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洋村一景
游客徜徉于柏洋村油菜花海。
雷增喜在采收苦柑。
航拍的柏洋村
東南網2月22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單志強 鄭昭 通訊員 王婷婷 文/圖)感受閩東鄉村脈動,怎能不來福鼎柏洋?
邁向共同富裕,這個硤門畬族鄉下轄的“明星村”再考高分:2022年,柏洋村工農業總產值23億元,是2010年的近5倍;村集體收入1032萬元,是2010年的近10倍;村民人均收入3.75萬元,是2010年的近4倍。
近日,記者走進柏洋村,村里的“促進共同富裕展示廳”正加緊布展,優勢和短板都將上墻。
“這個展示廳既能承接黨建交流、研學旅游,又能凝心聚力、催人奮進。”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勞動模范、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獲得者、柏洋村黨委原書記王周齊說。2010年,柏洋村定下“五件事”,即建設南埕山隧道、文化中心、永和文化園、幼兒園、振興大酒店,如今已全部完成,正闊步邁向“黨建強、產業旺、村民富、村莊美、文化興、鄰里和”的新時代產村融合共同富裕示范村。
“柏洋的實踐有力印證著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期間指出的‘集體經濟是農民共同致富的根基,是農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物質保障’。福鼎市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加快實施‘百萬村財,千萬鄉財’計劃,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福鼎市委書記林青說。
山下“火”起來
驅車從沈海高速出柏洋收費站,嶄新的柏洋村振興大酒店便映入眼簾。這座由村集體籌資建設的大酒店,樓高12層、建筑面積11500平方米,毗鄰文化禮堂中心,成為柏洋村地標性建筑之一。
負責人鄭為亮忙著接待客人,眉眼間透露著喜悅:“酒店去年10月下旬正式營業,集餐飲、客服、商務于一體,一共有200間客房。搭乘柏洋大力發展旅游的東風,我們力圖把酒店建設成柏洋村乃至硤門畬族鄉對外服務的窗口,每年可幫村集體增收600萬元。”
酒店幾十米開外,“柏洋村”石雕大門巍然矗立。一路向內走,只見聯體別墅整齊劃一,農民公園、花園式學校、老年公寓、廉政教育基地、鄉村振興學院等錯落其間,一批批游客來此感受這個“明星村”的獨特魅力。
產業支撐有力,振興更有底氣。“整個村就是一個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我們下大力氣推進接待能力、基礎設施等提檔升級,不斷豐富旅游業態。”柏洋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兆品介紹,列入寧德市金牌旅游村后,村里又引進專業團隊,把水果、水稻、民宿等鄉村元素充分融合,開發農文旅新模式,將孝德文化、農耕文化、核電工業游、數字柏洋等串聯,打造生態研學旅游教育基地。
“結合時下熱門的‘劇本’游戲,我們嘗試推行中心村黨建劇本游和農業觀光劇本游,游客掃描進入小程序后,可根據引導開啟不同路線的沉浸式鄉村游。”王兆品說,今年村里游客量有望突破30萬人次。
背倚青山、面朝大海,家住別墅、出門高速,前有廣場、后有公園……如今的柏洋村,既是游客流連忘返的景點,也是村民宜居宜業的樂園。
村民鄧昌淋含飴弄孫之余,每天都要到永和文化園逛上幾圈,剛開始妻子不理解,嫌棄他不想辦法多掙錢。可老鄧的解釋讓她寬了心:“你瞧,逛一逛心情好,身體自然好,更有‘本錢’去奮斗。”
2012年從鄰村搬到柏洋村的村民魏金蓮也有相似的感受:“住在柏洋村,甭提多幸福!將來市區的房子可以賣,這里的房子說啥也不會賣。”
出柏洋村,南埕山隧道縮短了村子與集鎮的距離,途經田野、茶園、海岸,與沿線漁井村、瑞云村等連接,形成一條畬鄉特色精品旅游路線。“我們全面盤活旅游資源,鼓勵鄉村抱團發展,助力集體經濟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為共同富裕打下堅實基礎。”硤門畬族鄉黨委書記楊世凌說。
山上“活”起來
山下“火”起來,山上更是“活”了起來。
金山農耕文化園內“多點開花”就是最好的例證。依山而建的園區內,花艷果香,博物館、萬桃林、觀光園等遍布山頭,處處生機勃勃。
“立足山地資源優勢,我們積極招商引資,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運營模式,將勞動力、資本、土地和技術有效結合,引領周邊群眾發展生態農業,實現園區發展和農民增收雙贏。”王兆品說。
“青山變金山,我們家在山上種了苦柑、茶葉、黃梔子,去年分別凈收14萬元、6.5萬元、2.7萬元,再加上我當門衛和孫子務工的12萬元凈收入,一年下來家庭總收入有35.5萬元。”村民雷增喜一邊掰著手指頭算收入,一邊盤算起未來的規劃,“家里已備下100萬元,打算給孫子買車、翻新房子、娶媳婦用。”
