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在蕉城區八都鎮洋頭村見到,田園綜合體核心區建設項目施工已接近尾聲,6個智能鋼結構玻璃農業大棚基本建成。該項目作為融合一二三產的田園綜合體項目,也是大數據基礎積累、基礎研究、應用實踐的數字經濟項目,將為我市農業高質量發展發揮示范帶頭作用。
負責項目的寧德衛星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一峰介紹,該項目于去年6月開工,截至目前各大棚及配電房、水泵房基礎部分已經全部完工。A1、A2、B1、B2、C型棚主體鋼構已全部安裝完成,B1、B2、C型棚二層結構施工完成,配電房、水泵房主體框架施工完成。
據了解,化工產品長期被用在農業生產上,造成土壤污染、農產品污染、資源枯竭等一系列問題。對此,現代農業迫切需要精準的數據服務,以節約成本、提高效率、減少環境污染,光譜大數據技術則是解決該問題的有效途徑。田園綜合體核心區建設項目將利用高光譜成像技術采集作物生產環境、生長狀況和空間變異,并對作物苗情、病蟲害、墑情的發生趨勢進行分析、模擬等,進而形成對精準農業的決策支持系統。
陳一峰介紹:“測量作物參數的常規方法,是將樣本從農田運到實驗室,途中會對試驗樣本造成一定的損害。在我們的綜合體中進行的一項新試驗,可用軌道機器人或者無人機搭載高光譜儀,通過測定作物的反射率、透射率和吸收率來測定生長數據。”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田園綜合體的大棚內,軌道機器人可24小時采集作物的生長數據;大棚外,搭載高光譜儀的無人機將采集作物生長數據,與大棚內的作物數據進行比對分析,以掌握作物生長的不同規律。
陳一峰介紹,在面對病蟲害時,運用現代光譜大數據技術,可以克服傳統方法耗時、費力、不夠及時等弊端,具有快速、簡便、大面積、無破壞、客觀等優勢,是目前國際上采用的一種新技術手段,也是今后的一個方向。
“有了大數據技術,農業生產不再只是憑經驗、憑感覺,可以很大程度上改變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窘境,農民發展農業心中更有‘數’,進而助力增產增收。”陳一峰說,在用成像光譜技術獲取大數據后,公司將建立模型,推出精準農業決策支持系統,對作物準確地進行灌溉、施肥、噴灑農藥作業,節省成本、提高效益。2019年,寧德衛星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已獲得10本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如“植物水分含量高光譜分析軟件V1.0”和“植物葉綠素含量高光譜分析軟件V1.0”等。
市發改委數字經濟科科長甘雨介紹,目前該項目已建成一個院士工作站,并與省內外多所高校開展產學研用合作。基地將主要進行水稻、玉米、大豆、小麥四大類作物的數據模型建設,以服務于戰略性農業項目和大型種植戶。
“現在我們還只是進行小規模數據采集測試,未來我們會推動攜帶高光譜遙感設備的衛星上天,它們收集數據范圍廣、速度快、成本低,便于長期動態監測。借助衛星采集的海量數據,我們將努力提高服務能力,幫助生產更加安全健康的農產品。”陳一峰說。(閩東日報記者 張文奎 通訊員 陳奇灝)
責任編輯:趙睿
- 蕉城:傳統文化進校園 奏響“青春之歌”2020-11-09
- 寧德蕉城區虎浿鎮:特色產業興 老區鄉村旺2020-09-08
- 寧德蕉城八都:人居環境美 生態產業優2019-07-26
- 寧德蕉城區:縱深推進藻類養殖改革2019-05-24
- 寧德蕉城城區竟然藏著5個傳銷窩點 現場抓獲51人2019-05-16
- 寧德蕉城區:今年獲中央少數民族發展資金250萬元2019-03-27
- 交警提醒:元旦31個危險易堵路段要警惕2018-12-24
- 蕉城碗窯:匣盒屋里的“窯”變2018-11-09
- 福建3個陸島碼頭和廈門港海滄航道四期項目獲部補助資金2018-10-19
- 蕉城“蓮峰三村”:迎來久違的手機信號2018-08-28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寧德持續開展進口冷鏈食品安全監管2020-12-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