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寧縣創新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模式,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特色產業旺 振興有力量
東南網5月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范陳春 通訊員 吳通華)連日來,在壽寧縣鳳陽鎮萬畝葡萄園里,葡萄藤綻放出嫩綠的枝條,果農們忙著修剪,一派繁忙景象。
“企業制定規章制度,合作社引領農民干,農業效益越來越好,今春全鎮又新種葡萄500多畝,葡萄種植已成為農民受益最多、效果最好、發展潛力最大的農業主導產業。”全國勞動模范、鳳陽鎮祥瑞萄葡萄種植合作社負責人繆文欽說。
壽寧縣山多地少,長期以來,小規模、零散經營一直是制約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瓶頸。近年來,壽寧全面實施“公司(協會)+合作社+農戶”運作模式,發展壯大優勢特色產業,通過引導農民種、督促農民管、幫助農民賣,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讓群眾的日子越過越甜,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2020年,壽寧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10元,同比增長7.5%。
精準施策,推動農業提質增效
去年,壽寧縣位列“中國縣域全生態百優榜”,全縣森林覆蓋率74.8%。
“山是最大特色,生態是寶貴資源,縣里集中精力做優做強‘下鄉的味道’和壽寧高山茶、生態硒鋅產業‘一品牌兩產業’。”壽寧縣委副書記雷春雄說。
這幾年,壽寧縣先后成立茶葉、葡萄、臍橙、獼猴桃四大產業協會。產業協會和農業龍頭企業制定章程,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加強對農業產業鏈的管理。
此外,當地從2018年開始創辦“鄉村課堂”,通過邀請農業專家、創業導師和鄉土人才、創業帶頭人等登臺講課、走村入戶,對農民進行面對面、手把手的技術指導,培養一批批種植高手、養殖能人、電商“大咖”等“田秀才”“土專家”,提高農民種養技術的同時,創新生產理念銷售模式,讓農產品種得好更能賣得好。
龍頭引領,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龍頭強,產業才能強。壽寧積極扶持壯大龍頭企業,讓其成為溝通農戶、打通市場、拉長產業鏈條、用活金融工具的重要推手。
“我們從土地流轉破題,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努力培優壯優。”雷春雄說。
大安鄉泮洋村經濟能人陳建華便是通過土地流轉發展壯大的。2016年,他成立壽寧縣綠安發展有限公司,在泮洋村西山流轉墾復拋荒地310畝,種植紅心、黃心、綠心獼猴桃,帶動8名困難群眾實現發展,企業也一步步壯大。
在此基礎上,他進一步帶頭成立鑫泮洋專業合作社,引導村民種植花卉、蘆筍、葡萄等,壯大產業規模,帶領群眾致富。
據統計,截至去年底,壽寧縣實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農戶數4016戶,流轉耕地面積37604畝,其中家庭承包耕地流轉入合作社面積11604畝,大量的土地流轉促進農業規模化生產經營,實現了集中連片種植和經營。
政府搭臺,推動小農戶對接大市場
為幫助農戶解決農副產品銷售難題,壽寧積極拓展延伸“下鄉的味道”品牌定位,因地制宜推出“我+1”產業扶貧計劃,共建共享“三農綜合服務平臺”,實現“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鄉”的雙向流通,推動產業脫貧,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縣里每年安排財政資金1500萬元,重點用于扶持‘一品牌兩產業’,全面提升農業生產的組織化水平,提高農產品品質。”雷春雄說。
當地政府在福州、寧德開設“下鄉的味道”銷售店,在縣里14個鄉鎮設立“下鄉的味道”服務站,以“訂單+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銷售當地農產品,解決銷售難問題。
在此基礎上,當地還以創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為契機,推出“我+1”產業扶貧計劃,采取“我+一畝菜園、一畝茶園、一畝果園……”的模式,引導企事業單位、社會力量與貧困戶實行一對一幫扶。
責任編輯:趙睿
- 壽寧:破解政府救災難題 農業巨災受損有保障2021-04-28
- 壽寧“童謠”文化園:百年古厝迎新生2021-04-21
- 壽寧國家安全日活動走進下黨鄉2021-04-16
- 壽寧下黨:“沉”入田間地頭的“背包交警”2021-04-15
- 壽寧竹管垅:追尋紅色記憶 學黨史 守初心2021-04-14
- 福州七大特色產業全產業鏈年總產值超2000億元2021-04-07
- “同心圓·下黨情”公益活動在壽寧下黨舉行2021-04-01
- 不出村就能享受 壽寧巧用普惠金融解貸難2021-03-18
- 壽寧:鋯鎂產業集群加速崛起2021-03-15
- 壽寧大安鄉:“云拜年”成新年俗 年味暖意十足2021-02-26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超203萬人打卡!“五一”假期寧德“吸金”逾132021-05-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