時針撥回2010年9月5日,習近平同志走進雷增喜家的小樓房,坐在條凳上和他拉起了家常,并要求當地的干部要圍繞實現新農村建設的光榮任務,圍繞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戰略部署,繼續努力。
當年,雷增喜一家的收入只有5.6萬元,如今翻了幾番。“這都是共產黨的政策好。在總書記的關心下,好日子越過越有奔頭。”雷增喜笑著說。
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動力足。“這些年,村黨支部堅持‘辦事有公心、工作有信心、發展有恒心、為民有愛心、團結有誠心’,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大伙心齊了,沒有什么事情干不成。”王周齊說。
金山農耕文化園一側,約6公里的通村道路加緊建設中。明年通車后,柏洋村將攜手瑞云村的千年古剎、東稼村的生態有機茶園,打造“農耕游”“茶旅游”等鄉村旅游新業態。
山坡上,一棵棵森林白茶茶苗分布在樹林間,孕育著林下經濟的新希望。“去年,我們試種了100多畝森林白茶茶苗,既發揮土地價值,又保護森林。兩年后可以采摘,效益將是普通白茶的3倍。”王兆品說。
靠山吃山,吃出產業飯。柏洋村巨洋自然村,一座露營基地正進行土地填方,預計國慶假期前可投入使用;田頭水果采摘園種植面積擴大至700畝;柏洋農副食品(茶葉)加工區項目即將啟動……
發展“熱”起來
中午時分,村民許方坤的私房菜館里,食客來來往往,一撥接著一撥。
早些年,許方坤在外地闖蕩。眼看著家鄉發展越來越好,他決定返鄉投資40多萬元在鄰村開餐飲店,準備大干一場。可事與愿違。
沒人氣就沒生意。許方坤索性虧本10多萬元把店盤出去,于2021年回到柏洋村花費55萬元開起私房菜館。村民一度不理解,甚至笑話他。許方坤卻信心滿滿:“我看好柏洋,寧可一時虧本也要回村發展。現在生意越來越好了,證明我的選擇沒有錯。”
一個閩東鄉村為何有如此高的人氣?柏洋村離寧德核電站僅5公里,區位優勢突出。2014年,當地搶抓寧德核電站建設等機遇,總投資7500萬元,村集體籌資2700萬元,占股36%,興建“永和苑”寧德核電承包商營地,為其提供物業等服務,僅此一項村集體年均可增收420萬元。
項目有了,發展跟上。
在廣東辦廠的村民沈雁棟,見村里有了工業園區,和幾個合伙人合計后,賣掉廣東的廠房,回村組建福建申達重工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后,沈雁棟和妻子一起去上班,還拿出上百萬元購買原始股。這幾年,公司加快轉型升級,他的信心越來越足。“最高時每股分紅2毛多,我們把賺的分紅再投資,加上兩個人的年薪30多萬元,很滿足了。”
“內有凝聚力,外有競爭力。”王周齊說,好產業引人,好教育留人。
2021年8月,福鼎市實驗小學柏洋校區掛牌成立,同步城區的師資、教學理念、管理制度等資源,讓柏洋村的孩子也能共享優質教育,為鄉村留住人才、培養人才。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柏洋村有合唱團、舞蹈隊,也有木偶戲、微演藝、孝文化節,村民和游客既是觀賞者,也是參與者。
“90后”返鄉大學生雷宜杯回村后,努力在文化活動策劃和畬族文創上找市場、謀突破。“我們協助村里策劃建設孝廉文化主題公園、打造‘孝’‘廉’路標和路名、傳習畬族婚嫁叩拜禮、培養小解說員,讓孝禮文化變得可觀可聞可感。”
徜徉村內,柏洋幼兒園、閩東鄉村振興學院(研究院)柏洋分院、醫療衛生服務等基礎設施加快完善,一個集工業、農業、旅游、商貿、文化于一體的“大柏洋”發展格局愈發明晰。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村、全國小康建設明星村、福建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點等數十項國家、省級榮譽稱號收入囊中。
柏洋村鄉村振興協理員張秋香由衷感嘆:“美麗柏洋是我家,農村不比城市差!”
責任編輯:趙睿
- 福鼎市福供云廚項目竣工2023-02-13
- 福鼎:“技改+智造”提質又增效2022-12-12
- 2022國際白茶論壇舉辦 福鼎被授予“世界白茶發源地”稱號2022-12-06
- 福鼎市沙埕鎮:科技做支撐 增收動力足2022-11-14
- 新工藝白茶創制人王奕森:九旬茶人的三個關鍵年份2022-09-30
- 鄉村振興看寧德網絡主題傳播活動走進福鼎2022-09-23
- 全國首單紅樹林藍碳生態保護保險在閩落地2022-09-16
- 福鼎前岐馬燈:在校園找到傳承者2022-09-09
- 福鼎在全省率先探索選派項目專員(助理)2022-08-26
- 第三屆“書香福鼎”演講與朗誦大賽落幕2022-08-20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山海交響 福聚寧德 八閩美食嘉年華系列活動在2023-02-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