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寧堅持生態、產業、城鄉“三位一體”,主動融入發展大格局,——
奏響“三城”振興曲
東南網1月2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黃起青)行走在山城周寧,只見設施大棚里蝴蝶蘭競相綻放、重點項目建設快馬加鞭、城鄉融合發展邁大步,處處皆風光。
“十三五”以來,周寧縣堅持生態優先、破立并舉,引進“金娃娃”,著力補短板,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螺旋式上升。
“‘十四五’時期,縣里將立足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定位,堅持生態、產業、城鄉‘三位一體’總體布局,厚植良好生態優勢,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統籌城鄉融合發展,切實打造活力之城、實力之城和魅力之城。”周寧縣委書記袁華軍說。
治水先行,釋放生態新紅利
傍晚時分,周寧東洋溪兩岸新建的濱河景觀帶、棧橋漫步區、觀景臺成為市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
“這幾年,東洋溪不僅水清岸綠,沿岸夜景燈光的布置也讓這座城市越來越美。”帶著孩子漫步棧橋的市民陳少宇說。
生態治理,治水先行。
“十三五”期間,周寧下大力氣實施東洋溪生態治理暨景觀提升,建設賽江流域防洪二期、三期以及城區高水高排、萬里安全生態水系等重點項目,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母親河”。同時,以列入水源涵養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為契機,建立縣、鄉、村三級河長體系,全面提升全縣54條河流水質、水生態、水環境。
一組數據,可窺一斑。鋪設雨污水管網23.53公里;完成132個建制村農村改廁改水、75個建制村污水治理和68個村居河道景觀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考核成績位居寧德市首位;“廁所革命”及資源化利用模式被農業農村部等三部委聯合向全國推廣……水岸同治,一條條河流重新煥發光彩。
水清岸要綠。為進一步抓好生態綠化提質,周寧大力推進造林綠化、森林撫育、封山育林,擴大森林面積,成功創建省級生態縣、森林縣城、園林縣城。
資源變財源,美了山鄉富了民。
有了水的支撐,李墩鎮際頭村重新煥發生機,引來八方游客;禮門鄉陳峭村憑借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態,吸引了眾多游人前來賞日出、觀云海,綠水青山“流金淌銀”……
主動融入,集聚產業新動能
周寧工業基礎薄弱。為改變這一困局,當地主動融入寧德四大主導產業及環三都澳大灣區發展大格局,引進“金娃娃”,集聚發展新動能。
如今,周寧大地“臥虎藏龍”:不銹鋼深加工產業園22家企業進場施工;梨坪鑄造產業科技園加快“退城入園”;山海協作產業集中區承接山海對接地區項目落地;站前工貿科技園積極承接上汽、新能源的上下游企業,培育縣域經濟新的增長極;時代新能源下游配套的億旺宏項目落地開工。
“我們始終把產業發展擺在一個重要位置,致力搭平臺、抓招商、壯體量。經過近年的努力,山區縣也有了抽水蓄能電站、不銹鋼深加工產業園等大項目好項目,周寧抓發展促超越的底氣越來越足。”周寧縣工信局負責人李佐鍶說。
與此同時,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周寧,像抓工業一樣抓好“8+1”特色產業,闖出“高山”“高優”特色發展路子——
一朵山花分外嬌。立足高山氣候,發展培育花卉苗木企業17家,高海拔花卉苗木種植面積2500畝,年總產值超過9000萬元;
一縷茶香沁心脾。建設標準化生態茶園6460畝,茶葉品牌影響力、產業區域化和集約化水平不斷提升;
一顆佳果甜四方。定位晚熟,發展高山晚熟葡萄面積6000多畝;種植紅心火龍果、百香果、石榴、哈密瓜等近2000畝;
一棚蔬菜富農家。蔬菜種植面積約3.37萬畝,產量4.2萬噸,產值1.82億元。
西拓南承,構建城鄉新格局
仙風大道、銀屏大道等19條主次干道,構建起城區“五縱五橫”路網框架;位于李墩的不銹鋼產業園和咸村站前工貿科技園項目有序推進,逐步輻射周邊,推動周圍村落快速發展。
浦源鎮端源村村民葉海成感慨道:“不僅端源村,附近的萌源、坂頭村也都快速發展,人居環境變美,道路出行更便捷。好多年輕人回鄉發展。”
郊區變城區,鄉鎮變中心鎮,得益于周寧“西拓南承,呼應灣區”的發展思路。
囿于山城地理條件制約,周寧老縣城只有6平方公里,發展空間受到制約。近年來,隨著主導產業向山區縣布局,對城市空間提出了擴大的要求。對此,周寧高起點謀劃、科學部署,推動縣城框架擴大,促進產城融合發展提速。
山多地少,城區西擴集約用地。周寧編制了《新老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浦源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等,并多次召開專家評審會,保證規劃可行性。
規劃引領,加快推進。隨著獅浦大道、三源大道等道路竣工,貫穿新舊城區的交通大動脈打通了,發展隨之提速,棉紗紡織、大花蕙蘭等一大批企業紛紛布局新城區。
如今,縣城面積擴展到16平方公里,新城區框架全面拉開。
在城區建設中,縣里還注重布局就業門檻低、人氣商氣集聚力強的產業項目,規劃建設“返鄉人員就業創業園”,策劃實施華美達、人魚特色小鎮等一批商住文旅產業項目,布點機械五金、汽修、木材、倉儲、物流等各種小微加工企業,打造富有活力、特色的新城區。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進一步優化城鄉功能布局和空間形態,按照‘西拓南承、呼應灣區’戰略布局,向西加快新城區建設,完善生活、生產及全域旅游等功能配套,向南推進李墩、咸村等中心鎮建設,銜接環三都澳大灣區,提升寧德產業鏈項目承載能力。”袁華軍說。
責任編輯:趙睿
- 打好“四場硬戰” 福州交出脫貧攻堅精彩答卷2021-01-21
- 時政微視頻丨最牽掛的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2021-01-05
-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總書記也是拼了2021-01-04
- 追夢路上的寧德故事:穩"底子"強"里子"靚"面子"2020-12-31
- 南平:發揮“綠”優勢,小康路更寬2020-12-29
- 聯播+|總書記強調的這個重要尺度,關乎農民錢袋子2020-12-28
- 聯播+|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習近平反復強調這四個字2020-12-24
- 習近平在今年地方考察中,對脫貧攻堅作出哪些重要指示?2020-12-24
- 定格我國年度記憶 2020年度字詞揭曉2020-12-21
- 福建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研究這些方面貫徹落實舉措2020-12-15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中國扶貧第一村”赤溪村:“弱鳥先飛”,覓2021-01-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