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寧德7月1日電 (記者 呂巧琴 葉茂)車下高速,福建福鼎市硤門畬族鄉柏洋村即在眼前。走進依山傍海的柏洋村,街道筆直寬敞、小洋樓連片,公園、敬老院、文化活動中心等一應俱全,伴著綠樹鮮花,儼然一幅美麗鄉村的畫卷。
67歲的村民雷增喜,就居住在街邊拐角的四層樓房內。“生活一年比一年好。”雷增喜近日如是對中新網記者說。
然而,在1993年,柏洋村70%以上的村民還分散居住在環境惡劣的21個偏遠自然村,住的是茅草房、木瓦屋,農民人均年純收入不足200元(人民幣,下同),村財負債高達43萬元,是一個典型的偏遠貧困村。
回憶起過去的日子,雷增喜感嘆稱,真的很苦,山上住的是草棚,臺風一來就有倒塌的危險,連吃頓地瓜米都是奢侈。
“每次回家看到村里的狀況,心里很不是滋味。”1994年,在外經商的王周齊回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現任村黨委書記),將10萬元積蓄無息借給村里,將茶果廠等村辦企業轉讓經營或租賃承包,三年間清掉了村里的43萬元債務,并引導村民發展種植業、水產業等。
福(州)寧(德)高速公路、福(州)溫(州)鐵路的建設,讓柏洋村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王周齊說,“山海并進”也要“工業強村”。
2000年提出建設柏洋工業小區的設想后,王周齊一次又一次北上江浙、南下廣州招商引資。如今,柏洋工業小區已從原來的150畝高速公路棄渣地擴大到500畝,吸引8家企業落戶,年產值達22億元,1300多名村民家門口實現轉崗就業。
王周齊說,有的成為個體工商戶、專業戶和民營企業主,有的成為企業股東,促進了農民變工人、農民變商人、農民變股東的三大轉變。
“樂業”的同時,柏洋村大力推動“安居”工程。2002年以來,福鼎市整村推進實施“造福工程”,21個偏遠自然村的村民們陸續搬遷至永和新村,住進了公寓,徹底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政策好,當時的宅基地還是免費的。”雷增喜告訴記者,現在一家人種了十多畝的水果和茶葉,一年收入有十幾萬元。
新村的建設,也吸引外出村民紛紛回鄉創業。44歲的村民王紹訪,此前在外打工,2004年回村經營紫菜加工作坊,2015年與10余戶村民共同投資建設加工廠,2019年產值達1000多萬元,帶動100多名村民就業。
“加上種植的茶葉和水果,每年收入有五六十萬元。”王紹訪稱,今后將著重于加工廠的精細化管理、品牌化發展,進一步提升產值和收入。
從傳統經濟,到工業強村,柏洋村又立足村域廣、山地面積大的資源優勢,因地制宜著力打造山上生態農業觀光區。
該村圍繞田頭水果采摘園建設,東魁楊梅、甌柑、平和蜜柚等一批特色農業已初具規模;同時,集林下經濟、休閑旅游觀光為一體的金山農耕文化田園綜合體,正加緊建設,一期開發建設面積650畝,已投入資金2000余萬元。
福建閩東福耕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王祖巖稱,柏洋村山地面積大、交通便利,又靠近太姥山景區,金山農耕文化園項目發展前景良好,又可以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二十載滄桑巨變,柏洋村已是“全國小康建設明星村”“全國十佳魅力鄉村”“全國美麗鄉村創建示范點”。數據顯示,2019年該村實現社會生產總值24億元,村集體經濟收入725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76元。
當下,柏洋村又有了新的目標:“十三五規劃”末實現“三三一”工程,即到2020年實現社會生產總值達30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000萬元;和“兩區兩園”,即柏洋片工業小區、永和新村片寧德核電服務區、金山片農耕文化觀光園、田頭片水果采摘園。
“鄉村振興關鍵在于產業振興,增加農民收入。”王周齊表示,將建設好“兩區兩園”,全面建成“黨建強、產業旺、村民富、村莊美、文化興、鄰里和”的新時代產村融合小康建設示范村。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建遭遇持續高溫天 無人機作業防蟲害2020-07-01
- 福建今起公布每日水質排名 福州13個站點水質隨時可查2020-07-01
- 6月30日福建無新增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癥狀感染者2020-07-01
- 今天起,省外抓拍違章可跨省繳納罰款并獲取電子票據2020-07-01
- 福建省49個縣(市)平均氣溫破本站歷史同期記錄2020-07-01
- 福建人記得定鬧鐘!今天起8點、12點!搶消費券!連發17天!一共100億!2020-07-01
- 福建:旅游+扶貧,打造“向往的生活”2020-07-01
- 疫情下福建跨境電商逆勢增長 為外貿發展注入新動能2020-07-01
- 山海攜手 圓夢小康——記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2020-07-01
- 于偉國: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當好督察整改“施工隊長”2020-07-01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央視播出周寧紀錄片 引發眾多網友驚嘆和贊美2020-07-0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