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福鼎市茶產業發展中心與中國人壽財險福建省分公司簽約,為該市特色農業產業提供300萬元碳匯損失風險保障,標志著農業碳匯保險率先在福建實現創新突破。
農業碳匯是指通過改善農業管理、土地質量、育種技術創新等方式,吸收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或機制。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農業用地釋放出來的溫室氣體超過了全球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30%,但農業生態系統也可以抵消掉80%的因農業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
國壽財險福建省分公司農險產品研發科劉鋒介紹,此次研發推出的農業碳匯保險,將保單所涉區域的農作物品種、生長特性進行劃分,進而就不同品種農作物及其農田的固碳能力進行分析與監測,以其碳匯損失作為保險理賠依據,保險責任包括了火災、凍災、泥石流等自然災害與種植區域土壤肥力不足及管理措施失誤等事故造成的碳匯損失,將約定災因造成的農作物固碳量損失靶向關聯。當碳匯損失達到保險合同約定的標準時,視為保險事故發生,保險公司按照約定標準進行賠償。
本次首批試點投保標的為福鼎市符合條件的30萬畝生態茶園、宜種植被及其種植區域農田,包含了木本、草本、禾本和藤本所有農作物及其所種植區域農田所產生的年增匯量,保險金額300萬元,年保費24萬元。農業碳匯保險賠款可用于政府管理部門對災后農業碳匯資源救助、提高農田土壤肥力、改善種植管理、培育技術創新等加強產業與農田生態功能修復的有關費用支出。出險后,保險公司借助衛星遙感技術高效監測損失情況,與主管部門聯合查勘,可在災后第一時間將賠款支付到位,為災后減損、固碳能力修復爭取寶貴時間。
福鼎市茶產業發展中心張青碧主任表示,作為“中國白茶之鄉”“中國最美生態茶鄉”,福鼎市擁有生態茶園種植總面積36萬畝,茶產業綜合產值達137.26億元。福鼎市生態茶園、宜種植被及其種植區域農田年增匯量超過20萬噸。
去年4月,全國首單林業碳匯指數保險落地龍巖市,為新羅區323萬畝林地提供2000萬元碳匯損失風險保障;今年6月,廈門又專門推出茶園碳匯損失保險,同安區蓮花鎮高山茶園一年的3768噸碳匯獲風險保障。
北京林業大學林業金融研究院院長秦濤教授認為,此次福建在全國率先推出農業碳匯保險,不僅將推動我省綠色經濟加快發展,助力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更將對保險助推“雙碳”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和綠色發展戰略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
(記者 王永珍 單志強 通訊員 孫倩)
責任編輯:趙睿
- 福鼎紫菜養殖用上玻璃鋼撐桿 帶動生態經濟雙效益2022-08-16
- 福鼎探索建立以數據應用為關鍵的茶產業高質量發展體系2022-08-05
- 福鼎市:“離任”再“上崗” 振興添合力2022-08-03
- 福建福鼎漁井村:漁旅融合 助力鄉村振興2022-07-29
- 福建福鼎:農產品主產區的富民密碼2022-07-25
- 福建福鼎:農產品主產區的富民密碼2022-07-25
- “中國扶貧第一村”福鼎赤溪村舉行學習交流會2022-07-01
- “福茶驛站”合作企業 借僑優勢出海2022-07-01
- 2022年第三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在福鼎開幕2022-06-30
- 2022年第三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在福鼎開幕2022-06-30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福鼎小吃品種多達380余種 走遍全國走向世界2022-08-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