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范陳春 通訊員 王婷婷)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要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堅持綠色發展方向,強化品牌意識,優化營銷流通環境,打牢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
山川披綠,茶海生金。近年來,福鼎市把茶產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支柱產業,從數字化打造、生態茶園基地建設、茶葉標準化貫徹、品牌宣傳創新、市場經營規范等多方面推進產業發展。同時,通過創新互聯網賦能茶事活動,打造茶文化新亮點,積極組團參展、深化產學研合作,持續推進福鼎白茶品牌建設,有效帶動鄉村產業振興和百姓增收致富。
8月2日,福鼎市七碗李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制茶車間內,一條條流水線忙碌運轉,工人們揀貨、裝袋、打包;車間外,一箱箱包裝好的茶產品準備發往全國各地。
作為寧德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七碗李家公司從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省級扶持項目起步。經過多年發展,該公司共有茶園基地1000多畝,茶青年吞吐量100噸左右,并自主研發出全自動大型茶葉萎凋設備、壓制緊壓茶設備、茶葉炭焙設備等,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不斷做強做優白茶產業。
“在我們200多家加盟銷售點中,有一部分加盟商是村里的低收入群眾,我們就為他們提供產品和初始資金,幫助他們起好步。”福鼎市七碗李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國濤介紹,隨著企業發展穩步向前,用工需求逐年擴增,該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方式,優先吸納本村和周邊村民以茶園入股、進場務工的形式,實現“雙增收”。
同時,引導200多戶村民改造、建設標準化生態茶園,培訓農技員、示范戶等1000余人,切實提高村民在產業發展中的參與度和受益度,共同推動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據不完全統計,該公司共吸收了12名村民既當股東又當工人,30名村民進廠務工,并為因病因殘因災、勞動能力不足的村民提供季節崗,平均每人每年可增收近2萬元。
茶產業的興旺,不僅鼓了茶農錢包,也美了山鄉風景。一個個圍繞“福鼎白茶”展開的鄉村振興故事,正在福鼎輪番上演。
走進位于福鼎市佳陽畬族鄉后洋村的鼎白茶業觀光園,放眼望去,層層山巒層層綠,片片茶葉片片翠,每當清風襲來,茶香縈繞山間,讓到訪之人的心情隨之舒暢。
“我們把觀光園定位為‘吃、住、玩、游、娛、購’一體化的現代化茶旅觀光園。在這里,游客們可以親身探訪莊園風光,體驗采茶、制茶,再品茶香、看表演,深度了解福鼎白茶文化。”鼎白茶業基地負責人吳文斌表示,觀光園將茶事和旅游相結合,既加大了茶園資源的利用率,又能提高茶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先后獲評為“福建省休閑農業示范點”“寧德市工業旅游示范基地”等,年游客接待量突破3萬人次。
為鄉村聚人氣,為振興添動力。隨著鼎白茶業觀光園的落戶,后洋村深度聯動村企合作,確立了茶葉種植、茶旅結合、種養結合的發展思路,盤活1250畝生態茶園,創辦加工廠等,形成種產銷一條龍產業鏈,帶動后洋村人均年純收入從2016年的9838元增長至2020年的15792元,村集體收入從2016年的2.5萬元增加到2021年的16.6萬元。
“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先后實施了文體廣場升級、污水管網改造、道路亮化、幸福苑建設、公廁旱改水、文化長廊建設、飲用水鞏固、農村四好公路建設等項目,實現鄉村‘綠富美’。”后洋村黨支部書記劉經瑜說。
2020年,福鼎市茶園可采摘面積約30萬畝,實現茶葉總產量3.24萬噸,其中白茶產量2.53萬噸。茶產業綜合總產值119.53億元,同比增長12.2%。全市共有507家茶葉生產加工企業取得SC認證,311家茶葉企業獲得福鼎白茶證明商標使用授權,國家、省、市、縣級茶業龍頭企業167家,在全國各地創辦營銷網點1萬多個,提供就業崗位10萬余個。
責任編輯:肖舒
- “竹+陶瓷+茶+現代農業”協同創新對接會舉行2021-08-03
- 甬臺茶人線上話融合發展2021-04-21
- 福建茶緊抓首屆中國跨境電商交易會商機拓外銷渠道2021-03-18
- 春暖情長 | 品茶話深情2021-02-19
- 海峽“鑒茶局”招募志愿者來當“鑒茶人”2021-02-02
- 福州:以茶為媒謀升級 鄉村振興得雙贏2020-11-27
- 飄香絲路 你應該知道的中國茶丨福建人喝茶的儀式感2020-11-27
- 吳曉波攜手閩茶企業,共話“新國茶”的春天2020-10-19
- “泡”好漳州茶 漳州加快茶產業轉型升級2019-06-10
- 大眾茶變身“大師茶”價格竟然翻了十幾倍2019-04-09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一群“安征遷人” 跑出“漳灣速度”2021-08-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