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先將毛線繞過小拇指,再把你們的小手反過來,讓線繞過食指,注意看老師使用鉤針的動作……”24日,在福安市溪潭鎮廉明社區“復興少年宮”的活動室里,一群孩子認真學做毛線向日葵,一張張稚嫩的臉上滿是躍躍欲試的神情。
作為2021年全國首批50個鄉村“復興少年宮”建設試點縣(市、區)之一,福安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等機構,已建起首批16所鄉村“復興少年宮”,讓農村中小學生和學齡前兒童在家門口享有更多快樂成長的條件。
辦到家門口的少年宮
廉明社區“復興少年宮”今年7月30日揭牌,是福安市首家鄉村“復興少年宮”。暑假里,這里每天都開展豐富的思想道德培育、文體娛樂和勞動實踐等活動。開學后,這些活動被安排在周末,依舊吸引了眾多居住在周邊村落和社區的孩子。
溪潭鎮洪口小學四年級學生鐘宇清最喜歡手工編織、繪畫、折紙、繪本閱讀等課程,她的周末安排得滿滿當當。“不僅可以做手工,還能認識很多新朋友。”說著,她興奮地展示起了自己的“作品”。
“各種活動搬到家門口后,家長便無需在接送上操心,很多孩子都是自己步行過來的。”廉明社區“復興少年宮”負責人繆光華告訴記者,課余閑暇時,也有孩子會來少年宮的圖書館看書。
2018年,福安啟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建設。三年多的實踐,為鄉村“復興少年宮”提供了基礎設施、師資力量、運行制度和活動經驗等方面的保障。整合了百姓宗祠、古民居、社區廊道、道德講堂、文體場館、科教基地、民富中心站點等公共資源的文明實踐陣地網絡,在福安全市覆蓋,人們出戶可及。這種便利條件,讓鄉村“復興少年宮”不僅成為農村孩子課余時間的好去處,也在助力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
許多農村家長的教育方式較為單一,動輒打罵的不在少數。“我們已開辦24期‘父母課堂’,希望通過專業老師的講解和親子間的游戲互動,幫助更多農村家庭提升教育水平,轉變農村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方式。”繆光華說。
在少年宮守望鄉土民俗
一鍋糖漿在火上翻滾,一把小勺在空中騰挪,不多時,一只栩栩如生的糖兔子便躍然石板上,散發著甜甜的香味……在廉明社區“復興少年宮”,像糖畫制作這樣可賞可玩的鄉土民俗文化課程還有民俗剪紙、竹藝制作、鄉土文化和審美藝術、戲曲文化與京胡欣賞等。這些課堂上,孩子們參與最積極,氣氛也最活躍。
將優秀鄉土民俗文化融入課程,是開展鄉村“復興少年宮”的重要一環——通過培養農村孩子的自我認知與家鄉認知,讓他們了解家鄉,熱愛故土。
“福安有濃厚的民間文化積淀,開展相應的體驗能加深孩子們對于美的感知,提高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促進全面發展。”繆光華說。
設在坂中鄉中心小學的鄉村“復興少年宮”,開辦了優秀傳統非遺文化——福安平講戲課程,聘請福安市平講戲中心的專業演職人員任課,每周定期走進課堂,用美育激發孩子對本土文化的自信。
以村情展示館、“連家船民”上岸展示館等為依托,下白石鎮下岐村的鄉村“復興少年宮”創建紅色教育課堂,組織培訓“小小講解員”,讓當地青少年向游客介紹“連家船民”幾十年來翻天覆地的生活變化。
術業有專攻,授業必須有良師。經過資源整合,一些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專業人員擔任了“復興少年宮”的輔導員,當地還動員有能力的民間藝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志愿者加入師資隊伍。
“下一步,福安市將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以及鄉村學校等重要陣地,持續探索開放式、社會化城鄉聯動共建機制,在充實內容、豐富形式、創新模式上下功夫,結合少年兒童的身心特點、興趣愛好和地方特色等,持續擦亮鄉村‘復興少年宮’品牌。”福安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說。
本報記者 朱子微 通訊員 林鵬
責任編輯:趙睿
- 茜安水利:潤澤萬家的閩東“紅旗渠”2021-09-29
- 福安實施“千名干部進千企”服務活動激發創新活力2021-09-13
- “金娃娃”項目領跑 “五福新城”譜新篇2021-09-10
- 福安:醫保服務"搬到"家門口 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2021-09-09
- 福安市下岐村:閩東連家船民上岸第一村2021-08-23
- 福安:老舊小區試點加裝電梯2021-08-23
- 福清率先開展鄉村“復興少年宮”建設試點工作2021-08-09
- 福清推進鄉村“復興少年宮”建設2021-07-27
- 福建福安:發展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2021-07-22
- 福建福安:水蜜桃成為助農增收致富產業2021-07-20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茜安水利:潤澤萬家的閩東“紅旗渠”2021-10-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