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單志強 范陳春 通訊員 陳麗彬 劉桂垚)上半年,寧德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居全省第一位、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幅居全省第二位。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背后,凝結著當地干群的拼與干。
念好“山海經”,閩東謀振興。習近平總書記給壽寧縣下黨鄉的鄉親們回信一年來,當地抓住難得機遇,激發內生動力,贏得發展新優勢,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寫在閩東大地上的‘擺脫貧困’四個大字,突出精準施策,強化攻堅拔寨,去年底順利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和貧困村全部退出。在此基礎上,今年我們重點關注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和脫貧不穩定對象,精準幫助解決貧困戶就業難、農產品滯銷難等問題,確保與全國、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寧德市委書記郭錫文說。
產業優,鄉村振興有底氣
農業強,產業必須強。
7日,柘榮縣東源鄉鐵場村第一書記、融盛辣椒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曾巖招正忙著收辣椒。
借力精準扶貧東風,鐵場村推行“支部+N”新模式,促進村企融合、聯動發展,全村逾七成人口從事辣椒相關產業,年種植辣椒近600畝,戶均增收上萬元。
“村里通過實施山壟田改造,育苗330多萬株,輻射周邊鄉鎮和外縣村民種植辣椒5500多畝,帶動全域農業大發展。”曾巖招說,今年辣椒價格、產量和往年差不多,又是一個豐收年。
在數十公里外的福安市賽岐鎮象環村葡萄園,前來收購的客商和體驗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
“每天有上萬公斤葡萄通過冷鏈物流或快遞專線源源不斷銷往省內外市場,24小時就可從枝頭直達舌頭。”賽岐鎮黨委書記蔡龍玉說。
陸上瓜蔬飄香,海上魚蝦正歡。
連日來,霞浦縣鹽田鄉滸嶼村村民全面采收海蟶,滿臉喜悅。村主任王乃連告訴記者,今年全村養殖海蟶超過4000畝,預計總產值有4000多萬元。
不同的農業產業,相同的增收喜悅。閩東各地正以“一村一品”推進脫貧攻堅,通過選準產業、精心培育、擴大規模、提升品質,讓農民捧起“金飯碗”、揣上“金腰帶”,鋪就紅火增收路。
“堅持產業優先發展,點燃鄉村振興新引擎。”寧德市主要領導表示,全市堅持把產業振興擺在突出位置,按照“五化”思路,構建起“一縣一業”的農業特色產業格局。特別是針對306個產業薄弱村,采取點對點、常態化幫扶,幫助理清思路、找準路子,使每個村都有各自的特色產業。
文化興,鄉村振興有活力
文化興,鄉村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尚未晾干的顏料,帶著水汽的畫筆,無一不透露著使用者剛剛離開的印記。記者近日行走在霞浦縣松山街道長沙村,被透著濃厚生活氣息的農民油畫作品所震撼。
“鄉親們創作的油畫作品不能完全從專業的角度欣賞,只要看到就足夠讓人感動。”鄒光平是山東師范大學美術教師,退休后常駐長沙村開展農民油畫公益教學。
“放下鋤頭、拿起筆頭、畫出彩頭、掙得票頭。”長沙村因地制宜探索出“文旅+文藝+文創”發展模式,農民油畫創作逐漸成為村里的響亮招牌。
鄉村“文化+”,農民當畫家。據長沙村黨支部書記俞云燦介紹,村里將不斷吸納文化人才和資源入駐,升級配套設施,努力打造文創一條街。
學習回信精神、弘揚“閩東之光”、筑牢鄉村之魂,屏南成功探索出文創興村新路子,福鼎以“白茶+文化”激活鄉村發展潛力,福安依托古村資源打造“數字+文創”……
寧德市正以實施“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興業”三大工程來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各地因地制宜,敢闖敢試,塑造出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品牌,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能。
“我們積極落實‘十百千萬’創建目標,通過整合資源、串點聯線,明確全市10條重點文化帶范圍、創建內容和時間節點;梳理出129個村列入鄉村文化振興示范村建設點;實施鄉村文化振興‘百鎮千隊萬人’計劃,要求在鄉村每100人至少培育1名文化骨干,目前全市已確定451支鄉村文化隊伍、2656名鄉村文化骨干。”寧德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說。
人才旺,鄉村振興有力量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
蕉城區九都鎮九仙村原本由半山腰上的7個村落組成,后因泥石流災害進行易地搬遷。因衢寧鐵路及火車站建設需要,現在又迎來一次規模搬遷新建的機會。
“大家抓緊新村裝修,加快推進站口經濟規劃……”眼下,孫德明正忙碌在各個項目點上。
“下一步,村里將以建設鄉村振興畬族示范村為目標,以人才振興為突破口,以產業振興為著力點,奮力推進九仙家園、產業園、觀光園、文化園和黨建園一體化發展。”他說。
孫德明是去年寧德選派的28名市級鄉村振興指導員之一,現已成為村民的貼心人。
鄉村振興指導員是寧德的一個創舉,已取得階段成效。為推動“智力”下沉,今年5月,寧德再次選派23名處級干部擔任第二批市級鄉村振興指導員。
鄉村實體經濟需要金融活水滋潤。為了更好地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今年5月,寧德選派25名金融機構科級干部到項目多、任務重的鄉鎮(街道)掛職。
農行福安市支行正科級督導員陳鈴是金融戰線的老兵,對擔任福安穆云畬族鄉黨委副書記一職信心滿滿。“虎頭村的水蜜桃和溪塔村刺葡萄,都已形成規模,我將努力摸索出一條符合當地實際的金融支持通道,幫助鄉親們擴大規模、提質增效,為發展觀光項目夯實基礎。”她說。
“截至7月底,全市已建成鄉村振興萬名專家庫,涉及衛生、教育、農業、水利等領域,實現了茶葉、水產、食用菌、水果等‘8+1’特色產業全覆蓋。”寧德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鄉村振興專家庫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使用,每年進行動態調整,為鄉村振興賦能。
責任編輯:趙睿
- 寧德開展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整治2020-08-07
- 寧德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理論宣講輕騎兵走進蘭亭社區2020-08-06
- “心連心”藝術團慰問演出及主題黨日活動在寧德舉行2020-08-05
- 寧德:嚴格值班值守 做好涉海安全管控2020-08-03
- 寧德:暢通循環,釋放澎湃動能2020-07-31
- 寧德一名“熊貓血”高齡孕婦“用自己的血救自己”2020-07-30
- 驚心!疑似綁架兒童,福建高速交警追擊攔截2020-07-30
- 寧德下黨鄉:走出了一條百姓富、生態美的脫貧發展之路2020-07-29
- 寧德:抓實信貸文化建設 打好防范金融風險攻堅戰2020-07-27
- 南平建陽區:文旅融合發展新模式助力鄉村振興2020-07-27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寧德:暢通循環,釋放澎湃動能2020-08-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