-09
- “閩茶海絲行”行出新高度 簽約合同總金額同比增13.7%2019-07-08
- 寧德青少年書法傳孝廉 隔空“表白”感恩父母2019-07-08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福鼎女子進山采茶失聯 警民連夜冒雨搜救2019-07-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