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西吉安來到屏南縣熙嶺鄉龍潭村,曾偉一待就是4年,心中的鄉村振興夢想也在這里一步步落地生根發芽。如今,他又多了一個身份——龍潭村“新村民”專職副主任,進一步帶領大家投身鄉村振興實踐。
連日來,龍潭村正有序開展村級換屆選舉工作。其中,特設崗位“新村民”專職副主任讓人眼前一亮。這是當地政府在探索“新村民”參與基層治理、融入鄉村振興實踐的一個新舉措,這在我省尚屬首次。
改變
立冬的龍潭村,青山如黛,一灣溪水穿村而過。畫室、咖啡館、小酒吧、書屋等裝飾一新的古宅矗立兩岸,拿著畫筆的農民,直播分享的創客,古樸的四平戲唱腔混合著電子吉他聲……傳統與現代在群山之間碰撞交融,煥發出勃勃生機。
而4年前,這里還是另一番景象。1400多人的村莊,因村民大多選擇外出務工、經商,村里只剩下100余位老人和兒童,成了名副其實的“空心村”。
改變源自一場文創助推鄉村振興的新探索。2017年,龍潭村啟動文創項目,通過創新房屋流轉、古村修繕等模式,吸引了140多名“新村民”入駐,也讓這座“空心村”變身城里人爭相向往打卡的“網紅村”。
“隨著新村民的到來,老村民在思想和生活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龍潭村黨支部書記陳孝鎮說,在“新村民”文創項目的帶動下,3年多來,新老村民已經相互交融,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的“新村民”,正成為喚醒鄉村新觀念、鏈接城鄉要素資源的重要力量,并示范、引領更多鄉村振興的新力量加入其中。
隨著越來越多“新村民”融入,如何兼顧新老村民訴求,解決新老村民融合問題,進一步創造更加宜居宜業的生活、工作環境,變得更加迫切。
“新老村民的共存共生,讓龍潭村重新煥發了生機,也給鄉村發展打開了一條新的思路。”屏南縣煕嶺鄉黨委書記張宜世介紹,在今年的村委換屆選舉中,煕嶺鄉大膽探索,經屏南縣委批準,在龍潭、四坪兩個村各增設一名村民副主任,專門用于新村民專職專選,通過這種組織創新的方式,增強他們的參與感和歸屬感,也讓新老村民更好地融合,提升新型村居治理水平。
融入
曾偉是最早入住屏南的一批“新村民”。2017年,他在村里租下一幢100多年歷史的老房子,花了幾十萬元改造成書屋,名為“隨喜”,在鄉村推行免費閱讀模式,他的妻子則在村里的小學支教。
這些年來,村民把“隨喜書屋”當成村里的公共圖書室,有事沒事就去翻一翻、看一看,早已將他視為“自家人”。這個專職副主任一經推出,曾偉在新老村民中的呼聲是最高的。龍潭村民張云英得知選舉結果后說,“現在‘新村民’越來越多,曾偉住在村里時間最長,新思路想法多,‘新村民’有事兒喜歡找他,村里有事要找‘新村民’協調,也會先找他,他當這個專職副主任最合適了。”
7日,龍潭村的新村民曾偉和四坪村的新村民蘇僑川通過選舉正式當選為新村民專職副主任。
“現在我們新村民也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了,感覺跟自己娘家一樣,特別好。”來到龍潭村3年多的“新村民”梅宏說,有時候覺得自己像是這里的居民,但有時候又覺得村里的很多事情跟自己沒有關系。“這次設立了一個新村民小組,選了代表參與到村里的各項事務當中去,我覺得這是對我們的一種認可,也更有利于龍潭村未來的發展。”
屏南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吳周渺表示,來自五湖四海的“新村民”,給當地鄉村振興帶來了新理念,注入了新血液,催生了新業態,為探索特色鄉村振興之路提供了有益參考。下一步將在試點基礎上進行總結推廣,充分發揮“新村民”優勢,賦能鄉村振興。
本報記者 范陳春 通訊員 葉伏國 甘葉斌
責任編輯:趙睿
- 屏南縣加快推進花卉苗木與文旅康養等深度融合 激發產業活力2021-10-09
- 屏南壽山:快遞進村 生活換代2021-08-09
- 屏南縣“司法+保險”保護古廊橋2021-08-06
- 屏南:“時間銀行”讓志愿服務雙向流動2021-07-16
- 設立“古屋貸” 屏南盤活古村古屋2021-06-15
- 屏南:“到此一游”變成“到此落戶”2021-06-02
- 屏南:把臺賬做實 把服務做細2021-06-01
- 屏南:傳承技藝能致富 古法+新藝釀酒奔小康2021-05-13
- 屏南:學好黨史提振精氣神2021-05-11
- 屏南縣大手筆規劃建設“一區五園”2021-05-10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霞浦半月里:美麗畬寨傳承幸福禮儀2021-11-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