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5月26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委網信辦、中國日報網聯合主辦的“中國有約•遇見福建”2021年國際媒體主題采訪活動走進寧德。中央和地方新聞網站記者、外媒駐華記者、在華外籍網絡名人等知華友華人士40余人的參訪團,以“邊走訪、邊研討、邊宣傳”的形式,對我市福安溪邳村、福鼎赤溪村的脫貧攻堅、生態建設、美麗鄉村、文化保護等方面發展成就進行采訪報道和海外傳播,也為7月在福州召開的世遺大會擴大海外影響力預熱。
參訪團一行在參觀寧德市擺脫貧困主題展覽(盧金福 攝)
弱鳥先飛 滴水穿石
寧德抒寫脫貧生動答卷
參訪團一行到寧德的第一站是“擺脫貧困”主題展覽,“擺脫貧困”主題展覽圍繞寧德擺脫貧困這條主線,通過圖文展版、實物展陳、模型展示、場景還原等多種形式,綜合運用聲光電技術,集中展現三十多年來全市上下在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指引下,發揚“滴水穿石”的閩東精神,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生動實踐。參訪團成員一邊認真聽講解,一邊詳細記錄扶貧舉措,并頻頻點贊稱道。
參訪團采訪赤溪村村民代表鐘麗眉
福地安家 富民興村
聽赤溪村幸福嬗變
參訪團隨后圍繞赤溪村脫貧攻堅舉措及成果采訪了福鼎赤溪村村干部杜家住、村民代表鐘麗眉。赤溪村是福鼎市磻溪鎮下轄的一個畬族行政村,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登讀者來信,反映當時赤溪村下山溪畬族自然村的貧困狀況,引起黨中央的高度關注,從而引發全國脫貧攻堅行動。在歷經十年就地農耕生產“輸血”式幫扶、十年造福工程易地搬遷“換血”式扶貧、十年整村推進綜合開發“造血”式發展,原來分散居住在12個偏遠自然村的群眾已經搬遷聚居在交通便捷、風景秀美的赤溪中心村和九鯉溪畔的2個自然村。從1984年到2020年,赤溪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66元增長到30127元;通過投資入股、資源變資產、村企合作,村財收入從負債10多萬元到增收215萬元。這讓參訪團大為驚嘆!
參訪團成員了解福安溪邳村村情(陳健 吳明順 攝)
漁民上岸 安居樂業
看溪邳村脫貧致富
參訪團一行來到了首批全國脫貧攻堅考察點福安市溪邳村。溪邳村地處閩東東南沿海的鹽田港畔,是福安市連家船民聚集的純漁業村,省級鄉村振興試點示范村,已經實現了從昔日的貧困漁村到“全國文明村鎮”“國家級最美漁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的華麗轉身。1997年至今,上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溪邳村漁民上岸定居工作,通過各項幫扶政策,群策群力,建造了溪邳造福新村和連家船民安置點,實現了全村漁民上岸定居的夙愿,真正讓漁民“搬上來、住下來、富起來”,是扶貧開發“寧德模式”的一個縮影,走出了一條具有閩東濱海漁村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環境非常好,剛剛看的介紹了幾十年前的寧德,這邊現在的發展變化,非常非常美麗!非常棒!“來自加納的羅伯特·那尼由衷的說。
走訪福安溪邳村,感受濱海漁村特色(陳健 吳明順 攝)
參訪團的中外記者通過此行,深刻感受中國脫貧攻堅取得的偉大成就,將所見所聞所感通過圖文、短視頻、Vlog、專題報道等形式向全世界展現,從另一個視角講好寧德故事,吸引海內外更多的關注目光,為深入實施“一二三”發展戰略,加快建設“五個城”,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寧德篇章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趙睿
- 國際媒體寧德傾聽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動人故事 點贊鄉村華麗“蝶變”2021-05-27
- 寧德:文化惠民幸福滿滿2021-05-25
- “中國有約?遇見福建”2021年國際媒體主題采訪活動25日啟動2021-05-25
- 寧德蕉城區:互助孝老食堂情暖農村留守老人2021-05-24
- 寧德引導學院專家一線助農2021-05-21
- 線上線下齊運營 全省首家“慈善云超市”聯網上線2021-05-20
- 寧德:胞弟冒名蒙騙 交警慧眼識破2021-05-18
- 寧德開展小作坊“破繭”行動 引導規范化、集約化2021-05-18
- 國家級大黃魚遺傳育種中心技術委員會在寧德成立2021-05-18
- 慢性氣道疾病規范化管理建設項目落地寧德 為全省首家2021-05-17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國際媒體寧德傾聽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動人故事 2021-05-2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