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強調,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歷史和文脈。對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區要有珍愛之心、尊崇之心。
近些年,寧德市蕉城區積極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延續文化根脈、深入挖掘文物精神內核、創新保護文物技術手段上展現出新氣象。
延續文化根脈
日前,蕉城區在媒體平臺上廣發“英雄帖”,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建議,集思廣益推動蕉城古建筑保護和開發,積極推進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工作。
蕉城區素有“海國斯文地”之稱,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了大量的文物古跡。據了解,蕉城區目前共有不可移動文物352處,分布在全區16個鄉鎮(街道辦事處)159個村(社區),年代涵蓋新石器時代、隋唐、五代、宋代、元、明、清、民國等。
如何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更好地做好文物保護工作?蕉城區近年做了許多積極有益的探索。
在每年的文化遺產日、博物館日期間,蕉城區均開展形式多樣的文物遺產保護宣傳活動,在做好固定展陳的同時,每年均舉辦3~4期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臨時展覽活動來擴大社會影響。同時,還積極走出博物館辦展覽,通過走進鄉鎮和社區辦展宣傳文物保護。
2019年,蕉城區專門成立了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財政每年劃出50萬元作為文物保護專項經費。“我們還通過聘用村級文物安全員來加強文物保護工作。”蕉城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鐘榮富告訴記者,蕉城區在縣級以上木構建筑文物保護單位的村聘用1名文物安全員(木構建筑文物數量多的村聘用2名),并為每位文物安全員每月提供600元補助。
挖掘文化內涵
蕉城區霍童鎮早在魏晉時期便被尊為“第六大洞天赤城山洞”。為打造“洞天福地”系列旅游品牌,提升蕉城區文化知名度,近幾年蕉城區召開多次關于洞天福地研究與保護國際學術研討會。
霍童“洞天福地”反映了中國傳統的自然觀,崇尚的“天人合一”與“道法自然”理念符合當今世界所倡導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文明觀。
“我們已與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中心對接,制訂了申報‘洞天福地’系列遺產地列入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的三年工作計劃。”蕉城區文旅局副局長謝政法告訴記者,前期啟動工作已準備就緒,后續工作也在持續跟進,蕉城區將全方位推進洞天文化的保護與研究。
科技助力文保
蕉城區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讓文物保護更加徹底深入。
早在2017年,蕉城區就創新文物保護工作的方式方法,建設基于物聯網新技術條件下的文物安防智慧管控平臺,使用遠程監控、熱成像技術對文物存放的環境、狀態進行實時監控,全面提升文物防火和防盜的安全級別。
記者在蕉城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天后宮的監控室內看到,監控系統的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文物庫房或展廳的溫度、濕度、煙霧、漏水、有害有毒氣體等,一旦某項設定值超限,系統就會根據設定的數值進行預警,可及時撲滅初起火災,并向個人手機撥打電話、發送短信或微信。
“火災一直是古城鎮和文物建筑最大的安全威脅。有了文物安防智慧管控平臺,對文物的防火和防盜都能起到保障作用,經過這幾年的運行使用,成效特別明顯。”鐘榮富說。
歷史文化是一座城市得以追根溯源的精神脈絡,而文物則是承載著人類活動軌跡、傳承人類精神文明的聚合體。文物保護,讓城市的文脈綿延不絕、接續傳承。
本報記者 朱子微 通訊員 沈婕
責任編輯:趙睿
- 寧德重金屬污染物減排比例位居全省第一2021-06-15
- 寧德法院:創新“1+4”模式 守護海洋環境2021-06-11
- 寧德出臺措施支持少數民族鄉村振興2021-06-11
- 寧德扶持和促進中藥資源開發利用2021-06-10
- 寧德蕉城區:產業鋪路 振興加速2021-06-09
- 寧德市蕉城區漳灣片區安征遷指揮部:攻堅克難 跑出征遷“加速度”2021-06-07
- 福建寧德:清理海漂垃圾 保護海洋環境2021-06-04
- 寧德市集中開展消防安全夜查行動2021-06-03
- 寧德市召開全市禁毒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2021-06-02
- 寧德去年以來共立案查處各類虛假違法廣告案件192件2021-06-02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古田鶴塘:覆土復綠 繪就高質量發展最美底色2021-06-1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